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瑰寶——雙帆幣

在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許多歷史性的英雄人物。其中,於19世紀早期推翻滿清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結束長達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孫中山先生,成為近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位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歷史人物。孫中山先生不僅在政治上為中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且在經濟上也為中國的發展描繪了宏偉的藍圖,是近代歷史上民主革命思想的先行者,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民國時期便發行了一系列蓋有孫中山頭像的貨幣,俗稱“孫小頭”。

歷史的瑰寶——雙帆幣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反清事業,自詡“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為了讓世人銘記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在民國時期,鑄造發行了鐫有孫中山先生頭像各種版式的銀幣。正面為孫中山像,背面鐫一輪金光閃閃的太陽,中間為帆船在乘風破浪前進;1933年和1934年,民國政府鑄造了正面鐫孫中山像,背面鐫一艘帆船乘風破浪前進,俗稱“船洋”

歷史的瑰寶——雙帆幣

船洋在幣面的設計方面,中華民國孫中山雙帆幣更像是凝聚著千百名工藝技師的智慧源泉和美學獨特視角。錢幣整體呈現出光亮的銀色,正面鐫刻著偉大的革命者孫中山先生的正面頭像,上方印製著“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幾個小字,背面則精刻雙桅帆船,左右分別顯示著“壹圓”幣值,幣面整體造型和諧,圖案設計精美,特別吸引收藏者的目光。

1930年4月,民國中央造幣廠鑄造了銀幣紀念章,正面為孫中山像,背面鐫一輪金光閃閃的太陽,中間為帆船在乘風破浪前進;1933年和1934年,民國鑄造了正面鐫孫中山像,背面鐫一艘帆船乘風破浪前進,俗稱“船洋”;1935年,民國中央造幣廠又生產了一批孫中山像的銀幣;1949年3月,民國中央造幣廠鑄造了最後一批民國二十三年版正面鐫孫中山像,背面鐫帆船圖案的壹圓銀幣。

不同的歷史時期總要留下不同的歷史印跡;產自於民國二十三年的孫中山雙帆幣,則成為當時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幣種之一,而孫中山雙帆銀元的名氣和收藏價值如此之高也正因為此;並且該幣種經歷了長達百年的戰火紛飛和歷史變遷依舊能夠流傳至今,亦是非常之難得,現如今更是被民間藏家們視為珍寶之藏。誠如文中這枚中華民國二十三年船洋雙帆幣。

整幣通體為雪花銀鑄造,此幣文字清晰,圖案精美,頭像生動傳神,鑄造技術非常精湛,而且這枚藏品保存較好,其色澤自然細膩,圖文深淺合適;幣中孫中山頭像更是栩栩如生,鑄工無雙;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

近日,秦漢四季服務有限公司有幸徵得二十三年雙帆幣一枚,雙帆幣,此銀幣的正面上環字樣“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中間為孫中山側面像,銀幣背面鐫刻雙桅帆船放洋圖,船兩側楷書“壹圓”各一字,中間有一雙桅帆船正乘風破浪,故因背帆船,而又簡稱孫像船洋,或船洋;通過光線的對比和折射,我們依然可以看出這對錢幣的銀質斑駁蒼古的“包漿”,這便是自然形成的“時間印記”。

字體秀氣,瀟灑自然,筆畫剛勁有力。筆畫圓潤豐滿,字體秀美,浮雕感顯著,用手觸之可感受到凹凸有致的紋飾。整幣設計古質樸雅,精練大方,極具珍藏價值,值得入手!

歷史的瑰寶——雙帆幣

一般情況下看錢幣無非就是三點

從包漿上來看

從字跡上來看

從邊尺上來看

就這三點這是衡量一個錢幣的唯一標準,一個錢幣的品相是通過這三點來看,大家可以從圖片上來看咱們徵集的這個雙帆幣,品相上還是中上等,可以看出來包漿自然渾厚,而且字跡也是非常清晰的,保存的來說還是比較好的,邊齒也是比較規整,沒有什麼磕碰,這三點來講,這枚錢幣還是非常好的,值得廣大藏友來收藏。

歷史的瑰寶——雙帆幣

可以看一下近幾年來錢幣市場已經是被炒的是沸沸揚揚,不少具有價值的幣錢不斷現身藝術品拍賣市場,並實現了各自走俏的價格軌跡,民間藏友手中只要收集一枚就具有較高的“身價”,其存世量與經濟膨脹時期民國的貨幣相比,更顯得稀少,因而在價值上也顯得更為貴重。這枚錢幣品相較好,形制精美,紋飾清晰,品相精緻,鑄工精湛,圖案獨具特色,是不錯的精品錢幣,收藏價值巨大,深受藏家青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