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這是一家開在自家屋裡的小作坊

卻是一整個鎮的美食代表

30多年來獲獎無數

幾代人的美食回憶

如今 卻快被遺忘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我們做了30多年的魚丸了,半輩子咯。”

//

照片裡的馮叔和阿姨

//

馮叔和阿姨做魚丸已經有三十多年了,高埗很多人只認準他這家魚丸作坊。魚丸教學,接受採訪,都是為了把這顆小小的魚丸發揚光大,而每張馮叔照片背後都有阿姨陪伴的身影,兩個人一路就這麼相互扶持了半輩子。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年過半百的馮叔精氣神還很足,一桶一桶的魚肉碎抬起來毫不含糊,不比年輕小夥子力氣差。阿姨套個防護衣也開始麻利地幹了起來,這就是他們最平凡的日常。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很多70後高埗人的童年回憶就是一道清水煮魚丸,而這些魚丸大部分都是出自他們之手。在那個年代,魚丸下水加點青菜滾湯就已經很鮮美了。如今物慾橫流的時代,它卻漸漸被遺忘在角落……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馮叔說現在會做正宗魚丸都是老一輩,慢慢老去的他們可能越來越做不動了……無數魚丸老字號消失在時間的洪流裡,剩下的也幾乎是在苟延殘喘,阿媽再也買不到小時候的那口鮮嫩彈牙的魚丸。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我家的魚丸,很多人吃著長大“

//

手打的冼沙魚丸

//

這顆魚丸出現在無數高埗人的餐桌上,大到各種盛宴,小到自家飯桌,陪著無數高埗人長大,但也有很多高埗人吃過它也不知道它全名。出了高埗,知道它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更沒有多少人知道它還是東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對於馮叔和阿姨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魚丸,而是傾注了他們半輩子心血的寶貝。雖然做魚丸的過程很累,但是一想到那麼多人在吃他們的魚丸,就很寬慰。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丨鮮美魚肉是根本丨

一顆魚丸的原料最主要還是優質的魚腩肉,鮮美魚肉+陳皮切碎攪拌均勻,香氣不斷地被散發出來,瀰漫在整個作坊裡。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要求是每日新鮮現殺現取的鯪魚肉,更要求養魚的魚塘中不能養鴨鵝,這樣魚丸做出來才沒有雜味。

丨全靠一雙手打魚膠丨

攪拌好魚肉後,就到第二道難關-打魚膠。別看阿姨小小個,打起魚膠來的力氣和聲勢也是夠嚇人的,本來專心看著剪報的我被打魚膠的“piapia”聲嚇了一大跳。

“阿姨,這個要這麼大力去打嗎?聽著就要很大力氣。”

“對啊,要打到滴膠出嗮來,這樣才夠Q彈哦。”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經過長時間的拍打,拍打的每一步手掌都在觸摸著這盤魚泥:膠夠不夠多,肉夠不夠彈,這都是要有幾十年的經驗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再先進的機器也無法有這麼靈敏的觸覺。

▼已出膠的魚肉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丨只靠一雙手去捏丨

打好的魚肉都靠手直接定型,再用勺子放入水中浸泡定型,這個簡單的動作,馮叔跟阿姨一做就是30多年。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丨每顆還都一樣大!丨

手捏魚丸看起來簡單,但要捏到水盆裡每顆魚丸幾乎都是一樣的大小,閉著眼睛都知道自己捏的這顆魚丸有多重,著實讓人心生佩服。

▼兩雙半輩子沒離開過魚肉的手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這些動作一重複就是30多年,馮叔跟阿姨都是把這顆魚丸當成自己的事業,付出了自己半輩子的光陰。在當下浮躁的社會,已經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像二老一樣,終其一生就守在自家的作坊裡。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阿姨說起過往的光榮史眼角也是止不住的笑意,馮叔還是很低調地專心捏著魚丸沒有接話,問起晚輩準備什麼時候接手,他們想了會也是說快了快了……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得不得獎,對於我們其實並不重要“

//

掛不完的獎牌和剪報

//

到馮叔家時已經是下午,剛好是賣貨的時候,來拿貨的人絡繹不絕,多到我們沒地方下腳。就算這麼多人來,馮叔的桌上也就是一臺簡單的電子秤,幾打不同size的普通塑料袋。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不大的作坊裡掛著各種獲獎的證書和採訪資料。幾十年的辛苦和榮譽,沒有華麗地包裝掛起,只有這幾面牆替他們默默地記了下來。

2014東莞特色文化產品

2017被任命為東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東莞非遺墟市十大優秀項目

被東莞廣播電視臺/食神蔡瀾採訪

……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離開馮叔家的時候我默默看了一眼,招牌很小,也沒有打出什麼有名的噱頭,把作坊開在自家屋裡的他的確不在乎得多少大獎,只想一心一意做好魚丸……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馮叔,要繼續加油啊“

58歲的馮叔賣魚丸已經30多年,時代的變遷趕不上他變老的速度,我也只能為他默默說聲加油。雖然他們還做得動,來幫襯的街坊也不少,但看著兩位老人家在作坊裡忙碌著,終究有種說不出的落寞感覺……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它曾是東莞高埗幾代人的回憶

沒想到 現在面臨著一堆困境

也不知道這些小作坊還能堅持多久

一輩子用心做好一件事

馮叔和阿姨真正做到了做一行 愛一行

儘管要歷經許多磨難 儘管要起早貪黑

58歲的他們只要還做得動一天

就會盡全力做好它

得獎了 放在一邊

對於馮叔和阿姨而言

什麼也沒有手裡的魚丸重要

魚丸做好了

也就是拿個普通的塑料袋一裝

沒有刻意地包裝

當馮叔遞給我的時候

我卻覺得這已是最有心意的大禮

馮耀昆魚丸

地址:高埗鎮冼沙四坊一村586號

///

你的鎮區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留言告訴我

我們一起保護它們!

///

兩公婆操持了半輩子,得過獎登過報,卻很少人知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