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錯事情,對領導坦白還是撒謊,這個需要權謀計算才能得出結論

撒謊是一個人的本能,尤其是面對自己可能會受到懲罰時,幾乎都是選擇謊言來掩蓋錯誤。但是權力心思是要求絕對的透明,這樣才能讓領導有安全感。是期滿還是坦白,作為屬下是個重要的課題,這段材料表面講述的是,不能撒謊欺君,但是這背後的算計卻另有真相:

【出處】《續資治通鑑》第53卷

【原文】宗道為諭德時,居近酒肆,嘗微行就飲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門,久之,宗道始自酒肆來。使者先入,約曰:“即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宗道曰:“第以實告。”使者曰:“然則公當得罪。”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問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對。帝詰之,宗道謝曰:“有故人自鄉里來,臣家貧,無杯杓,故就酒家飲。”帝以為忠實可大用。

【譯文】魯宗道擔任負責教育太子的官員時,家離酒館很近。曾經有一次喬裝打扮前往酒館喝酒,偶然真宗有事急切召他進見。傳達命令的使者到魯宗道家,等候很久,宗道才從酒市回來。使者先回宮了,和宗道約定說:“如果皇上責怪您來晚了,(我)拿什麼話來回答?”宗道說:“只需如實回答。”使者說:“如果照實回答,你必定會受皇上怪罪!”宗道說:“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矇君王,就是做人臣的最大的罪過。”到了真宗那裡,真宗果然這樣詢問,使者就完全按照魯宗道所說的話如實向皇上稟報。宋真宗責問魯宗道,魯宗道謝罪說:“臣有老朋友從家鄉來,我家裡貧窮,沒有像樣的杯盤,所以就到酒館去招待他。”真宗聽了認為魯宗道非常忠實可以重用。

【解析】

一、如果魯宗道想撒謊的話

1、謊言很容易揭穿

這個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使魯宗道自己和使者都有意掩蓋,這就必須給皇上一個合理的解釋,任何的謊言都需要很多個謊言掩蓋,形成滾雪球。而且其實皇帝對這個使者稍微敲打,施加點壓力,人家立即就會招供真相,畢竟這個事情查下去不難。

2、可能被使者要挾

這件事情,隨便一個藉口,在皇帝那裡被隱瞞過去了,但是這個事情,卻不算過去,使者為什麼會為他承擔風險,必然有利所圖,以後有什麼事情,必然魯宗道會被要挾,不然就會報告欺君,讓其在皇帝哪裡喪失信任,魯宗道時刻都會使者要挾,得不償失。

3、被認定欺君之罪

魯宗道作為正六品的太子屬官,官宦生涯多年,他明白權力的心思。權力是個巨大的利益誘惑,圍繞在身邊的人都是深度偽裝的,權力內心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對下屬的忠誠的基本要求就是透明,你可以做錯事,但是絕不能隱瞞,魯宗道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做錯事情,對領導坦白還是撒謊,這個需要權謀計算才能得出結論

二、魯宗道實話實說的好處

1、能夠展示忠誠

魯宗道給出的理由,就是“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我寧可自己受到處罰,也不能夠欺騙君主,這樣領導很開心,這種忠誠很難得。

2、能夠展示廉潔

為什麼沒有在家裡,而在外面飲酒,讓使者等著,給出的解釋是,“臣家貧,無杯杓,故就酒家飲。”這個藉口,也側面反映了,魯宗道是個清廉的官員。

3、能夠展示重情

一個人當了大官,通常而言都會變得相當勢利,變得特別的功利,根本也就看不上窮親戚了。而魯宗道卻不是攀附達官貴人,而是“有故人自鄉里來”,讓人覺得魯宗道重情義。

三、這件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1、不是不撒謊,而是,隱瞞不住的,不如坦白。這件事情,本質上,魯宗道幾乎上是掩蓋不了的。如果在其他事情上,沒有第三者事情,他也不會那麼坦白,真正誠實的人都不到高位。

2、白璧微瑕讓人感覺到真實。作為權謀家都不傻,尤其是常年高居領導崗位的,大多認為,凡是完美的大多是表演出來的。稍微展示出缺點,恰恰能夠讓領導有安全感覺。

3、要適當的給領導施恩的機會。你不犯錯,領導怎麼抓你的把柄,你不犯錯,領導怎麼找機會原諒你,讓你感動,你不犯錯,領導怎麼找機會敲打你,展示出自己的權威?

很多人看完文章會說,這不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嗎,是啊,原理是這樣,但是內部的計算過程必須明白,才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魯宗道對比了自己撒謊的壞處,以及不撒謊的好處,對比其中的利害和風險,最終坦白,反而贏得了皇帝的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