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發起“科學周”,《中國科學報》頭版評論:企業關注基礎科學研究作用不可低估

《中國科學報》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以“打造中國第一科學傳媒”為己任。

腾讯发起“科学周”,《中国科学报》头版评论:企业关注基础科学研究作用不可低估

騰訊日前宣佈發起“騰訊科學周”,於每年11月第一週舉辦全球性科學探索活動。這是騰訊舉辦科學WE大會7年來首次升級。除了以往的科學WE大會,騰訊還推出了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禮等活動。此前,首批50位獲“科學探索獎”青年科技工作者名單已經公佈,他們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300萬元獎金。這些科學活動均著眼於關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發展,努力展現“科技向善”的理念。

基礎科學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體現,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地位愈發凸顯,諸如5G、人工智能、基因編輯、自動駕駛汽車等技術,無不根植於基礎科學的突破。面對這種形勢,各國都調整了科技創新政策,加大對基礎科學的研究投入。

腾讯发起“科学周”,《中国科学报》头版评论:企业关注基础科学研究作用不可低估

從國外經驗來看,發達國家的大企業尤其注重基礎研究,以確保其行業領先地位,諸多國外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正在從技術能力逐漸轉向科學能力。過去,美國聯邦政府一直是基礎研究最主要的資助者,但近年來聯邦政府對基礎研究的資助比重不斷下降,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顯著增加。

我國企業基礎研究嚴重不足,原始創新能力較弱是個不可迴避的問題。但近年來,這種狀況正在改變。2018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近年來,華為、騰訊等企業紛紛加大對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投入力度。騰訊成立了量子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X、AI實驗室等,旨在打造面向未來的“科技引擎”。華為在基礎研究與創新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已佔整體研發投入的近30%。

企業以各種方式關注、鼓勵、參與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發展,逐步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這種投入不僅有利於保障企業的領先地位,並帶動其他企業關注基礎研究,而且對於培養更多青年科研領軍人才,推動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發展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一方面,推動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發展,不僅需要企業等多元力量的參與,也需要營造一個尊重科學的良好氛圍,提升國民的整體科學素養。前些天,“量子波動速讀”培訓遭到網友群嘲,所謂的幾分鐘閱讀一本書純屬騙局。但這樣的課程,儘管費用高達數萬元,家長仍趨之若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民科學素養偏低。

科學周活動,其實也是一個面向公眾推動科學普及、弘揚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的機會,能夠帶動更多人瞭解前沿科技話題,感受科學家風采,尤其是在青少年心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