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夏津黃河故道,這裡保留著世界上最完整的古桑樹群


桑樹在中國是一種常見的林木,它承載了中國人很多美好的情感:可以表達對心上人的喜愛,也能表示對父母雙親的敬愛。夏津縣位於山東西北部,歷史上黃河干流兩次流經於此。元代時,夏津人民開始嘗試大面積種樹,造林固沙。桑樹生命力旺盛,耐旱耐貧瘠,對土壤的適應性極強。它的根系發達,根幅是樹冠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是固沙的能手。此外,桑樹兼具經濟效益,成了為夏津黃河故道固沙的不二之選。

中國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樹群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東北部黃河故道中。那裡是黃河曾流經的夏津腹地,如今遺存一片6000 畝的古桑樹群,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桑群。圖為位於今天夏津頤壽園內的著名的臥龍桑與騰龍桑,兩棵樹一高一矮,一壯一弱,形成“雙龍爭霸”的古桑景觀,合稱為“雙龍樹”,樹齡在1000 年以上。

種植桑樹,防風固沙的同時,夏津縣的勞動人民還探索出了一套桑樹“種植經”。他們用土炕坯圍樹、畜肥穴施、犁伐曬土等方法施肥和管理土壤,用油渣刷或塑料薄膜纏樹幹的方法防治害蟲,天然無公害。


當地流傳著“打棗晃葚”的說法,即採用“抻包晃枝法”採收桑葚。每年“小滿”前後,正是葚果成熟時,是採摘、品嚐葚果的最好季節。冠蓋巨大的樹枝上,累累果實如繁星綴空,村人在樹下抻起長單,持長杆晃動樹枝,收穫葚果。

古桑樹群群落結構複雜、生態穩定。群落以桑樹為主,間有其他落葉喬木、灌木和草本。數百年的古桑,枝繁葉茂,根系發達,冠幅10 米的古桑樹,年產葚果400 千克,鮮葉225 千克。夏津的桑樹經過多年改良,如今的葚果顆粒飽滿、果肉肥厚,汁溢鮮嫩,味甘如蜜,狀似草莓,不僅個頭大,而且灌漿後口感甜蜜。

桑黃是一種真菌,因寄生於桑樹而得名,是一種名貴中藥。在中國,桑黃的使用從漢朝起至今已經有2000 多年的歷史。《本草綱目》記載,桑黃能利五臟,宣腸胃氣,排毒氣;現代研究證實,桑黃多糖,能夠緩解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疲勞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圖為長在夏津古桑樹上的桑黃。


近年來,夏津縣在葚果產業發展上,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出了一條葚果產品深加工的新路子。新近建立的椹產品研究所,目前已經成功研製和生產了高附加值的葚果酒、葚果醋、桑葉茶、桑葚乾等一系列旅遊產品。圖為以葚果為原料進行葚果酒的加工製作。(周 坤 攝)

以葚果為原料進行葚果酒的加工製作。

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形態各異,或群或孤,給人一種歷史滄桑之感。有的古桑樹經過數次雷擊卻依然枝繁葉茂,有的古桑樹承載著一段段美麗動人的古老的故事。圖為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樹齡最長的葚樹,樹齡已有1500 多年,被稱為“葚樹王”,雖然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滄桑,但仍枝繁葉茂,體現出堅韌的生命力。

圖文摘自《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影像志》,中國攝影出版社2019 年8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