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

在人們慣常印象裡,明代萬里長城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長城。然而,在國家文物局2011年發佈的長城考察資料上,我們清晰地看到,石家莊周邊的太行山上也有豐富的明長城資源。身處華北平原腹地的石家莊地區真的曾經建有明長城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向石家莊西面的太行山進發。

驚!石頭村裡藏有明長城?

井陘縣文保所的專家向我們介紹,涼溝橋長城是井陘最有代表性的明長城遺存之一。

車子沿著107鄉道,在井陘西北太行深山中穿行。靠近晉冀兩省交界處,抬頭仰望,距離谷底30米高的地方,一座石橋飛架在兩側懸崖峭壁上。車子迂迴行駛上去,眼前出現了一個有二三十所石頭民居的小村。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石頭民居小村 攝影/馮丹

在這裡能找到我們期盼的太行山明長城嗎?迎過來的涼溝橋村村支書盧金昌十分肯定地回答,那當然!他指著橋上一塊發黑的石頭說,這就是橋的記載,這座橋是崇禎十三年修的。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記者馮丹(右)、王傑(中)採訪涼溝橋村村支書盧金昌 井陘縣文保所供圖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攝影/馮丹

盧金昌說,明代時,涼溝橋這個地方叫“神堂口”,是晉冀之間通行的陘口,也是長城的重要關口,如今村子東西兩頭還殘存著兩座關門。

沿著被荒草湮沒的古石道,一路向坡上走,來到傳說中的“西關”。西關不高,大約有3米,就用山裡的石頭壘砌而成。聽村裡老輩人說,以前這裡曾經有官兵守衛: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李金昌:這個下邊有閘板,上邊有大門。門一關以後,那邊也不能進來,你這邊也不能進來,這個閘門一關就是這個村的防禦工事。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現在的西關看上去比較新,因為前幾年村裡有意開發旅遊,曾經對它進行過修繕,保留下來的舊門額上四個模模糊糊的大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李金昌:固若金湯?不對,是“金湯鞏固”。這是馮鞏的“鞏”的繁體字。你看這刻的是光緒十二年,古代這裡不是河北,屬於山西平定政府。”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金湯鞏固” 攝影/馮丹

據《井陘縣誌》記載,清朝山西平定州知事周志浩曾稱讚古神堂口關隘“金湯鞏固”,想來這四個字就出自於此。

怪:烽火臺沒臺階 當年難道是架著梯子上崗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從西關繼續向山上爬,在半山腰的位置,記者見到了另一處佐證明長城存在的證據——烽火臺。不過,這個烽火臺很特別,是個石頭壘砌的實心墩臺,高約5米,已經被風化得灰突突的。記者圍著烽火臺繞了一圈也沒有發現臺階,那當年的士兵難道都是架著梯子上崗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井陘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康金喜解釋說:士兵們是在磚縫中的小洞插上木棍,順著木棍爬上去的。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烽火臺 井陘縣文保所供圖

康金喜所長說,涼溝橋周邊有兩座烽火臺,都是孤立的,沒有城牆相連。它們的功能是瞭望報警,給山腳下的東關、西關和對面山上的長城關卡通報敵情。

奇:城牆是石頭錯縫兒搭起來的,你相信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聽說村西南山上有城牆,記者和文物專家重新下到溝底,又向另外一座山峰攀爬。在臨近山巔的地方,終於看到了一段綿延的城牆。這段城牆大約有三四百米長,一直延伸到山頂的峭壁下方。城牆的牆體只有兩米多高,寬度則僅容三個人並排站立。也許是因為歲月侵蝕,看不出明顯的敵樓、垛口等遺痕,一眼望去,更像是一堵長長的、加寬加厚的普通石頭牆。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井陘縣文保所副所長康金喜則說:內長城就是這些東西。你看它這兒有個臺子,這是敵臺,凸出來這塊也可以從這邊觀察,觀察敵情。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記者王傑採訪井陘縣文保所副所長康金喜 井陘縣文保所供圖

記者發現,這段城牆也全部是裸石壘砌,而不是用城磚包砌。石頭之間互相壓,從力學角度上講,叫錯縫兒平鋪。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井陘縣文保所供圖

權威說:石家莊地區有明長城,涼溝橋長城就是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大家心目中的明代萬里長城連綿不斷、雄偉巍峨,而記者在井陘涼溝橋看到的長城和烽火臺則顯得樸實袖珍而分散,這真的是明長城嗎?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郭建勇從2006年開始擔任河北長城資源調查隊隊長,他帶領隊員們通過野外調查、現場採集等,普查出了豐富的長城資源,建立起河北長城資源數據庫。郭建勇表示,石家莊地區有明長城,《縣誌》中有記載,《中國長城史》、《明實錄》都有記載。涼溝橋長城就是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井陘縣文保所供圖

郭建勇說,石家莊這段長城在明代屬於真保鎮管轄,是土木堡之變後才修築的: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郭建勇:真保鎮和昌鎮就是薊鎮底下的這兩個鎮,屬於後設的。主要考慮蒙古的犯邊的路徑變化了,原來薊鎮長城沿著燕山山脈東西向防禦北部,蒙古人後來就是從西邊太行山口子繞著進來的,所以太行山這個口子要封一下。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井陘縣文保所供圖

既然同樣是為了防禦遊牧民族,那為什麼石家莊的明長城從用材到規格上與外長城如此不同呢?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郭建勇:一是重要性降低了,二是國力弱了。構築長城的石頭的塊比較小,砌築的斷面也比較小,設計的高度就是騎著馬不能跳過去,主要功能是封堵山口。

快看!石家莊也有明長城

看來,石家莊周邊確實有明長城,那麼,還有哪些地方保存著能更多呈現明長城特點的遺存,又有哪些淹沒在歷史烽煙中的故事等著我們去揭開呢?請您明天接著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