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出現於明代,是一種融合了民間歌舞和曲藝的民間表演藝術,主要是以說唱的形式進行表演。在安徽省鳳陽縣的大部分地區廣為流行。和花鼓燈、花鼓戲並稱為“鳳陽三花”。2006年,鳳陽花鼓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代中葉,在安徽鳳陽等地區流行著一種在山歌和號子上形成的曲調,這種曲調旋律優美,文雅動聽,因此常被花鼓燈藝人用來表演花鼓燈。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後來在泗州戲和外來劇種的影響下,這種曲調漸漸吸收和借鑑這些曲藝中的優勢,在表演、曲調、聲腔等方面進行了創新,使鳳陽花鼓開始向戲劇的方向轉變,到清光緒年間,形成花鼓戲。鳳陽花鼓戲早期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者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在明清時期,鳳陽是“三年惡水三年旱、三年蝗蟲災不斷”的長年災區,很多民間藝人以鳳陽花鼓為乞討手段,因此鳳陽花鼓被這些逃離的藝人帶到了全國各地,鳳陽花鼓的名字響遍大江南北。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鳳陽花鼓載歌載舞的場面,花鼓戲的伴奏只有鑼鼓,沒有絃樂,其中的三大件(鑼、鼓、錢)必不可少。清朝中葉以後,鳳陽花鼓進行了改革,把舞蹈淘汰掉了,只剩歌曲部分,分為“唱門頭”“坐唱”兩種形式。早期的鳳陽花鼓曲目如《鳳陽歌》、《鮮花調》、《王三姐趕集》、《秧歌調》等,每一首都曾經在大江南北廣為流傳。尤其是《鳳陽歌》即使處在21世紀,仍有不少地方在流傳。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新中國成立以後,鳳陽花鼓的形式和內容都進行了改革,鳳陽花鼓在打法、演唱、舞步等方面仍保持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又與時俱進揉合進了現代歌舞的技巧,形式更加活潑多樣,氣氛更加流暢明快。鳳陽花鼓蜚聲國際,曾經在日本進行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鳳陽花鼓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東方芭蕾”“鳳陽一絕”的美稱,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聲譽,後來出現了很多以鳳陽花鼓為題材的創作,所以鳳陽花鼓成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東至縣木塔鄉是安徽省的東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商賈往來,商貿發達,人口的流動量很大,是皖贛邊的邊貿重鎮,隨著人口流動量的增加,各地的文化也在此傳播交流和融合,為木塔帶來徽州文化和浮瑤文化的交融與積澱,逐漸形成邊界文化大鎮,底蘊豐富,光彩奪目。雞公調就是在百家交流和融合中產生的。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清末民初,饒河戲腔傳入到木塔鄉並且與當地的民歌、歌舞、小調和戲曲相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當地方言為念白的表演形式,唱腔響亮明快,節奏快而且帶有尾音,具有地方特色的劇種。主要在東至縣衣村流行,是衣民衣閒時或節日時最好的娛樂活動。演唱高腔時常在句尾和句間出現襯字和變音,而且常用舌根翻高8度,聲如雄雞報曉,所以百姓把這個新興的劇種稱為“雞公調”。2006年,雞公調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雞公調”的內容豐富,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表演、舞蹈、舞臺設計、手工工藝、唱聲、服飾美術、音樂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特色,每年臘月開始到來年的二月二日,是雞公調錶演的活躍時期,演出地點為各村祠堂或村間空地搭臺,演出沒有費用,但邀請方要置辦飲食和禮品,並且安排住宿。按照傳統,一般表演濱三出,即一場大戲兩場摺子戲。演出往往會吸引很多觀眾,人山人海,很是壯觀。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演出時,演員的服飾裝飾也是一獨特的亮點,“雞公調”的製作工藝主要也是體現在各類服飾上,演員所穿的服裝均為絲綢面料,在上面刺各種圖案和花紋,有高山流水,有鳥語花香、有百鳳朝陽、有玫瑰牡丹、有龍騰虎躍、有森林密佈、有百花齊放、有瀚海平波等圖案和花紋。件件是刺繡佳品,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色彩明豔,栩栩如生。這些刺繡具有非常高的工藝價值。

戲曲藝術文化,鳳陽花鼓與木塔雞公調,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和魅力?

演出時分角色著裝,並繪畫各式臉譜,主色調為紅、白、黑。根據劇情的發展和需要,演員往往做很多工作或者表情來推動情節的發展,腿部有蹬、踢、跳、抬四個踢法,手部有攬、抱、託、扶、劈、打等動作,腰部則可以扭、轉、彎等。臉部也會根據情節作出喜怒哀樂的表情。較為死板的一般是演員先演唱或者唸白,然後才有動作表演。伴奏樂器主要以鼓、琴為主,還有胡、鑼、梆、吶等樂器,旋律柔和優美,後臺有眾人幫腔,所以雞公調的表演往往能夠促動人們的感情點,現場熱鬧非凡。演員惟妙惟肖的逼真的演姿,更是容易獲得群眾的掌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