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一耳三鉗系滿族舊俗,女孩出生後,一耳穿三孔,戴三鉗,稱為“一耳三鉗”。耳鉗亦稱“耳環”,富者用金、銀、翠、玉為質,貧者以銅圈充之。清代宮廷后妃及民間女皆此妝束。

以乾隆時期為故事舞臺的《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中都用到了一耳三鉗這種造型,不同人當然戴不同的耳環款式,但兩部劇有最明顯的一個區別:前者一耳三鉗只用於重要角色重大場合,配吉服;後者則不分位分不分場合,配各種服裝。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先來看看《如懿傳》裡的一耳三鉗造型。富察皇后平時不戴,但盛大典禮比如妃嬪冊封禮上她就會打扮得特隆重:紅色吉服、赤金垂珠鈿子、三對珍珠耳環,平時吉服鈿子三鉗都是沒機會穿戴的。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烏拉那拉如懿平時的造型多以點翠或金耳環、多肉植物作為裝飾,只有在封后大典上難得戴了三對耳環,酒紅的顏色幾乎讓人難以注意到它的存在,非仔細而不能欣賞到。這也側面說明如懿封后的造型整體很協調,風格很統一。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前期僅次於皇后之下的貴妃高晞月同樣的,只有在宮廷盛宴或典禮時才會搭配吉服而戴,耳環有紅白綠三色,較為多彩。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純貴妃的三鉗都是金珠串成的,珠子渾圓而碩大,導致挨挨擠擠的,乍看之下還會誤認為只有兩對耳環呢。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嘉貴妃金玉妍入鄉隨俗,頭戴點翠鈿子、耳戴三鉗、身穿紅色吉服的樣子,當真比她的玉氏造型更典雅、比平時高貴了許多。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後期崛起的衛嬿婉在封嬪時、參加如懿封后大典時都戴了三鉗,搭配黃色正裝,這個顏值估計秒殺在場同穿戴的所有嬪妃吧。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這是白蕊姬封嬪的造型,所戴三鉗與嘉貴妃的相似。

很遺憾的是,重要的角色海蘭在電視上沒有一耳三鉗的造型。想要看海蘭等妃位、嬪位、貴人等人的一耳三鉗還要看戲外的朝冠定妝照。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延禧攻略》中的一耳三鉗成了后妃們的固定造型,不止是后妃,就連剛入宮的秀女納蘭淳雪都可以這麼戴,後期成為誥命夫人的爾晴也能戴。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海蘭在劇中沒出現一耳三鉗,但《延禧攻略》裡的愉妃彌補了這一點。她的耳環由紅綠白三色珠組成,白色垂珠首尾呼應。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醬油瓶美人順嬪的三對耳環只有紅白兩色,但色彩對比度鮮亮,能夠襯托順嬪的嬌豔容顏。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魏瓔珞當宮女時無福消受一耳三鉗的時尚,等到她逆襲成了嬪妃之後,打扮得真叫脫胎換骨、高貴冷豔。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我一直認為高貴妃是個喜氣的存在,口裡飆出了很多赤裸裸的真知灼見呢,她的跋扈足見真性情,比起虛偽的人來說更可愛。她的三對耳環也是最特別的存在,紅白金三色搭配,珠子橢圓像水滴。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輝發那拉淑慎嫻妃時期的造型很素雅,穿得是綠葉繡服,戴的是三處點翠頭釵,配三對耳環。當了皇后,淑慎的造型才叫達到了巔峰氣質。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耳三鉗的區別:前者重大場合戴,後者不分場合

與《如懿傳》后妃在重大典禮戴三鉗不同,富察皇后攜眾六宮從平時就開始注重這種戴法了,無論是什麼場合戴,人美氣質高最重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