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這個貧困戶不一般,連外省都有他的“忠實粉絲”

“傅隊長、邱主任、劉主任,快進來快進來,醇正的谷酒已經釀好了,可香啦!”10月18日上午,老姚熱情地招呼著我們進屋。

一間寬敞的庫房,地面整齊地擺放著十幾口大陶缸和容量不一的酒桶,牆壁上用粉筆記錄著釀酒的時間,濃濃的酒香溢滿了整個房間,傳遞著“豐收”的信號。這些谷酒的釀造者便是老姚。老姚名叫姚生林,今年67歲,是醴陵市茶山鎮龍井居委會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他憑藉著勤勞苦幹、做事認真的精神,通過發展谷酒釀造、養殖黑山羊和草魚實現年收入5萬元,帶領著一家7口於當年底成功脫貧。

說起姚生林夫妻,左鄰右舍無不為他們不被困難打倒的精神點贊。原來,老姚膝下育有二女一子,但命運卻給這家人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兒子先天一級殘疾,癱瘓在床;大女兒智力低下,從雲南招了個女婿,無一技之長,靠在江西做苦力維生;原本健康聰明的小女兒也在20歲那年突發精神疾病,現為精神二級殘疾。幸虧孫子、孫女活潑可愛,給不幸的一家帶來了一絲希望。

“我家攤上這麼多不幸的事,多虧政府的這些好政策才讓我熬過了最難熬的日子,我不知道怎麼報恩,只知道我和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好好生活,不要再麻煩政府就已經很欣慰了!”這是老姚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正在釀酒的姚生林

早年間,姚生林在江西學習了一年的釀酒技術,本想回到家鄉“大展拳腳”的他由於缺乏啟動資金,只好將多年的“釀酒夢”藏於心底。2016年,在幫扶幹部的鼓勵下,老姚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政策,免息貸了4萬元,購置了釀酒設備。為了釀造出高品質的谷酒,老姚夫妻倆常常是起早貪黑、片刻不離的守在爐灶前,有時甚至忙到凌晨一兩點都渾然不知。“只要酒釀的好,根本就不愁銷路。”老姚高興地介紹道。一年忙活下來,能產出谷酒4000多斤。老姚生產的高品質谷酒也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一傳十十傳百,甚至還吸引了來自鄰省江西的回頭客。眼下趁著政策的東風,老姚摩拳擦掌,正準備進一步擴大酒窖規模,做出自己的谷酒品牌。

姚生林養殖了130多隻黑山羊

老姚不僅谷酒釀得好、釀得香,在種養方面也是一把好手。2017年上半年,他參加了由市扶貧辦舉辦的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在長沙認真學習了20天種養知識的他回家後便立即行動,飼養了三十隻黑山羊。同年,他成立了“生林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步一步壯大發展產業。到今年,合作社已經有130多頭黑山羊,飼養場地200多平方米,還放養了20箱蜜蜂,家庭年純收入達10萬元。老姚一家自立自強、勤勞肯幹,轉眼就從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小康家庭。

姚生林養殖了20箱蜜蜂

依靠自己勤勞雙手脫貧致富後的老姚,並沒有忘記還在貧困線上的鄉鄰,也毫不吝嗇的將自己掌握的種養技術傳授給有意願發展的鄰里鄉親。從2018年起,合作社吸納了貧困戶5戶7人在社內務工,每年人均增收4000元,將種養方面的技巧傳授給本村6戶有意發展飼養業的貧困戶,帶領大家一起奔向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2019年10月17日,老姚還被株洲市扶貧辦授予“自立自強戶”榮譽稱號。

脫貧攻堅貴在立志,幫扶是助力,自強才是根本,決勝脫貧攻堅,關鍵要靠貧困群眾自身努力,醴陵市將充分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等政策主動培育更多的“自立自強戶”,鼓勵貧困戶不做“等要靠者”,不做局外人,積極進取,奮發自強,用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