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如今小鮮肉不斷換新,一些圈裡的“老人”,很容易就被淡出大家的視線。

但是胡歌不同,從出道以來胡歌就一直火到現在,那麼小編不禁要問一句了:胡歌,別人都過氣了,你怎麼還不銷聲匿跡?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因為身邊朋友很喜歡胡歌,小編也整理了一下,認為胡歌這麼多年一直屹立不倒,起碼有兩個支撐:實力和三觀。

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實力匹配流量

要說火極一時,可能是靠顏值和人氣流量,但是要想一直火下去,沒有兩把刷子還是不行的,實力稍微弱一點都有可能被這人才輩出的時代給刷下去。

胡歌的實力匹配流量,一是他確實實力超強,二是謙虛不提高自己,三是圈粉範圍廣泛。

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 那麼胡歌到底多麼有實力?

幼兒園時,胡歌就在3萬兒童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上海電視臺小熒星藝術團,從小就優秀的他,長大後更是星途璀璨,且說他近幾年的作品,我想大家應該都看過,畢竟是大火。

2015的《偽裝者》,胡歌作為主演飾演軍統特工明臺,放蕩不羈小少爺同時心存熱血。胡歌憑藉《偽裝者》獲得第2屆橫店影視文榮獎“最佳男主角獎”等等。同年9月,胡歌主演的古裝傳奇劇《琅琊榜》播出,胡歌飾演的麒麟才子梅長蘇,演技炸裂,“一卷風雲琅琊榜,囊盡天下奇英才”,胡歌憑這部劇獲得2015國劇盛典“最佳男演員獎”;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第2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和第11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男演員獎”等等。

諸多獎項不再羅列。

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 當胡歌也飽受著娛樂圈的不公平待遇之時,他沒有過度消費自己,而是遠離塵囂,精進演技,直到等到下一個切合自己的資源到來,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在這兩部大火劇之前,胡歌還一直被稱作“偶像劇演員”,不公平的待遇,不切合自身的資源,給大牌演配角這種事情前幾年沒少在胡歌身上發生。

在這個時候,胡歌選擇默默地演了一年的話劇,一來沉靜自己,二來精進演技。他出演的《如夢之夢》,給無數絕望的人以希望,不為成名,只為情懷。

我們平常也在社交網站多次看到,胡歌去進修的消息,他其實很優秀了,放眼如今的演藝圈,注水的演技,消費大眾的作品,論演技能堪比胡歌的,少之又少,有胡歌如此作為的,更是少之又少。

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 胡歌自家“影迷”一直在,再加上其他粉絲群體消費“流量明星”太過審美疲勞時,胡歌依然讓這部分群體深感欣慰。

其實大家也很清楚,當下的一些小鮮肉,靠顏值和一時的流量走快速消費路線的比較多,紅過去也就過去了,許多人喜歡一個明星都是跟風,至於到底了不瞭解這個人,演技怎麼樣,也絲毫不用關心所以很多這些“粉絲”追著追著也就不追了,或者反黑了。

而胡歌不同,喜歡他的人是不僅是因為顏值,更是實力和演技。

我們把明星的粉絲分為兩個群體,一個是自身的忠粉;另一個是喜歡很多明星的粉絲,也就是飯圈常說的“多擔、散粉、路人粉”。

那麼,對於胡歌來說,影迷就是影迷,只要胡歌出作品,影迷就一直在。而那些消費“流量明星”的粉絲群體總有審美疲勞的時候,畢竟娛樂圈魚龍混雜,各種緋聞炒作不斷,當這些粉絲群體對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有所“失望”或者“疲勞”的時候,像胡歌這樣,多年來不炒作又有實力的演員,又能給他們很好的心靈寄託,即使這部分人並不是胡歌的狂熱粉(也就是飯圈常說的“唯粉”)。

但是,眾流量小生的粉絲都有一部分是胡歌的影迷,這就厲害了,不是嗎?

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三觀不負人氣

  • 在眾明星過度標榜自己的現在,胡歌選擇“適度宣傳”

如今偶像行為過於放大,有些偶像小生做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被看作是“奇異”功能。實話說,演藝圈,娛樂圈藝人會點技能其實是生存之道,會跳舞會唱歌這幾乎是起碼的事情,但是如今娛樂圈常態是什麼呢?

有些藝人稍微會點什麼就多少多少項全能藝人,綜藝節目裡稍微做點什麼動作就是什麼什麼超乎想象的技能……

有些作品宣傳時候做的特別棒,各種誘人的宣傳字眼和誇張的讚揚,把大眾的期待值放的特別高,真到播出了,又一大波的“大失所望”……

胡歌在一次採訪中也說過:

“不管是作為演員,還是一部作品的出品方,宣傳是必須的,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我始終認為宣傳不能過度,我們不能過度地標榜自己、炒作自己,進行一些不實的宣傳報道。”
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 “粉絲經濟”時代,胡歌沒有消耗大眾,選擇對大眾負責

正如胡歌所說:

“追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理性地認識明星,不要盲目地進行個人崇拜。”

胡歌這句話其實很打擊如今的“粉絲經濟”現象,這個現象追根究底,就是粉絲盲目的個人崇拜心理,覺得不管豁出去多少,都要讓自己的愛豆不被別人比下去。

於是就有了許多粉絲為了他的愛豆,拿著父母的血汗錢,為愛豆的“數據”消費。所以,現如今很多作品不再追求質量,而是通過明星人氣流量,和所謂“死忠粉”的“正義感”洗高演技,洗高播放量,在飯圈,這叫“做數據”。

前段時間周杰倫和某流量小生的社交網站打榜比拼,就很能說明“做數據”的問題。有些作品所謂的播放量或者影票收入可觀,於是進行大肆褒揚宣傳,其實未必真的就是作品好,“粉絲數據”可能佔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很多人提到的“粉絲經濟”,在這裡不做評價。

胡歌,你憑什麼一直那麼火?

只說通過“做數據”和“誇張地標榜自己”而崛起的明星未必能一直火,很多都是曇花一現;而胡歌“數據”可能沒那麼好看,但是依然屹立不倒這麼多年,在一個接一個的流量明星銷聲匿跡的時候,他依然穩站腳跟。這就說明他很清楚這一點,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宣傳要適度,數據做的再漂亮,也得真正的有東西,你的東西就那麼擺在那裡,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以上觀點不盡全面,大家若有補充或者不同,可以留言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