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城區步行街藏著這些“祕密”,很多人沒聽說過

玉林城區步行街,

應該算是玉林最熱鬧的一條老街了。

這條街有特色的“騎樓”群,

自古商業文化濃郁。

這裡還有許多輝煌的歷史,

很多年輕人也許都不知道,

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這些故事。


廣西玉林城區步行街藏著這些“秘密”,很多人沒聽說過


廣西玉林城區步行街藏著這些“秘密”,很多人沒聽說過

走在步行街上,在一排排“騎樓”的柱子間,可以看到一塊塊黑色的碑刻,碑面上鐫刻著一間間鬰林老店鋪的輝煌歷史。經昌老店、陳意隆、信昌、群生書店、鶴齡堂……這些老鋪號已成為玉林商業文化的一部“活字典”,見證了玉林的一段商貿發展史。

“我們希望整理經昌的歷史,不然到了下一代,根本就不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日前經昌的後代找到記者,講述了祖祖輩輩勤勞經商、務實奮鬥的歷史故事。經昌老店,是上世紀30年代玉林街的一家名店。經昌老店舊址位於解放路、古定小學旁。透過這些故事,記者彷彿看到那間木樓下的老店鋪、那段凝聚著無數人汗水的玉林商貿史。

當時的店鋪管理嚴格,已實行“股份制”

70歲的謝澤林是“經昌”後人,講起祖輩的故事,老人顯得神采飛揚。“我們祖籍在廣東佛山,世代經商。這間店面的原主人是樟木人,因為資金週轉困難,便將商鋪抵押給了我們的先祖父。到期後無力贖回,只能將店面轉讓,房契、轉讓協議都有。”謝澤林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抗日戰爭前夕,廣東經濟向廣西轉移,因為有這間店面,先輩們也將生意轉移到了玉林。

謝老說,隨著越來越多粵商的流入,原本並不擅長經商的玉林人在粵店幹活的同時慢慢也掌握了經商的門道。“那時的店鋪已經實行股份制,經昌就有16個股東。股東雖然多,可管理很嚴格,無論是親戚還是兄弟,只要做錯事,就會被踢出局。那時有個股東,因為妻子臨產在即,為了補貼家用,偷偷在外打多幾份工,事發後也被開除了。”

廣西玉林城區步行街藏著這些“秘密”,很多人沒聽說過

老謝在碑刻前講述經昌的歷史。

“經昌對內嚴,對外講誠信。”謝老指著經昌舊址的石碑說道,正如政府對經昌鐫刻的碑文一樣:經營風格為“誠實守信、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以禮待客”。“那時候賒賬也行,不管是顧客還是店家,一到期就會主動歸還。”

股東也要從學徒做起

誠信務實經商、勤懇做人的精神代代相傳

經昌一開始經營的是中藥材,後來轉行成了經營布匹、蘇杭綢緞、雲紗、毛料的高檔商鋪。“經昌還有個特點,即使是股東,進來後都是從學徒做起。”謝澤林說。


“我父親11歲時雙親先後離世,靠的是祖輩留下的經昌股份和自己在經昌打工來維持生計,父親也是從學徒做起。做藥店時,他得先熟悉藥材、藥性,從抓藥、包藥開始做起。”謝澤林說,小時候覺得父親抓藥、包藥很好看,從藥櫃裡取藥、稱藥,將藥放入一張四方紙內,手法嫻熟地將藥包好,紮成整齊好看的一串。

廣西玉林城區步行街藏著這些“秘密”,很多人沒聽說過

老謝說,在祖輩們的言傳身教下,誠信、務實、勤懇的精神早已成了一種流淌在謝氏後人身上的基因。

謝澤林仍然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跟他說的一句話,“做人笨點也不會吃虧。”謝澤林知道,父親所指的“笨”實際上是務實、誠信。坐在一旁的堂弟老謝接過話茬,“父輩這點對我們影響很大。”

退休前曾任某工廠廠長的老謝坦然道,他在職時,廠裡的大事小事都是親力親為。有時候三更半夜接到急單,他也毫不猶豫地接下來,並且說得出就做得到。

“我每個週末都在廠里加班,晚上也跟著工人一起幹活,工人們見廠長帶頭在前,幹起活來也都很配合。”老謝笑著說,當時工人經常和他說,只要是謝廠長接下來的單,豎起床板都要趕出來。

最讓老謝引以為傲的是,他給工人定的一條規矩:一個次品都不能出廠門。“客戶相信我們,我們就不能讓客戶失望。自己把次品杜絕,絕不會把次品交給客戶。”老謝說,在祖輩們的言傳身教下,誠信、務實、勤懇的精神早已成了一種流淌在謝氏後人身上的基因。

解放路“第二高”

見證了一段光輝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經昌也參加了公私合營。“我記得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我父親作為資方代表,還到南寧的社會主義學院學習,實際上是參加國營管理、培訓企業管理幹部。”老謝說,公私合營後,“經昌人”去了玉林當時的“公和泰”商行工作,“經昌”也成為了歷史。


廣西玉林城區步行街藏著這些“秘密”,很多人沒聽說過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昌’是整條解放路第二高的建築物,我站在四樓的曬棚上能看到玉林火車站的火車駛過。”謝澤林激動地說。

經昌這棟樓見證了玉林的一段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這棟樓出租給和平縫紉社,也是後來的玉林服裝廠,還成立了一個戲服部。當時的粵劇團、文工團、雜技團這三個團體的演出服裝都是從這裡製作出來的。”說起那段近20年的“縫紉機上的歲月”,謝澤林眉飛色舞:“我七八歲時開始跟著母親學繡花,小針、大針、跳針、配色……這些繡花的技法都會,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一個大男子會繡花。小時候,母親把戲服拿回家做,我們放學後,晚上就坐在龍珠燈旁繡花。”

廣西玉林城區步行街藏著這些“秘密”,很多人沒聽說過

曾經的“經昌”(水牛奶處)被分成幾間商鋪出租。

謝澤林驕傲地說,“我母親是繡花高手,還是玉林第一批機繡花工。玉林當時最有名的兩位縫紉師傅牟藝、龐裡初都出自這裡。”

在謝澤林的腦海中,與“經昌”有關的記憶還有很多:在特殊的年代裡,這棟樓曾被沒收,他們家也經歷過搬遷。曾經一段時間,人們對這些房產的態度是“不敢要”,因為要交房產稅。曾去交過房產稅的謝澤林還保留過納稅單。

“因為是木樓,這裡曾經一度成為危房,但地處商業街,動工改造也存在困難。”謝澤林說,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2004年進行了統一改造,帶來了新的機遇。不僅如此,改造後,還在舊址處設置了石碑,以記錄“經昌”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