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20年前在三甲醫院當醫生,在醫院裡經常看到人性醜惡的一面。

這些“負能量”使我焦慮,睡不著覺,又無法排解,只好選擇離開。

辭職後從事醫械銷售,自學心理學,考上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兼職從事職場焦慮心理疏導。

職場焦慮的感覺,就像一隻被狼追趕的羊。心理諮詢就是送上一碗有營養的“心靈雞湯”。


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不久前發佈的《2019年職場人健康力報告》顯示,心理疾病在職場白領中已高居第三位,僅次於頸椎、腰椎問題和內分泌失調。此外,有四分之三的白領不同程度地認為自己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其中有接近80%的人感到焦慮。

八點健聞近日訪問了一名資深心理諮詢師,他曾經深受職場焦慮的困擾,如今卻成了緩解他人情緒的靈魂按摩師。本文根據採訪對象口述整理寫作而成。

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受訪的心理諮詢師


曾被癮君子拿刀威脅,只為開一支杜冷丁


嚴格地說,我並不是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我的本職工作是在一家醫療器械外企做銷售主管。2008年,因為個人興趣和職業需要,我在工作之餘報了心理學的班,拿到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認證。於是,就在週末兼職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客戶大多是朋友介紹的,很少收費。但我有一個原則,只接手有職場焦慮的案主。

之所以熱衷於職場人士的心理輔導,是與自己的經歷有關。因為我也曾經是一名潛在的職場焦慮症患者,一度非常嚴重。

職場焦慮的重災區有兩個,一個是提倡“996”文化的互聯網公司,另一個就是整天與病人打交道的醫院。

20年前,我是一名三甲醫院的心內科醫生。3年裡,我幾乎每天都很焦慮,嚴重的時候,整夜睡不著覺。那時候,醫生值夜班是可以睡覺的。我閉著眼睛躺在床上,以為自己睡著了。但護士走到門口,還沒有敲門,我就馬上坐起來,因為我聽到她的腳步聲。

2000年前後,中國的醫生確實不那麼好當,除了日常的看病、手術,還要花大量時間與病人家屬打交道,言辭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我記得很清楚,醫院急診室的玻璃窗從來沒有好過一個星期。每次都是被打破了,修好。沒過幾天,又被打破了。那時候醫鬧事件也很多,醫生每天上班都是提心吊膽,捱罵是家常便飯,就怕捱打。

我曾經遇到過一件很極端的事。一天晚上,我在值夜班,突然脖子一涼,有個聲音從後面傳過來:“醫生,幫我開一支杜冷丁,給你100塊錢。不開,我這把刀子就捅進去。”我一個激靈反應過來,這是撞上吸毒的了。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竟然義正辭嚴地跟他說,第一,我沒有處方權,沒法給你開(其實是有的);第二,即便我有,也不會給你開,你快走吧。這件事發生以後,我在醫院裡吹噓了很久,自鳴得意,現在想想有點後怕。

在醫院裡,經常能看到人性醜惡的一面。我們曾經收治了一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身無分文。終於聯繫到了他的家屬,但都不願意認他。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我們還是給他醫治。後來,領導就派我去追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了他的老家,見了他的家人,才知道這個患者有多壞。他和弟弟一起去外地打工,到年底發了工資,兩個人一起坐火車回來。結果他偷了弟弟所有的錢,導致弟弟一個人沿著鐵軌走了300多公里才回家。這樣的人,家裡人怎麼會願意認他。沒辦法,醫院只能認了這筆賬。他的病已經治好了,但是賴著不肯出院,因為在醫院有吃有住,我們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醫院工作的3年,我經常接觸到這樣的“負能量“。從心底來說,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是有感情的。如果焦慮僅僅是單純的醫療問題,我相信能克服。但各方面的壓力都轉嫁到醫護人員身上,就出現焦慮,睡不著覺,又無法排解,怎麼辦?我選擇了辭職。

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醫生壓力來源統計(圖片來自醫脈通)


也是機緣巧合,我在網上做了一次職業興趣測試,一個國外的網站,一共三份問卷。最後的分析結果告訴我,適合我的職業方向有兩個,一個是繼續當醫生,急診科醫生。第二個是做銷售,最好是和醫藥行業相關。我當時一想到醫院急診室玻璃窗損壞的頻率,毫不猶豫就選擇了銷售這個方向。

說來也神奇,我在銷售這個崗位上乾得很順利,本來就願意與人打交道,再加上有三甲醫院醫生的背景,客戶都信任我,所以業績出得很快,自然也不太有焦慮感。很快,公司就給我升職加薪,沒幾年就做到了大區的銷售主管。

就在這個時候,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業選擇,發現心理分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於是,我做出了人生中第二個重要的決定,系統學習心理學,並且成功考出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兼職從事職場焦慮的心理疏導。

職場焦慮的感覺,就像一隻被狼追趕的羊


職場焦慮是怎樣產生的?


在談論這個話題前,首先搞明白職場焦慮到底是什麼。焦慮其實是一種特別普遍的心理狀態,它是動物面對壓力時非常基礎的一個情緒反射。通俗地說,就是當動物遇到危險時,它需要快速做出一個“打”或者“逃”的決定,而不管是“打”還是“逃”,身體都要做一個準備,腎上腺素分泌,肌肉群緊張,心跳快了,血壓高了。一般情況下,這種狀態會持續幾個小時,甚至更長。

如果通過身體調動,危險最終解除了,它就會慢慢恢復正常。如果危險始終都在,那這個動物就會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焦慮。你可以想象一隻被狼追趕的羊,如果它跑了幾個小時都沒能擺脫狼,那它一定非常焦慮了。

對於人類來說也一樣。隨著社會組織的複雜化,現代人要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難徹底解決。所以,也就越來越容易產生焦慮,就像我當初在醫院的3年經歷。

職場是現代人壓力的最大來源,焦慮的人群很大。我曾經看過一個統計,93.4%的職場人士認為自己的負面情緒來自於工作,遠超家庭、情感的困擾。根據臨床判定,如果焦慮情緒持續出現6個月,就夠得上焦慮症的診斷標準。在焦慮症人群中,大約2%的患者出現過自殺行為。另一個更驚人的數據是,在所有有自我傷害行為的人群裡,近60%曾被診斷患上焦慮症。

正因為如此,如何把焦慮控制在萌芽狀態就顯得極為重要。這幾年,我接觸過上百個案主,絕大多數都能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改善心境。通過他們,我也大致歸納出了職場焦慮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自我對照,對症下藥。

從大的層面來說,引發職場焦慮有內因和外因兩大類。內因比較玄乎,和每個人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等因素有關,我們暫且不論。

從外因來看,一般有三個。

一是對工作本身沒有興趣,時間長了產生職業倦怠,我早年的經歷就屬於這種。從現在很多統計數據來看,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我看到過一個調查,中國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最先考慮收入和社會地位,興趣排到很後面。這或許有現實因素,但我們通過大量的案例來分析,把職業和興趣鏈接起來之後,能夠明顯改善職場焦慮。

二是工作任務重,考核壓力大。我曾經遇到過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一位從業者,她是人事部門的HR。他們公司有一個很殘酷的考核機制,每個月必須有2%的末位淘汰,如果達不到,HR自己走人。在這樣的公司,我們會看到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裡的員工會間歇性地產生焦慮,一般集中在月末或者季末的考核結算期。儘管焦慮感很重,因為有間續,反而不容易演變成焦慮症。

第三就是職場人際關係的處理,這個原因發生的概率最高。我們做過一個社會調查,發了大概700多張問卷,問你是願意加薪,還是老闆對你好一點。結果74%的人說希望老闆態度更和善一點。這還只是針對老闆,還有更多的人際矛盾,發生在同事之間。所以,在緩解職場焦慮中,改善工作氛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心理諮詢就是“靈魂馬殺雞”


說了那麼多,很遺憾地告訴你,剛才說的這三條外因,全都不在心理疏導能夠解決的範圍。因為我們既不能要求國家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讓所有人可以憑藉興趣擇業;我們也沒法跟企業老闆說,你應該把考核指標降一降;我們更不可能化解你和同事間的所有矛盾。

心理疏導,改變的是內因。

我遇到過一個80後的同行,也是做銷售的。他在一家國企做了7年,已經算是一個小中層。但國企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領導比較保守,升遷都是論資排輩,個人很難憑能力跳出來。

兩年前,他做了一個決定,主動跳槽,去了一家名氣很大的互聯網企業。因為人家不認國企的資歷,他其實是降薪去的。家裡老婆當然很反對啊,鬧脾氣,這是他的一個壓力源。

他乾的依然是銷售,但被分配到一個並不熟悉的產品線和一個並不太好的區域。頭幾個月,業績顯然不好。但互聯網企業有明確的目標考核,每次工作會議,他都是那個被批評的人。從原來單位裡的骨幹,到現在面臨淘汰,面子上掛不住,這是他第二個壓力源。

半年以後,企業要對他做一個評估。按照當時的業績,是要被勸退的。他自己也幾乎放棄了,連續一週沒去上班,單位電話也不敢接,整個人接近崩潰。這是第三個壓力源,也是最難克服的。

後來我是這麼對他進行疏導的。首先是心情放鬆,放空大腦,引導他連續做幾次深呼吸,把焦慮情緒先拋掉,創造一個理性思考的環境。這種方法非常管用,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自己嘗試一下。

然後引導他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和麵臨的問題。在這種舒緩的狀態下,當事人自己會有很多辦法。這個案主的能力和背景都很不錯,不然也不會有勇氣從國企裡跳出來。只是當他被焦慮包裹的時候,成了情緒的奴隸。後來,他自己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去跟領導談,換一個部門。

這個決定最後幫到他了。聽說他後來很快就被提拔了,現在發展得很好。

從這個案例裡,你會發現,心理諮詢並不是告訴案主該怎麼做。相反,我們行業有一條潛規則,就是不能替案主做決定。像我們這種針對職場焦慮的心理疏導,核心是讓案主放鬆,短暫地拋掉焦慮情緒,進行理性思考。所以,也有人把我們的工作叫做“靈魂馬殺雞”。我認為這是一個很貼切的說法,人只有在放鬆的時候才能做出最合理的決定,我們的心靈太需要放鬆了。

這是一碗有營養的心靈雞湯


聽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說,哦,我明白了,心理學不就是灌心靈雞湯嗎!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確實有點像。但在心理學的圈子裡,我們更願意把他叫做ABC理論。

這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埃利斯在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套理論。埃利斯認為,任何的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都是通過人的信念B(belief),產生行為後果C(consequence)。這套理論放到職場焦慮的語境下就是說,任何壓力事件都不會直接引起焦慮,引起焦慮的是人對這些事件的看法。

而我們要改變的,就是B。

從我的經驗來看,改變職場焦慮的B,關鍵在於打破對自己的設定。我接觸過很多案主,他們自己分析得出某個解決方案的時候,經常會跟著說一句,我怎麼能這樣做呢?肯定不行啊。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反問他一句,為什麼不行呢?

我曾經碰到一個案主,她是公司的財務總監,算是跟著老闆起家的元老,收入不菲。按理說,這樣的職場角色不太會有焦慮感。但她告訴我,她每天走進公司,就有一種走進戰場的感覺。

原因是她的一個下屬,是老闆的親戚,走關係進來的,業務能力不強,工作經常犯錯。對於財務來說,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就夠開除的了。但因為與老闆的這一層關係,她動不了這個下屬。所以,每次這個下屬犯了錯,她都會狠狠地教訓一頓出氣。而這個下屬也不是省油的燈,仗著老闆的關係,會在辦公室與她對罵。

在這種對立的關係下,她會刻意地去挑這個下屬的刺。挑得多了,下屬反而更加不在乎,導致她在部門裡威信全無。更可怕的是,因為工作上的挫敗感,她在家裡變得攻擊性很強,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一團糟,丈夫經常幾天幾夜不回家,兒子也變著法子躲著她。

後來,我們通過平復她的情緒,引導她想出兩種解決方案。一是辭職,按她的資歷,完全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她馬上否定了,因為放不下這裡的職位和報酬。二是如果下屬再犯錯,直接交由老闆處置。但很快,她又說不行。她覺得這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丟給老闆就顯得自己能力不足。

因為焦慮,我從三甲醫院辭職,現在幫996“社畜”們緩解職場焦慮


這就是典型的自己給自己設限。給自己設的限制越多,能做的選擇就越少。到最後,她只有一種選擇——和下屬“硬扛”,這是她的困境所在。幸運的是,通過我們的引導,她最終找到了更好的方法,調整了這個下屬的職位和彙報線路,減少了雙方直接衝突的機會,改善了工作狀態,也緩解了焦慮。

多數職場人都對自己有過這樣的要求:必須高質量完成領導佈置的任務,必須每個月賺夠多少錢,必須和同事保持多麼融洽的關係,必須在幾年之內獲得升遷。

我的建議是,找個時間安靜下來,問問自己:這些必須,有多少是真的必須的。想明白這些,不光能緩解職場焦慮,人也會變得非常有力量。


毛曉瓊|撰稿

【互動話題】

你曾經焦慮過嗎?已經緩解了,還是仍在焦慮中?關於緩解焦慮,你有什麼技巧和經驗?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也歡迎在微博@八點健聞。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