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州的核雕師路人乙‘遇上’羅漢、彌勒、財神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想必大家都知道核雕師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為止,核雕也有較長的發展史了,在此期間,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雕刻藝術家,可見我國古代的工藝一直傳承至今,而且發展的更好。

現在要說的是一位在轉變中成長的雕刻藝術家,仇海斌。1989年生於江蘇蘇州,核雕師,藝名路人乙。師從木雕大師李國兵、周寅。擅長羅漢、彌勒、財神等人物像的雕刻,其創作的作品件件都栩栩如生,生動傳神。現在主攻於單面以及雙面十八羅漢的雕刻。

當蘇州的核雕師路人乙‘遇上’羅漢、彌勒、財神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仇海斌出生於蘇州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受這裡文化的薰陶自己也愛上了雕刻藝術,每次路過這裡的園林,都會被裡面鬼斧神工的雕刻作品所吸引,將來也想從事於園林雕刻,但是因為家境問題一直沒能如願。-次偶然的機會,仇海斌接觸到了核雕這門手藝當即就被核雕的魅力所吸引了,小小的核竟然能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可謂是方寸之間顯天地。從那時起仇海斌就醉心於核雕這門手藝。

當蘇州的核雕師路人乙‘遇上’羅漢、彌勒、財神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一開始的時候自己摸索,漸漸的掌握了一定的基礎。 後來有幸認識了木雕大師李國兵,在老師門下潛心學習了三年的時間,這期間主要從事於橄欖雕刻,這三年的時間裡自己的技藝走了很大的提升,技藝越來越精湛。現於周寅老師門下從事於羅漢,彌勒,財神等人物雕刻,手下作品個個都栩栩如生,生動傳神。 現在主攻於單面以及雙面十八羅漢的雕刻,深得周寅老師的真傳。經過多年的學習鑽研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多方面的認可。

當蘇州的核雕師路人乙‘遇上’羅漢、彌勒、財神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仇海斌說,作為一名雕刻師,對於每一個材料的選取都要自己親歷而為的。他聲稱每年都要去一趟廣西或者廣東的,每次去那邊選取材料一待就是一兩個月,就是為了挑選到令自己滿意的材料。仇海斌是一個比較樸實的人,在與他溝通時,問到他為什麼從事這個行業時,他很直白的回答,主要為了生活,為了賺錢養活自己,就這樣一個簡單的信念讓他開始了成長。最初的仇海斌是學習木雕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身邊的朋友在做核雕,尤其看到橄欖雕時,他覺得雕刻如此細緻,如此美觀,這便成為了他從木雕轉變到核雕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蘇州的核雕師路人乙‘遇上’羅漢、彌勒、財神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仇海斌闡述道,果核雕的特別容易開裂的,尤其是橄欖雕,有些作品可能在雕刻中開裂,中途可能就會被扔掉。所以在冬天雕刻時,是不敢開空調的,而且特別的冷,為的就是怕風把果核吹裂。在學習雕刻時,真的是非常苦的,由於果核很小,橄欖核更小,而且很硬,雕刻的時候經常會把手弄傷。但是仇海斌沒有放棄過,他聲稱:是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不管是嚴寒酷暑,手上的傷有多少個,他都沒有停止過學習雕刻的工藝。從這一點一滴中都可以看出來仇海斌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開始只是為了求得一門生存的手藝,但是後期卻為了傳承中華的傳統技藝,而更加的努力。

當蘇州的核雕師路人乙‘遇上’羅漢、彌勒、財神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仇海斌還說,身邊很多不從事雕刻行業的朋友,或者一些客戶都會問到他,核雕開裂怎麼辦呢?這是他遇到人們問他最多的問他。他是這樣解釋到的:一、在開啟一件工藝品的創作時,是要開加溼器的,為的是不讓橄欖核因為太趕而開裂;二、選來的材料都是放到密封袋裡的,不會讓空氣影響到材料;三、就是給核雕刷橄欖油,促進它的保質期。由於仇海斌的樸實,人們問他的問題他都會回答,他常說自己天天對著這些材料,不會面對人,表達能力都變差了,但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大家解釋清楚。

在核雕藝術作品中,總是有不少傳統文化及中國古代那些迴腸蕩氣的故事題材。在賞玩核雕作品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去了解這背後的文化底蘊與故事。在傳統故事與自然的合一中找尋自身的終極關懷方式。所以每一位核雕大師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都會有一定的背後故事,所賦予每一件作品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作品作者會賦予它一些細膩的情懷在裡面;有一些作品則會賦予它一些文化氣息在裡面。這也是在通過這些賦予的情感而去傳承我國一些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