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劃一,精緻典雅,集中連片,保存完整,江西豐城厚板塘古村

厚板塘古村,位於江西省豐城市東北部筱塘鄉,贛派建制群包括厚板塘和甘棠北下村,厚板塘古村具有良好的旅遊交通和區位優勢。 也體現了江西本土建築藝術最高水平的筱塘古村群。

整齊劃一,精緻典雅,集中連片,保存完整,江西豐城厚板塘古村


厚板塘村始建於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6),為涂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個封建官商結合典型、貧富對立懸殊、等級制度森嚴的歷史文化古村。佔地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16平方米。這個坐北朝南的村莊,由西至東,依次設有“進士第”、“侯祚東綿”、“叢桂流芳”、“大夫第”、“通奉第”、“文林第”六個巷門,每條巷子都是用麻石條鋪砌而成。從“叢桂流芳”巷子以東,則是該村三大核心建築組群,它們從前至後,主體建築都是六進,呈前低後高之勢。塗士良大家族的宅第位於村子的東南部,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這個建築群落的北面和西面,則是該村的其它民居。

整齊劃一,精緻典雅,集中連片,保存完整,江西豐城厚板塘古村


來到村口,人們可見各巷口的階梯都是九級,其實這個細節設定也體現了古代營造大師和住宅主人的良苦用心。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抬高地基約1.7米,平時可使地面保持乾爽,汛期還能有效地防患水災。而從人文的角度來看,更是大有講究:其一,“九”為最大的陽數,人們從第一級上至第九級,寓有“從小到大”、“步步高昇”之意,臺階的這種設計意圖,寄託了塗氏長輩對其後人的期盼,希望經商者能夠“從小到大”,從政者能夠“步步高昇”;其二,又因“九”“久”諧音,這裡面自然也暗蘊了對於“家運長久”的祝福。

整齊劃一,精緻典雅,集中連片,保存完整,江西豐城厚板塘古村


“大夫第”建築序列。進入“大夫第”的大門,第一進是個露天小院,兩邊分別是馬房和轎房,為落轎和栓馬之地;第二進的空間較小,為馬伕、轎伕稍事休息候命之地,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地位低微的人沒有吩咐是不能踏進廳堂的;第三進為大客廳,其空間開闊、結構精巧勾心鬥角、工藝精美雕樑畫棟。天井中間有口“太平缸”,此缸平時養魚,若遇火災就起到蓄水滅火的作用。古宅有完整的下水道體系,在每座天井的南側都有一個深約兩米的井式下水沉澱池,上覆石頭蓋板,生活汙水和雨水流入其中沉澱和淨化,然後經下水道流入古宅前的水塘,據說沉澱池裡面以前養了烏龜,用以疏通淤泥,以免堵塞下水道,由於設計合理,古宅的下水道雖然歷經百年也不曾堵塞;第三進的建築藝術格外精巧,每進的頂樑上都雕有牡丹花,寓意“花開富貴”。門板、門框和窗戶上,除了透雕著家庭用具、用品外,還刻有各種吉祥動植物,以取“年年有餘”、“五福臨門”、“五福迎賓”、“二龍戲珠”、“抬頭望月”、“四季常青”、“龍鳳呈祥”、“瑞氣盈庭”之意,這種透空雕刻,事實上兼具美化、祈福、通風、透光的四重作用,而內天井採用的是典型的四水歸堂形式,反映了古代民居“匯水聚財”之意。

整齊劃一,精緻典雅,集中連片,保存完整,江西豐城厚板塘古村


說起第三進的建築佈局,除了人們可以看到的主房兩間和書房兩間之外,還隱藏了兩扇不起眼的小門,門板上面雕有鳳凰。如果推門進去看看,就會發現呈雙層結構且能採光透氣的便是塗家的“閨秀樓”,這裡既是小姐的起居室,也是小姐的繡花樓。閨房中所陳列的花床也是暗藏玄機,與床連體的櫃子竟是個很大的儲藏間,是小姐用來存放被子和衣物的地方。丫鬟則居住在兩邊的偏房,以便隨時聽候主人吩咐;第四進為主人房,其工藝精湛之處也是不一而足;第五進為祖宗堂,中間以太師壁隔斷,只有做紅白喜事或過年才會打開;第六進為家中最長者的住所,因其輩分最高,故住所亦取最高層級。如果中堂門全開時,人們從外往裡看,就會發現這些宅第一進比一進高,又因從下至上主體建築共有六進,而“六”寓“順利”之意,所以此處表達了宅主希望子孫“順利上進”的殷切期盼。倘若站在第六進向前遠望,則可看到大門外的荷塘景色和村前的田野風光了,由於視線開闊,這又暗喻著“前途寬廣”。古宅的建築佈局和雕刻構思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整個建築的通風、採光、防火、排汙等,全都匠心獨運、構想周全,如果細心鑑賞,人們可以受到很多的啟迪。

“通奉第”建築序列。從側門出來,遊客看到的是房屋之間平直整潔的巷道,對面即是“通奉第”建築群。這個序列房宅的使用功能與“大夫第”大致相仿,只有三處不同:一是第一進為封閉式,二是開間更寬,三是兩側附設了廚房。在“通奉第”裡擺有46個漢白玉銜環獸石墩,原為太平天國王府之物。按照封建禮制,這些只有宮廷或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享用的貴重之物,怎麼會出現在塗家呢?這是因為清朝名將彭玉麟在與太平軍鏖戰日久軍需緊缺時,塗氏繫念舊情,主動組織船隊購運大批軍用物資支前助戰,太平軍被鎮壓以後,彭玉麟為酬其功,便把太平天國宮殿裡的漢白玉石墩贈給塗家。如果仔細察看“通奉第”,人們還會發現一個特別之處,即這裡的門是用漢白玉鑲嵌的,這是巧寓做人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之意;這裡雕刻的“三羊開泰”和“喜上眉梢”等圖案,蘊涵吉祥之意;而所雕刻的“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歷史故事, 則是寄託了對塗家子孫能被朝廷賞識重用的期盼。建於“通奉第”兩側的廚房也是別具一格的,這裡共有四組八個連體灶,由於古時做飯菜主要是靠燒柴火,為了綜合解決通風、採光、衛生、消防等問題,所以在此設計了多個天井;廚房門上的五道鎖,則顯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防盜技術,許多遊客本想打開鎖具一顯身手,但大都久解不開知難而退。

“三妙流芳”建築序列。從側門出了“通奉第”,經過“文林第”巷子的風雨樓蓋,即可進入第三組建築群。這裡主要是長工和下人的住所。而在比較僻靜的地方有座“凝秀軒”,是塗家所設私塾,軒名“凝秀”,意即秀氣凝聚之所,也就是彙集英才而教之的地方,在其後的歷史上,塗氏後裔均在此接受教育,直至1924年改成“育人小學”。這個建築群擁有一處叫作“三妙流芳”的八字大門,何謂“三妙”?至今仍是見仁見智,如果有時間、有興趣,倒不妨去現場去深入解讀一番。細心的人可以發現,“三妙流芳”這個大門有悖超南開門的習俗,竟然是朝向東面,其實這裡面是大有深意的:一是因為塗氏兄弟的官銜皆為捐募所得,而非科考錄取,算不得正途出身的官府之第;二是門朝東開,意思是希望後人能乘東來之“紫氣”,通過科舉正途而做官;門樓上面雕刻的“鯉魚跳龍門”圖案,則是希望能有後人出類拔萃,高中狀元。

外圍設施。出了“三妙流芳”門樓,可見位於村莊東南的“遜守公祠”,之所以使它超出其它建築物,意在突出開居世祖塗遜孚、塗守孚兩兄弟的地位。在“三妙流芳”門前不遠,迎面可見甘棠港,這裡建有塗氏家族的私家碼頭。當年在建設這幢大型宅第時,考慮到需要外購數量巨大、品級較高的木材和石材,為了便利採購和運輸,所以塗家特花巨資,開鑿了一條專用水道接通豐水河,以便經此直通贛江。此項工程涉及到購買土地、開挖水渠和修建碼頭等鉅額開支,由此亦可窺見塗家當時財力之一斑了。如果人們把視線移向更遠處,則在碼頭以外可見由彭玉麟為之設計的“七星陣”,即是在水中分別設有七個攔船墩,中間是個月亮形的水塘,如果外面有船擅闖進來,沒有村裡熟知情況者的指引就很難出去。這樣的獨特設計,對於財名大盛的塗家來說,無疑具有很好的防護功能。

厚板塘村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村外地域開闊,大嵊(山)南聳,河汊密佈,白鷺翻飛,荷連爭豔,風景秀麗。村內佈局整齊劃一,精緻典雅,古建築集中連片,保存完整,兼集觀賞性和實用性,村中還保存有眾多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明間文物,可為一座江南的“小贏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