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金秋時節的紫鵲界梯田,絕對是一年中的最美的季節。2萬餘畝梯田稻浪起伏,近觀是壓彎了腰的稻穗,遠觀是一幅“中國夢”的梯田畫卷,豐收的喜悅溢滿田園。

位於湖南省新化縣的紫鵲界梯田始於秦漢,盛於宋明,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素有“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美稱。雪峰山方圓數百里,唯獨紫鵲界擁有大規模梯田。躲在景觀背後的是水的神奇——梯田對水極度依賴,可登上紫鵲界一座座山頭,卻找不到山塘、水庫等任何儲水系統。那麼,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它的水又是來之於何處?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植被、岩石、土壤和耕作方式的精巧組合,勾畫出紫鵲界獨一無二的自流灌溉水源的奇妙。遠古先民在經年累月的實踐中發現了大自然的饋贈,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無山塘、無水庫、無水井、無水泵的情況下,僅僅憑藉山體土壤水的潤澤,連同因地制宜的簡易灌溉系統,支撐起約8萬畝梯田。村民們只需在田邊地角路旁,隨意地挖幾鋤就能見到清冽冽的泉水。即便周邊地區旱情肆虐,紫鵲界梯田的地下水也能均勻地從岩石裂隙中滲透出來。加上紫鵲界先民順應自然、重視科學,巧妙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質、水源,精心構築了這天人合一的儲水、保水工程。國家水利專家考察後稱讚說:紫鵲界梯田的設置之科學、灌溉系統之巧妙,可與都江堰、靈渠相媲美,堪稱“世界灌溉工程奇蹟”,是無與倫比的科學奇蹟!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地質專家曾多次前來考察,但並未找到紫鵲界天然灌溉系統的確切成因。不過專家分析稱,一是紫鵲界降水豐沛,水分充足,又常年雲霧天氣。二是茂密的植被對水土保持起了很大作用。當地有15萬畝森林植被,森林和梯田面積比例2:1。三是紫鵲界地質結構為花崗岩,整個山體好似一座花崗岩磐石,基岩完整無縫,如一塊不透水的“鍋底”,阻隔水源下滲。在紫鵲界,水源無法下滲,就只能從四周的山體土壤中找尋出路。整個紫鵲界山坡滲水口有如米篩之孔均勻散佈在山坡面,加之特殊的地質結構形成的神奇的天然地下給排水網絡,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天然灌溉系統。如此說來,紫鵲界梯田已經與天然泉水形成了一種和諧共生的關係,大自然與人類生存也取得了默契和平衡。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因地處湖南有名的“衡邵乾旱走廊”,旱情就像一位不速之客,不時侵擾這個湘中農業大縣。2017年7月,新化縣280座水庫一度乾涸了82座,1.71萬口山塘有六成見底,但這一切似乎與紫鵲界無關。“天下大旱,此地有收”,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有幾分神秘,更有幾分自豪。其實,更多的奧妙便藏在土壤之中。走在紫鵲界山頭,隨手抓一把泥土手中搓揉,黏土落下,留下的都是沙粒。這種由花崗岩風化而形成的沙壤土,顆粒較粗,孔隙率較大,其獨特的含沙量,讓紫鵲界成為一座巨大的海綿體,既能最大限度地吸納雨水,又保證水流以適中的速度勻速流動。據統計,紫鵲界梯田區域內,山體土壤最大儲水量為1200至1500萬立方米。就算山上久旱無雨,只要持續時間不超過20天,用水一般無虞。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在紫鵲界隨處可見並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現代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當地仍保留很多原始又環保的生產生活和耕作方式。因為山勢更陡,紫鵲界梯田更加細長,一環一環,層層疊疊由山腳直到半山腰。纖細如眉的梯田,最窄處能一步躍過,栽種稻穀時,插秧不過三兩行。還有些小梯田,袖珍無比,當地人稱之為“蓑衣湫”和“斗笠湫”,即是形容小到可以用一件蓑衣或斗笠就能蓋得住。據介紹,紫鵲界梯田多由人工使用木鍬等工具翻種完成。至於現在平原地區的稻作,已基本使用拖拉機耕種,在這裡絕對無法辦到。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紫鵲界梯田享有“梯田王國”的美譽。繼2014年9月在韓國光州榮獲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之後,紫鵲界梯田作為中國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統代表之一,再度於2018年4月19日在意大利羅馬斬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榮譽。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其目的是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據農業科學家考證,紫鵲界梯田總共有20餘萬畝,景區內梯田8萬餘畝,即便核心景區之內,數量也達到2萬餘畝。一般水稻只能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下,而紫鵲界梯田海拔在1200米以上,而且梯田坡度陡達25度至40度,世間少見。紫鵲界梯田的價值,更在於它是一種歷史符號,承載著中華農耕文明和中國農村傳統生活的原始記憶,是人類戰勝自然、利用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寫照。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如果您耐心地看到這裡,我建議您再打開高一和高二的學生最新版的湖南教育出版地理教材,這可是全國最牛的地理教材!在必修1第42頁“人類活動和地表形態”介紹的內容中,出現的示範圖片就是著名的紫鵲界丫髻寨梯田風光;在必修3第一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主頁大圖竟然也是紫鵲界八卦衝梯田景觀相片。這是什麼概念!

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共1031萬人,而其中使用湘教版教材的學生約佔百分之四十多,也就是說,每年都會新增近400多萬學子,看到並熟記住了一個地方——紫鵲界梯田!那麼,十年呢?百年呢?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晨曦初現,溫柔的喚醒了天邊的雲彩,也喚來農民們開啟一天的辛勤勞作。稻穗高高揚起後落下,撞擊著田埂上的木桶。木桶內,穀粒歡快地滾落。這是紫鵲界收割時節最常見的農活,當地人稱之為“拌禾”。勞作間隙,農戶們坐在田埂邊小憩,臉上鍍上一層稻穀的金黃,談笑間盡是豐收的喜悅。在紫鵲界梯田之上,紫米是最珍貴的物產。作為歷代“貢米”,紫鵲界紫米採用原始古法種植,是屈指可數的天然弱鹼性珍貴稻米,被譽為“藥米”、“長壽米”。這種一年一季,畝產僅400斤,純人力耕作的珍稀紫米,就是一首千年梯田上的農耕史詩。此外,紫鵲界最為奇特的是凍魚,即便是炎炎夏日,清水煮魚,自然晾乾一晚也可成凍魚,而且色澤晶瑩剔透,清涼爽口。(攝影:艾思慕攸、眾櫻、夏悸)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無塘無庫無井無泵,紫鵲界梯田因何千年不旱此地有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