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對於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

的印象,大概,還是停留在了那部讓他名聲大噪的電影《小鞋子》上。作為一部上乘的文藝片,拿捏到位的生活展示,無處不在的溫情跳動,讓那個單純天真的少年,在並不過分煽情的劇情發展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當他的新電影《雲端之上》上映時,我便給予了高度的熱情。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雲端之上》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算作是《小鞋子》的續集,因為故事的主角,同樣是兩個相依為命的姐弟,只是,這次的故事發生地,放在了印度。

即便是地點變了,馬基德·馬基迪的故事焦點以及情感傳遞,卻並沒有絲毫的改變。透過沉穩冷靜的鏡頭,在緩慢記錄底層群體生活的場景中,溫柔的撫摸著每一個擁有向上活力的靈魂。

同樣選擇了孩子視角,作為故事發展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只不過,這一次選擇的孩子,是半隻腳踏入社會的青年。底層的掙扎與情感的羈絆,將原本略帶殘酷的故事,時刻跳動著人性的溫情。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雖然,利用一種開放式的結局,給觀眾留下了自我思考的空間,但還是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即使身處泥沼,也不曾失去的愛和希望,這可能就是馬基德·馬基迪之所以能夠成為名導演的重要原因。

1

《雲端之上》的故事背景放在了印度的貧民窟內,而所有的焦點圍繞的,大概就是救贖與自我救贖,這種救贖,並不是善惡對錯的分辨,而是利用相處中情感的轉變,慢慢昇華出的一種對於生活的思考。

從伊朗到印度,從《小鞋子》到《雲端之上》,馬基德·馬基迪的目光,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底層生活,這並不是一種懷著憐憫的同情,而是在這種階層分化與貧富差距拉大的社會中,努力尋找著作為最純粹的人性閃光點。在這一點上,馬基德·馬基迪是優秀的,他總能用恰到好處的溫情,傳遞出擺脫身份束縛的高貴靈魂。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電影在最開始,利用移動的鏡頭,展示著現代化大都市的繁華,然後,鏡頭跟著男主埃米爾的行動軌跡,豎移的從一座天橋慢慢落下,此時,被現代化假象掩蓋的貧民窟,展示在了觀眾的眼前。

這裡魚龍混雜,這裡雜亂不堪,這裡罪惡叢生,不過,馬基德·馬基迪最聰明的一點就是,他在展示這種讓人情緒消沉的畫面時,居然採用的是頗為明亮的色調,給人一種充斥著活力且積極向上的感覺。

也許,這種給觀眾視覺上造成的錯覺,恰恰是馬基德·馬基迪對於底層社會的另一種理解,那就是,即使身處陰暗的底層,也應該擁有被光明照亮的權力。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無論是在鏡頭橫向移動中,呈現著姐姐洗衣坊裡,底層人群艱辛的勞動場景,還是豎向移動中,對於埃米爾身處樓層,罪惡蔓延以及權力分層的全方位展示,導演時刻利用一種站在全局的角度,給了觀眾一個印度社會的全景圖。

比起整體略帶灰白色調的《小鞋子》,《雲端之上》整部電影,都充斥一種曖昧的暖黃色,而當故事發生的地點,從伊朗搬到印度時,整體的故事內容,也從之前《小鞋子》中以家庭為基點的迴歸,擴散到了對於整個社會的反思。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題材範圍變大就很難把控,馬基德·馬基迪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並沒有著急的,去深入挖掘印度早已存在的社會問題,而只是把這些社會問題,當做了故事發生的點綴。

利用埃米爾救助姐姐塔拉的故事為核心,藉助這兩個人的視角,在探討人與人之間善良情感依附的同時,間接的,從側面關注著印度目前存在的社會問題,諸如婦女地位,法律漏洞,階層分化,權力濫用等。

和《小鞋子》一樣,馬基德·馬基迪知道,電影並不是為解決問題而存在的,但是,卻可以將存在的問題呈現出來,所以,不管故事發生在伊朗還是印度,馬基德·馬基迪永遠都是一個提問者。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2

《雲端之上》這部電影,整體上給人一種很慢的感覺,當然,我說的並非是故事節奏上的慢,而是在對於情感鋪墊上的緩慢。

所以,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觀看的電影,因為,每一處故事細節的展示,都是一種情緒的累積,當隨著故事一點一旦推進的時候,觀眾便開始在導演營造的溫情中,細細品味著社會的畸形與個體身上存在的善。

埃米爾販毒,混黑幫,可是,當姐姐塔拉被抓時,他努力的尋找解救的方法,而且,還接納了傷害塔拉的老闆的家人;塔拉的老闆試圖強暴塔拉,弄巧成拙的讓塔拉進了監獄,但心生愧意的他,在聽到埃米爾講述他姐弟倆遭遇的時候,還是流下了悔恨的淚水;埃米爾的兄弟為了錢出賣了埃米爾,但又在關鍵時刻,幫助著埃米爾。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這些掙扎在底層的人,因為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不得不做著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當權力被高度集中,當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時,每一個底層個體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的與這一環境周旋,這不是善惡就能評判的,因為,畸形的社會環境中,怎麼可能有單純的個體好壞?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導演在撕掉這層社會偽裝時,不斷的挖掘著每個人身上所具體的溫暖情感。沒有對立,只有為了生存的努力,沒有道德的評判,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扶持。苦難總是讓人更快的成長,但是,苦難中個體的掙扎,也總是叫人心疼。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鏡頭下的孩子,永遠都是天真可愛的。

被雨淋溼的妹妹,隔著簾子,在埃米爾眼前快樂的打鬧;懂事的姐姐,讓埃米爾指路 ,自己去買藥;監獄裡永遠都在奔跑的孩子,總是傳出爽朗的笑聲。這些細節上的刻畫,讓原本偏悲情的電影,擁有了更多明亮的基調。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我想,導演

把電影中的孩子當做了希望的符號。

在殘酷的現實環境中,他們會害怕,會擔心,甚至會失去,但是,因為天生的健忘且尚未被汙染的純淨世界,所以,他們總是選擇用一種率真的天性,看待這個畸形的世界。

大人的錯,為什麼要孩子承擔?導演似乎是帶著這種疑問拍電影的。埃米爾和姐姐塔拉小時候遭受的虐待,監獄孩子喬棟永遠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而老闆的兩個女兒,則因為父親的過錯,而承擔著顛沛的生活。當這些象徵希望的孩子,被現實一次次的摧殘著時,究竟,誰該為此負責呢?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這種疑問,導演在融入故事中時,並沒有帶著憎恨,因為,他知道,憎恨只會產生憎恨,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儘量在殘酷中挖掘更多溫暖的細節,然後,利用這種溫暖傳遞著一份正能量的感動。

和《小鞋子》那部電影一樣,《雲端之上》這部電影,導演同樣使用了一種開放式的結尾

埃米爾背起仇人的小女兒,慢慢的走進了正在舉行的灑紅節裡頭,灑紅節代表著冬天的過去,萬物的復甦,預示著一種希望,而監獄裡的姐姐,則和小孩喬棟,從狹小的門縫中,伸出手,任憑著雨水打在手上,雨水的到來,會沖刷一起的骯髒,也預示著一種希望。

誰說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沒靈魂了,不信,你看這部

只是,未來的他們,又該如何在殘酷中,繼續走下去呢?

這便是導演利用開放式結局,給電影人物留下的思考,也是給觀眾留下的思考。不過我想,看完這部電影,或許我們的答案已經有了,那就是努力並有希望的活下去,世界雖然很殘酷,但是,這也並不能阻止人性深處善良的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