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男人不上班,除了睡覺就是看手機、玩遊戲,是什麼心理?

有網友問:1個40歲的男人4年不上班,每天睡到中午,看手機,玩遊戲,他是什麼心理?

我身邊也有這麼一個40歲的男性朋友,辭職在家好幾年了,好在他家裡有房子出租賺點租金,然後每天打遊戲、看電影或者出去玩,小孩也不好好帶,老婆都好幾次要和他離婚了據說。

其實,那些你看起來好吃懶惰的中年人,也都不是一天行成的,也許年輕時也有過雄心壯志,但隨著挫折和失敗的積累,自信心的打擊,沒有及時調整狀態,放縱了自己,慢慢就成了頹廢的那個人。

40歲的男人不上班,除了睡覺就是看手機、玩遊戲,是什麼心理?

就這個話題,我們再展開聊聊。

一、現實中事業發展不順利,便轉移到了虛擬的世界中

我那個辭職在家的朋友,原來工作上很不順利,換過的公司都數不清了,銷售做過,行政做過,甚至開網約車也去做過,但沒有哪一份職業是幹得長久的。

對他來說,事業上絕對屬於失意的一類人,然而他在家打網遊卻玩得很不錯,一個40歲的男人打王者榮耀比20歲的小夥子都要厲害!

心理學裡,對男人的這種現象可以有較為合理的解釋。

首先是“雄性競爭”這個詞,古時候的意思是雄性動物為了爭奪地盤或者配偶而發生的鬥爭,現代引申出來的另一個意思是男人在事業上努力取得成就,在激烈的職場競爭力獲得成功。

對男性來說,雄性競爭大多數是需要到30歲以後進入中年才完成,那時候收入也可觀了,職位也晉升了。

但未必每個男人都會如願完成好自己的雄性競爭,如果現實中做不到,有些男人便會轉移到虛擬的世界中去,例如打遊戲就是很好的一種方式,通過遊戲中取得勝利或者得到某些榮譽、地位,你會給自己一種錯覺,我是完成了雄性競爭。

這個話題所說的40歲男人的案例也就是如此,為啥閒賦在家好幾年,可以樂詞不疲,我想就是因為有了虛擬世界裡的成就吧。

40歲的男人不上班,除了睡覺就是看手機、玩遊戲,是什麼心理?

二、一個人進入心理的舒適區太久,就容易把自己給“廢”掉

每天睡午覺,在家打遊戲,玩手機,這些事情在許多人來看都是超級享受。對一個奮鬥中的男人來說,能保證八小時睡眠就不錯了,都很難奢望打遊戲這些娛樂項目。

為什麼我們總說,沉溺遊戲會毀了一個人呢?

原因就是心理學中的“三區理論”了,即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人都有待在舒適區的天性,誰不喜歡享受啊?不用付出,只收獲快樂,那真的是一件人人都夢想的事情。

當你踏入職場的競爭環境以後,你明白需要靠努力去賺錢,於是開始從舒適區邁入學習區,不學習你就無法獲取知識、技能這些。

然後再想要成就更大,僅僅學習區還不夠,你需要挑戰自己的極限,進入恐慌區,即你所付出的努力也許是你自己都害怕的,讓你犧牲娛樂時間、放棄休息時間,你願意嗎?

這三個區,當然最好的就是舒適區了,一個人如果長時間停留在裡面,慢慢就失去了跨出來的勇氣,因為你承受痛苦的閾值很小,稍微一點壓力就無法忍耐。

40歲的中年男人,四年閒賦下來,也許都不敢展望自己的未來,逃避就是最好的方式,所以他們的行為通常是不和外界那些優秀的人來往,轉而進入虛擬的世界。

所以,千萬別貪戀你的舒適區,廢掉了自己。

40歲的男人不上班,除了睡覺就是看手機、玩遊戲,是什麼心理?

三、一個人最可怕的現狀是既缺乏外驅力,也缺乏內驅力

就這個40歲的男人來說,我想很可能是家庭、外部環境給他的壓力還不足夠大,假設老婆都堅決要和自己離婚了,吃飯都成了大問題,那麼還有理由不讓自己去工作嗎?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環境是可以倒逼一個人成長的,尤其是男人中,一些人成熟比較晚,年輕時放縱以後,要到中年才有可能幡然醒悟,懂得要拼搏努力。

但我個人的觀點是,無論你處於什麼階段,多大年齡,只要你願意去努力,都還來得及,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大器晚成罷了!

但是,你沒有外驅力,也失去了內驅力,兩者都沒有的情況下,才是最可怕的情況!

比如你的親人都要離你遠去,你還不知道危機,隨遇而安的心態,寧可大馬路上去做乞丐,也不願意拿出點幹勁去改變自己,那麼也許真的誰也救不了你。

放到如今的擇偶市場上,我也建議女生們不要只看男生的外在條件,一個沒有內驅力和外驅力的男人,將來可能就會坐吃山空。而今天他缺少一些物質條件,可他非常努力去奮鬥,假以時日肯定也會有所成就。

在這兩者之間,你需要做好權衡。

沒有面包是無法過日子,但只有麵包沒有共同價值觀的愛情,我更不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