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大馬士革刀、鑌鐵刀,素以花紋著稱。玫瑰紋、雲水紋、火焰紋……有的如浪濤奔湧波瀾壯闊,有的如萬佛朝宗肅穆莊嚴。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匠人工坊·合璧

中國傳統文化也有自己獨特的花紋藝術。如卷草紋、博古紋、開光紋、福壽紋、席紋、寶相紋、瓔珞紋、石榴紋等等。刀匠張勇的這幾款大馬士革刀,就融合了中國傳統紋飾的元素。

卷草紋,虎鯊獵刀

虎鯊,是一款手鍛大馬士革/鑌鐵獵刀。刀匠在它的護手部分,雕刻了中國傳統的卷草紋。

卷草紋是我們中國傳統圖案之一,由荷花、牡丹、忍冬等花草枝莖組成,捲曲連綿。這種紋飾在漢代就已經出現,而且非常典型地表現出了我們每個朝代迥異的繪畫風格。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卷草紋,風格簡練樸實;唐代的卷草紋,繁複華麗,層次豐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繪有許多卷草紋,美不勝收,有機會一定要去觀賞一下!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紋飾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匠人工坊·虎鯊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匠人工坊·虎鯊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匠人工坊·虎鯊

福壽紋,福壽獵刀

福壽獵刀是匠人工坊張勇的早期作品,已經在去年宣佈停產,民間收藏的虎鯊獵刀大約有150把,全部是絕版珍品。福壽獵刀的護檔,雕刻了中國傳統的福壽紋。

福壽紋由抽象化的蝙蝠和壽桃構成

。中國傳統以蝙蝠代表福氣,以壽桃喻示長壽,福壽紋即由此而來。這種紋飾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間較為盛行,景德鎮官窯瓷器上比較多見,再用各種色彩描繪一下圖案,更顯得喜慶吉祥。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紋飾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匠人工坊·福壽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匠人工坊·福壽

席紋,真皮刀鞘

刀匠不光在刀檔紋飾上做文章,連刀鞘也不放過。

席紋是古代陶器紋飾,陶坯未乾時放在席子上,會印出一種編織印痕,因此呢,席紋一般出現在陶器的底部。席紋呈“十”字形,經緯互相壓疊,由於印得較深,所以紋路比較清晰。後來,這種紋飾被廣泛應用在了各個領域,比如服飾、皮飾、壁畫等等。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席紋

中國傳統紋飾還有很多,例如:

博古紋

博古紋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人們將繪有瓷、銅等各種古器的畫,叫做“博古”,也有添加花卉、果品作為點綴的,寓意高潔清雅。博古紋起於宋、興於清,在清朝至民國的兩百多年間的各類傳世古器物上都有它的蹤跡,比如罐、碗、杯、盤、筆筒、花瓶、茶具等。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紋飾

開光紋

開光,是瓷器裝飾的一種構圖方式,又名“開窗”,樣式跟建築開窗如出一轍。在器物的顯著部位以線條勾勒出圓形、方形、菱形等多種式樣的欄框,框內繪各種圖案,用以突出主題紋飾,猶如古建築上開窗見光,所以叫做“開光”。

寶相紋

寶相紋是一種漢族傳統的陶瓷器裝飾紋樣。寶相花是以牡丹、蓮花為主體,中間為形狀不同的其他花葉,造型富麗、華貴。使花朵在自然美的基礎上,又多了一種程式化的工藝美,在石器、銅器、瓷器、織錦中被廣泛應用。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紋飾

石榴紋

石榴紋,是一種典型的陶瓷器裝飾紋樣。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多被古人視為多子的象徵。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唐三彩陶器上,唐以後的瓷器上,也多有所見。石榴紋多與寶相花、蓮花、葡萄等相配,像盛開的花朵中心露出飽綻的石榴果,又或花苞之中滿是石榴子,十分祥瑞。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紋飾

瓔珞紋

瓔珞紋是指的陶瓷器裝飾紋樣之一。瓔珞,原本是飾於佛像頸部的一種配飾,很像成串的珍珠。於是,古人效仿著用瓷泥小圓珠直接粘貼在瓷坯上組成瓔珞圖案,立體感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不過,明代開始,人們改用筆繪瓔珞紋,明嘉靖時最為流行。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紋飾

連中三元紋

連中三元紋是明清兩代玉器上十分流行的圖案。由荔枝、桂圓、核桃或三枚圓形銅錢組成,代表“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

名刀作品欣賞,兩款搭配中國風花紋的大馬士革刀,致敬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紋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