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備考」2020年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4

【高考作文備考】2020年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4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作為傑出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頭腦中轉動著數字、公式以及天書般的闡釋;同時,愛因斯坦又鍾情音樂,總與小提琴為伴。一邊是科學創造,一邊是樂聲嫋嫋,工作與愛好領域不同而和諧共存。

我國化學界先驅、著名化學家張子高業餘喜歡收藏古墨,他說:“藏墨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研究化學史的一個小方面。”因為好墨講究膠輕、煙細、杆熟,涉及膠體化學的知識。職業和興趣如綠葉配牡丹,相得益彰。

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感悟?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於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

材料展現了兩位科學家的事例,引導同學們探討工作與愛好之間的關係。

材料第1段主要講述工作與愛好屬不同領域,兩者互補,使愛因斯坦既收穫事業上的成就,也得到生活中的樂趣。據此可提煉出“培養工作領域外的愛好大有裨益”“釐清工作與生活,能促進專業技能和經驗的提升”等立意。

第2段主要講述張子高的工作與愛好關係密切,兩者相輔相成,既拓寬了知識技能的廣度,又加深了興趣愛好的深度。據此可提煉出“工作與愛好同源同流大有益處”“愛好可以從工作中得來,又可以促進工作”等立意。

分別針對兩段材料來立意固然可以,但綜合起來立意更佳。如:人的一生在工作中忙碌,在生活中奔波,培養積極健康的愛好能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

立意時,必須圍繞工作(職業)與愛好(興趣)之間的關係,若只談科學與藝術的關係,或單方面談工作或愛好,則視為偏題。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知識付費”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一個引人矚目的發展趨勢,眾多知識付費平臺如新浪問答、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吸引了大批網友,願意付費獲取知識內容的人越來越多,有的知名答主的付費用戶多達10餘萬,影響力不可小覷。

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和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了優質內容的生產。但知識付費也存在弊端,即知識的碎片化。因為知識付費直接把觀點、結論呈現給你,跳過了原因、推理、依據,你得到的只是一堆結果。

對此,你怎麼看?請以“我看‘知識付費’”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在寫作中,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既可以積極肯定,指出其優勢,又可以指出其弊端,也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綜合考慮,可以有以下立意:

(1)知識付費的出現與流行凸顯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進步,既體現了付費者可貴的求知熱情,又體現了知識的價值,還提高了獲取知識的效率,可謂多贏。

(2)不能一味依賴“知識付費”,要保留自己思考的權利,不管技術如何發展,我們都應該把思考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利用“知識付費”要科學適度,要保證自己有更多的通過思考探索獲取知識的機會。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兩名大學生利用長假,腳踩輪滑鞋,歷時5天半從山東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長達五百多公里的“長途刷街”,實現了一個多年的青春夢。許多網友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為輪滑帶來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則指出:“輪滑鞋代步上路,違反了交通法規,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一旦被發現,會受到相應處罰。”

生活中,類似的事並不鮮見,“好”的事可能是“不對”的事,“對”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況下,不同領域中,人們對“好”與“對”的理解認識各不相同,你對此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文章,發表你的觀點,陳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先看新聞材料中,所說的“好”,是指優點多的,使人滿意的,讓人感覺不錯的,(有青春朝氣,有勵志效果,能磨礪意志,有正能量的,有有益成分的,引發人們的好感,讓人有心理和情感認同,激發人們某種積極的慾望);

而所謂的“對”,是指正確的(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順應社會與自然規律,符合正確的價值觀)

這是一道任務型作文題,題目除了新聞材料,還有寫作任務,考生務必看清楚。

寫作任務主要闡述了“好”與“對”的關係,要求考生就“好與對”的關係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立意應緊扣二者的關係行文,不可只涉及一方,只談“好”或只談“對”均視為不合題意,比如談什麼是好,怎麼判斷好壞等等,得分不高於36分。在談二者關係的基礎上側重談一方是可以的。對具有思辨性思維的作文,鼓勵打高分。

材料中大學生踩輪滑車“長途刷街”,網友叫好交警卻指出違規,好的卻不對,在生活中類似的事並不鮮見,同樣也有對的卻不被叫好(具體事例見“素材鏈接”),究其原因,是站在不同的立場,各自評判的標準不同。考生要就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亮明自己的觀點,怎麼辨證看待好與對,分析原因,闡述理由。如果只是羅列一些現象,沒有分析原因,陳述理由,則建議不高於40分

對與好”二者之間的關係

示例如下:

(1)對立選擇關係

“好的事不一定是對的”

“對的事不一定是好的”

(2)辯證統一關係

“好”的也可以是“對”的,“對”的也可以是“好”的。

“好”“對”可以融合,兼而有之

做“對”做“好”,更加和諧,是做人做事的更高目標。

當“好”與“對”出現衝突時,我們儘量做“對”。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高考作文備考」2020年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4

上邊是方唐先生1993年創作的漫畫作品《欲》,該作品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畫面的人為了能摘到樹上的果子,不惜把自己的頭顱墊在了自己的腳下。

為了得到果子,而踐踏了頭顱,拋棄了思想與尊嚴……這得與失給人驚警,給人諸多聯想與思考;而你有怎樣的聯想與思考呢?請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

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方唐的《欲》,反映當下社會只求獲取而放棄思想、不要尊嚴的現象,這是人類社會關於物質和精神的二律背反,方唐用詼諧的漫畫語言批評社會,考察世道人心,同時揭示了人類發展歷程中重物質、輕精神的誤區。

⑴能從漫畫及文字材料入篇,又扣緊“不要一味為了獲取而丟棄思想、不要尊嚴/不能只重物質而忽視精神”來立意,能辯證來思考分析的,48分切入;分析深刻,層次清晰者,材料豐富或有文采,文字功底好,結構、過渡也好者可從54分切入;分析較淺,材料不很豐富的,42分切入。

⑵單從尊嚴或精神方面來論述的,42分切入。

⑶沒標題者,扣2分。字數不足者,參照高考標準給分。

⑷不從材料出發引出觀點,另起爐灶的,38分切入。

⑸書寫潦草,標點不規範,錯字多的,應重扣。

5、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備考」2020年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4

要求:結合漫畫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文題解析】:

1、鏡子——有內在的和外在的兩種喻釋,可解釋為“人物”內在的自我認識或評判,也可是外在的評價或定義。

立意 縱向看 正確認識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守住本心,不要迷失自我。

做自己的主人,不被他人左右。

橫向看 心志的大小決定人生品質的高低。

心態決定人生的姿態。

2、從鏡子角度看:輿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成全一個人,也可毀壞一個人。在話語權充分釋放的今天,評論者更需要一顆公正、客觀的心。

6、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果戈裡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村上春樹說: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罷了。

所謂“小確幸”,就是個人自我的那種微小而確實的幸福。若個人的小確幸為“獨樂樂”,對公共利益有所貢獻的幸福是“眾樂樂”,則孰樂?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論述文。

【注意】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於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

需對“個人的自我的微小的幸福”和“為公共利益有所貢獻的幸福”兩者做出判斷,表明自己的立場。可以贊成“個人的自我的微小的幸福”;也可以頌揚“為公共利益有所貢獻的幸福”;或者兼而取之,實現個人的微小的幸福和“為公共利益貢獻的幸福”兩者相結合;或者抑此揚彼,反對只為滿足個人自我的幸福觀;或者反對為了集體犧牲自我幸福,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宣揚個人主義:如此種種,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圍繞“快樂”“幸福”泛泛而談,屬於偏題,寫成“學會分享快樂”則屬離題。

7、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交通信號燈有紅、黃、綠三種,有人只關注紅、綠燈,無視黃燈的存在;有人把黃燈看成警示;有人把黃燈當成“機遇”……個人、團體、社會、國家都可能亮起黃燈。

“黃燈”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結合現實生活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材料中對於“黃燈”得理解,“有人把黃燈看成警示”,此處的“黃燈”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規則、一些警示、一些暗號,它提示我們不要越界,不要違規,要遵規守矩;“有人把黃燈當成機遇”,此處“黃燈”可以理解為時機、機遇、機會,這些機會稍縱即逝,需要我們快速出手,抓住時機,創造價值;“有人只關注紅、綠燈,無視黃燈的存在”,這些人無視黃燈,無視警示,我行我素,必然會招致惡果;“個人、團休、社會、國家等都可能亮起黃燈”,這就拓展了“黃燈”的範圍,如個人身體健康會亮起“黃燈”,人與人的信任會亮起“黃燈”,社會的價值觀會亮起“黃燈”。人與自然的關係會亮起“黃燈”等等。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作。(60分)

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 (魯迅)

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沒有人做。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樣。 (杜維明)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紀念日,學校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作為傑出的青年學生代表,你應邀在大會上發言。請寫一篇演講稿,回望歷史,緬懷先賢,著眼未來,展現當代青年的風采。

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名言。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的作文。必須正確審題才能準確立意。必須體驗演講稿的格式,否則扣2分;要做到“回望歷史,緬懷先賢”這裡的歷史與先賢,應該為本國而非外國的,而且是近百年來的人和事;“著眼未來”表現的是對未來的積極展望;“展現當代青年的風采”即要做到從正面論述和號召當代青少年勇挑重擔,繼承前人遺志,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砥礪前行;至少引用一句名言。若能深入探究所引名言的內涵,則更顯深刻。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實”的造字本義為櫃子裡裝滿了貝殼,指家境富裕;進而引申為,充盈飽滿沒有空隙;再進一步引申為有內涵、不虛假。“實”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在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弘揚這種精神。求實中學將“實”作為校名,並將“求實”二字寫進校訓。現在你接受求實中學學生會委託,作為本校優秀學生代表,帶領高一學生在校史館參觀後,發表一次有關學校文化的主題演講,向他們闡明本校“實文化”的內涵,並對他們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本次考試為高三開學的第一次考試,因此本題命題形式仿照2019年全國1卷和2019年北京卷。立足於立德樹人和文化自信,力圖貼近高考命題。該題審題和寫作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作文材料解讀

與傳統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因此,讀懂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本題材料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對“實”字的語義和語源進行必要解說,這三個義項的引申路徑是從物質到精神再到人格;第二部分闡釋了“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提示考生,需要從物質財富創造、個人品格、民族精神等不同層面對“實”進行思考和辨析。

2、任務指令解讀

(1)內容任務

參照“作文材料解讀”

(2)思維任務

材料中隱含了“物質財富創造 個人品格 民族精神”這樣逐次深入的思考過程,實際上已經為學生搭建了構思基本框架。學生作文時需要辯證地處理“古代與現代”“當下與未來”的關係。

(3)對象任務

寫作者的身份是高年級學長,任務對象是求實中學高一新生,寫作時要注意對象的身份和接受程度,語言風格要平易親切。此外這個要求其實隱含了這樣一個任務:現代中學生如何看待“實”的精神?寫作中要注意與中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以照顧題目中“希望與建議”的寫作要求。

(4)文體任務

任務要求非常明確,在校史館為高一新生做講解,這其實指示了本文的語體特點:

(1)偏向說理;(2)口語化程度高,語言表達要追求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楚國馬車底座較低,易碰傷馬腿,且車速很慢。楚王想想下令改高底座。大臣提議:“可發佈告示,今年可能會發洪水,為避免洪水漫進房屋建議各家加高門檻。”告示發佈後,老百姓都加高了門檻,可馬車進門時車底會碰到門檻,於是紛紛把底座改高。半年後,竟然改造完畢。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解析】: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首先概括材料的內容,把握其中涉及的對象以及命題者的情感傾向。材料中,一開始,楚王想要“下令”改高馬車底座,但大臣提議發佈“今年可能會發洪水,為避免洪水漫進房屋建議各家加高門檻”的告示,門檻加高後,馬車進門車底會碰到門檻,百姓都把馬車底座改高,“半年後,竟然改造完畢”,“竟然”一詞表明出題人對這種方式的態度。如果楚王下令改高馬車底座,百姓心裡會有牴觸的情緒,現在換一種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從楚王和大臣的角度來立意:“轉換思維”“學會變通”“思變則通”“善於借力”“換一種方式”;

2、從楚王聽取大臣勸諫的角度來立意:“聽取他人諫言”“善聽則明”。

3、從百姓的角度來看,可以從如下角度立意:“被動與主動”“主動求變”。

材料作文寫作策略:

引:恰當地引用材料,開頭既要引述材料,在論證時還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對材料進行分析後,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語即可。

議:是對材料中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議論,對人物關係的分析,對結果的預測,對原因的追問等,目的是為了提出觀點做鋪墊,這部分不能太長,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論點(或觀點),文字簡煉,一兩句話就可以,觀點明確。

聯:這是文章的關鍵,可由材料推開去,可聯繫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可聯繫現實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舉例也可以反面證明;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最少要舉兩個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側面得把中心論點闡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樣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說明好處(或危害),找出癥結。

結:收斂全篇,總結全文,宜對論述的問題有所深化,不要故作驚人之語,強調精煉有力,不要畫蛇添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