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一次成功戰例,那一定在戰術上的勝利;如果從戰略角度來看,日本人的“鋌而走險”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不僅太平洋艦隊的4艘航母安然無恙,更是促成了美國的參戰。

在日本人看來,經過珍珠港事件,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至少在一年後才能形成戰鬥力,而日軍可以徹底將東南亞囊括在自己的手裡。到那個時候,美國與日本爭奪太平洋控制權已是“黃花菜都涼了”,為時已晚。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殊不知,新上任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可沒讓日本人高興得太久。

儘管尼米茲從海軍部航海局局長,跳過50多名比他資深的將官,一躍成為司令,但沒有人對此有異議,因為戰爭年代需要將才,而不是鑽營的人。尼米茲熟知每條艦和每名軍官,更是研究日本的專家,由他擔任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首先,盤整家底,恢復實力。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40多艘戰艦沉的沉、傷的傷,全然沒有昔日強大海軍的風範。尼米茲上任後,立刻著手打撈、修理等工作,除了“亞利桑那”號,其餘都被打撈上來並很快恢復了戰鬥力。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慶幸的是,4艘航空母艦在日本偷襲時不在基地,這讓尼米茲有信心與日本一決雌雄。與此同時,加速造艦和擴充兵員的工作也在抓緊,被激發出來的戰爭潛力發揮了作用,在短短的2個月內,太平洋艦隊恢復了往日的實力。

其次,轟炸東京,激怒日本人。“一個人在得意忘形的時候,突然的一盆冷水會徹底的激怒他”。尼米茲作為艦隊統帥首先要考慮如何通過一場勝利提高部隊的士氣,同時,堅定全國軍民打贏日本的信心。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他安排他的“師兄”,綽號“蠻牛”的哈爾西,率第16特混艦隊配合陸軍行動,杜立特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航母起飛,轟炸了日本東京等城市。雖然戰果不大,卻極大地鼓舞了美國軍民的士氣,也徹底激怒了日本人,急於與美軍決戰。

當然,尼米茲更注重情報工作。他到任不久由號稱“魔術師”、“日本通”的羅徹福特少校組建新的情報部門,廣進人才。目的就一個,破譯日本的JN25密碼,掌握日軍動向。並要求在其上班前將情報放在他的辦公桌上,他要在第一時間看。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珊瑚海海戰,打破日本妄圖封鎖澳大利亞的幻想。

1942年初,日本“南下”戰略的第一步取得了“完滿”成功。不僅偷襲珍珠港,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打廢,一年內不會對日本產生危險;而且席捲東南亞,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等相繼淪陷,就連赫赫有名的麥克阿瑟也被趕到了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日本下階段的攻擊目標,但苦於其陸軍大都陷於中國戰場不得脫身,日本聯合艦隊就將切斷其與美國的聯繫作為首要任務。此時的麥克阿瑟正計劃將莫爾斯比港建成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即可以阻止日軍,又可以反攻菲律賓。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隨著美國轟炸了東京,山本五十六在驚呼美國工業製造能力的同時,決定與美國海軍進行決戰,爭奪太平洋霸主地位。他的目光也投向了莫爾斯比港,這既符合日本的“南下”戰略,又可以在那裡建立與美國太平洋艦隊較量的前進基地。

所有這些日軍的情報,尼米茲在他上班的第一時間就已掌握。根據他的判斷,山本的下一個目標是莫爾斯比港,並以此誘使尼米茲海軍主力進入南太平洋後,進攻美軍重要的前進基地——中途島,將太平洋艦隊遏制在一定範圍內。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尼米茲決定將計就計,先幫助麥克阿瑟守住莫爾斯比港,再粉碎山本攻佔中途島的意圖。但此時他手裡的“傢伙什”卻沒有那麼多,哈爾西帶著包括2艘航空母艦在內第16特混艦隊轟炸完東京後,還在回家的路上。

而麥克阿瑟手裡的200架戰機,根本沒有海戰經驗和識別軍艦的訓練。也就是說,想要阻止日軍行動,就只能靠弗萊徹第17特混艦隊了。為此,尼米茲調兵遣將,將“列剋星敦”號航母編隊和一支澳大利亞小型編隊統一編入第17特混艦隊。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1942年5月,人類戰爭史上首次超視距海戰開始了。就是說,交戰雙方沒有依靠堅船利炮的對轟,而是使用艦載飛機相互攻擊。這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從此,航空母艦確立了在未來海軍發展的重要位置。

這是一場幾乎“旗鼓相當”的戰役,誰也沒有佔到多大“便宜”。美日雙方投入的航母是2:3,經過一番較量,美、日雙方的航母都是一艘沉沒、一艘重傷。而日本沉沒的只是輕型航母,從噸位上看,美軍略微吃虧,日軍取得勝利。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當然,由於美國太平洋艦隊積極介入珊瑚海海域,顯示了美國海軍的實力和堅守澳大利亞的決心,日本聯合艦隊攻佔莫爾斯比港的目的沒有達成,打破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麥克阿瑟也為此長舒了一口氣,尼米茲確實幫了一個大忙。

題外話:尼米茲反感麥克阿瑟,但更顯大度。

在部隊中,軍種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但主要是由於軍人的“不服氣”,相互競爭造成的。二戰中美國陸軍與海軍,也是“球大哥不理球二哥”誰也不服誰。在太平洋戰區,兩者之間的矛盾主要是體現在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身上。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坊間傳說,在尼米茲的辦公桌上放了一張麥克阿瑟的照片,有人問為什麼?尼米茲的回答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像他那樣的人”。麥克阿瑟是典型的“官二代”,從小過著富足的生活,事業一帆風順。因此,狂妄自大招人煩。

但要說,放照片是尼米茲提醒自己注意個人言行,顯然有誇張的成分。一是,尼米茲性格開朗,作風堅毅,這是人們公認的性格,也是他在軍界脫穎而出的基礎。作為一個近60歲的人,性格已經定型,即不會去改變,也不會因人而改變。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二是,尼米茲從小就是“學霸”,善於研究。不管是對手或不熟悉的人,當他需要了解的時候,都會找來許多相關資料。在太平洋戰區,如果要想贏得勝利,離不開麥克阿瑟,為了瞭解他,照片作為資料放在桌上,便於隨時研究和琢磨他,是說得過去的。

當然,兩人經常爭執,甚至需要羅斯福來親自調解。而尼米茲都是從戰略戰術,或者為海軍爭取榮譽方面,去和這個“飛揚跋扈”的“官二代”爭論,沒有私心。儘管最後大多是尼米茲做出讓步,但也說明他比麥克阿瑟更大度。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憑什麼2個月恢復戰鬥力?戰爭潛力

如果非要說是提醒的話,那就是麥克阿瑟兵敗菲律賓,丟下陸軍幾萬將士,隻身一人逃往澳大利亞,這種“不仁不義”之舉,對尼米茲來說是個不小的提醒。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