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父母,都有點“絕情”

真正的好父母,都有點“絕情”


作家沙拉曾在《特別狠心特別愛》寫過這樣一段話:

很多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他們索要!

“年輕時多吃點苦,老了會輕鬆很多……”,這話聽起來糙,但其中所含的道理,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好好品味。

真正的好父母,都帶點“絕情”,因為他們知道現在不對孩子“狠心”,將來社會對孩子更殘酷。


前幾天去朋友小楊家,剛進門就聽到孩子的哭聲。

原來小楊孩子剛學走路,走著走著就摔了一跤。

小楊一臉心疼,想過去扶一扶孩子:“這孩子才多大,學了這麼久今天就算了吧,你這當爹的也太狠心了……”

“地上鋪好了墊子,旁邊也做了保護措施,才走了幾步路,孩子就在那乾嚎,根本沒哭,這帶娃長征第一步,你就心軟了?”小楊老公淡定地把她拉了回來,繼續讓孩子爬起來慢慢走。

你看,從孩子出生這一刻起,父母就開始有了取捨,而他們做的每一次選擇,都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深遠影響。

綜藝《少年說》中有一期讓人印象深刻,節目中剛上初一的女生張錦彥直呼爸爸對她太狠心。

原來在張錦彥12歲時,父母給她準備的生日禮物,是為期3個月的軍事訓練。

“早上五點半準時起床晨練,四百米的操場我要跑五圈,還要投球、跳繩,一項都不能少,一回到家早飯也是由我來承擔,而且還要求至少兩菜一湯……最後還得接受考核,爸爸你真的太狠心了!”

面對女兒的質疑,這位爸爸並沒有辯解,只是問了女兒幾個問題。

“新學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感覺學習苦不苦?”“都沒有軍訓苦。”

為什麼對女兒如此狠心,爸爸也給出了答案:

“看似是簡單的軍訓,其實是對你人生、學業更好的磨礪。爸爸希望你能堅持3年,也希望今後能堅持30年。”

說完這句話,這個女兒眼裡的霸道爸爸突然哽咽:“我們很久沒有擁抱了,你能下來抱抱爸爸嗎?”

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有時候只有父母心硬一點,孩子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一點。


演員李亞鵬在一次訪談節目,曾談到對女兒李嫣的教育。

李嫣練了很久的鋼琴,但有次鋼琴考級沒過,當天發脾氣說不學了。

面對孩子想放棄的牴觸情緒,李亞鵬並沒有一味遷就孩子的想法,只是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不想學了沒問題,人生總會面臨放棄和失敗,我考交規考了兩次都沒過,但是你才12歲,你要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啊?”

爸爸的這段話讓李嫣重新鼓起勇氣,再次報名參加考試,經過不懈努力,終於通過了考級。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引導孩子去堅持,從來不輕易放棄。

沒有孩子喜歡吃苦,堅持做一件事確實太累太難受,可也只有在跨過這道坎後,孩子才能明白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家庭情景劇《家有兒女》有這樣一幕:

兒子劉星抱怨媽媽劉梅,小時候為什麼不給自己報興趣班?

一直“尊重孩子想法”的劉梅一臉委屈:“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的回答至今讓人印象深刻:

“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了啊!那時我還小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

做父母多不容易,小時候隨了孩子的意,孩子長大了覺得自己不優秀,又反過來責怪父母沒有推一把。

正如蔡康永所說: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所以,為人父母更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兒,捨得讓孩子吃苦,懂得讓孩子堅持,不逼孩子一把,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能有多優秀。


商界女強人董明珠白手起家,最終成為格力總裁,在《福布斯》亞洲商界權勢女性榜排第4名。

即便身價上千億,但董明珠在對兒子董東東的教育上卻從不含糊。

從小到大,董明珠從未讓司機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交車自己回家。

在經濟上,從來只保證兒子基本花銷,至於多餘的零花錢都會讓兒子自己去掙。

畢業後董明珠想要贊助兒子的事業,但董東東卻拒絕接受董明珠的任何支持,在社會上獨自打拼。

因為行事低調,身邊的同事朋友,都沒人知道這個努力堅韌的男生,原來是鼎鼎有名的格力董事長的兒子。

很多人認為富二代從小衣食無憂,即便不努力也早贏在了起跑線上。

但事實上,很多富豪反倒比尋常人家更注重培養孩子的吃苦和受挫能力。

作家孫生龍一語中的:

“這年頭,不是有錢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權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比錢、拼權都是假的,拼智慧、拼情商、拼給孩子最好的傳承,才是真的。”

有遠見的父母都明白這一點,孩子在每一次的打擊與歷練中所收穫的成長和技能,才是孩子未來生活最大的籌碼。

詩人於戈說:

“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他經歷不到這些,他就沒有對生活的獲得感。”

養育孩子的路上,講再多道理,都不如放手讓孩子去感受、去嘗試,在每一次逆境中體會堅韌,在每一次堅持中思考成長的力量。

這個時候,為人父母即便有再多的不忍,也要懂得剋制,即便再不被孩子理解,也要在必要時去推孩子一把。

苦盡甘來,在閱盡千帆後,孩子終有一天會感謝父母的“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