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規劃了250艘大艦的目標,去年下水2000噸

三哥規劃了250艘大艦的目標,去年下水2000噸

擁有龐大的全球化艦隊,一直是任何有全球雄心的大國的標配。當年大英帝國海軍艦隊的總噸位超過了300萬噸。而後來的美國,在二戰結束時,又前所未有的發展到接近1000萬噸,僅僅各種正規的艦隊航母和用貨輪臨時改裝的護航航母,就超過了140艘。到冷戰結束前,美國海軍仍然有總噸位超過500萬噸,擁有15艘以上的大型航母,大型艦船超過360艘。就是到目前,美國海軍的總噸位如果算上補給艦隊,仍然超過400萬噸。各種大艦288艘。不過仍然不滿足,白宮要求在4到5年內,重新恢復美國海軍擁有355艘大型作戰艦艇的目標。而三哥從立國開始就準備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自然也不會在海軍建設上止步不前。三哥海軍長期以擁有亞洲最長航母使用經驗為榮。而且三哥海軍也基本配齊了現代海軍該有的所有類型的主力艦。

三哥規劃了250艘大艦的目標,去年下水2000噸

從航母、核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大型補給艦到導彈測量船幾乎一樣也不少。面對美國海軍要重返355艘大艦的計劃。三哥海軍自然不甘落後,幾乎在同時提出,要在5到10年內,實現水上和水下裝備250艘大型作戰艦艇的計劃。僅僅看數量,已經達到了美國海軍的三分之二。而250艘大艦的目標,在二戰以後,也就是美國海軍和前蘇聯海軍達到過這種規模。如果以平均每艘大艦8000噸計算,250艘大艦就是200萬噸,即使單艦噸位縮小一半,每艘4000噸級,那麼也需要100萬噸的總噸位。但是看看三哥現役的海軍總噸位和總數量,距離這個目標還差距巨大。目前三哥海軍如果不算在建的各種艦船,僅僅統計現役進入戰鬥序列的艦船。3000噸以上艦艇的總數量不超過60艘,水上水下的現役總噸位加起來只有29萬噸左右,就算只看數量。

那麼距離擁有250艘大艦的目標也相去甚遠。甚至連目標的四分之一還沒達到。既然目標計劃和現實數量和噸位差距這麼大,三哥應該趕快增加大艦數量。要短時間內迅速擴張海軍,不外乎外購和自己大規模建造2個途徑。先說外購,現代化的主力艦艇,採購價格越來越高。甚至比最高端的戰鬥機的單價要高的多。現在隨便一艘4000噸左右的護衛艦,國際採購價格都能超過10億美元,至於6000噸以上的神盾驅逐艦,則國際售價可能超過25億美元,還不一定有賣的。先進潛艇的價格也不便宜,不比驅護艦便宜多少。三哥引進的二手航母,都前前後後花了接近40億美元。因此如果集中引進10艘左右的水面大艦或者10艘先進潛艇,就可能需要三兩百億美元。這恐怕不是三哥的軍費能夠承擔的,畢竟三哥的空軍和陸軍也要常年採購武器。因此目前三哥還在採購的主戰艦艇,只有不多的護衛艦和常規潛艇。這些艦艇都是五六年才交付一艘,平均一年平攤不到1艘,瀚海狼山認為對三哥海軍迅速擴張影響有限。

三哥規劃了250艘大艦的目標,去年下水2000噸

那麼剩下的途徑就是自己建造了。說起自己建造。不禁讓人立即想起了維克蘭特號航母。這艘航母已經下水3次,如果每次算4萬噸,豈不是已經有12萬噸下水?但是國際上不是這麼算的,人家只算一次下水有效。現在維克蘭特號也已經下水多年,已經不能再重複計算。整個2018年,三哥海軍居然只下水了2000噸的噸位,一艘護衛艦都夠不上。實際上三哥目前自造中的艦艇項目也不算多。像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都是十幾年都整不利索1艘。鑑於此,估計三哥會很快開工第二艘國產航母,一次下水就七八萬噸。這一下子年下水噸位指標就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