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次軍:養好路、護好路,才能讓黨放心!

2000年,次軍從西藏拉薩工兵15團退役。

從一名軍人過渡到一名群眾,次軍沒有過多的彷徨,一紙申請書遞交上去:請求到雁石坪公路養護段當一名養路工人。

這個在三年服役期間榮獲過優秀士兵、優秀操作手等眾多榮譽的小夥子在很多人眼裡本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但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雁石坪養護段,終日與風雪為伍,環境艱苦……20歲的次軍卻態度堅決。

退役軍人次軍:養好路、護好路,才能讓黨放心!

​全長1148.57公里的雪域天路上,先輩們以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氣勢鍛造了光輝的“兩路精神”,60多年的歷程裡,一代代普通的養護工人,踏著先輩的足跡,用他們平凡的一生延續著這份精神。

次軍,只是這些平凡養護工人中的普通一員,他用有些固執甚至有些“迂腐”的方式,走著他認為堅實的路。

盡心盡責護好天路

每天看新聞,學習理論知識,還經常主動寫思想彙報、心得體會。這樣“文縐縐”的方式在一群日日夜夜與風雪打交道、與天險作鬥爭的養護工人裡,顯得有些突兀。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甚至嘲笑他:“學那些理論知識能讓你搶險的時候比別人快?能給你對抗災害的本領?”

然而,次軍只是嘿嘿一笑:“我是一名軍人,不管我在哪裡,我也要時刻準備著,這是我的使命。”正是因為有著紮實的理論知識,加上不斷學習請教,積累經驗,短短几年時間裡,次軍就從一名普通的養護工人升任為副工區長、工區長、路政所負責人,成為公路養護方面的行家裡手。

雁石坪公路養護段八工區養護路段為K3181——K322,該路段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坡陡、彎急、風雪大、氣溫低,過往車輛,特別是大型運輸車輛行車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怎樣儘可能地降低行車安全隱患?怎樣提升應急搶險能力?這些都是接任八工區養護段工區長後,次軍最為操心的事情。

風大、雪大,那麼就在各橋樑、涵洞以及易發生水(雪)毀的地段提前佈置防禦措施。天氣突變、意外驟降,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及時組織工區巡路員不間斷上路巡查,加強上下行車流量的變化統計工作……隨著完善的水(雪)毀搶險保通預案出爐,八工區應急搶險快速反應能力大大提升,有效保障了青藏公路唐古拉山段的養護保通工作。

別看次軍年齡不大,幹起工作來卻有一股子狠勁兒。有了完善的應急預案,次軍又把眼光盯在了公路的日常養護上。經過一次次對路況的實地勘察,次軍創造性地制定出了日常養護和預防性養護計劃,大力推行規範化養路,突出養護工作重點,堅持“圓坑方補、小坑大補、淺坑深補、及時修補”的原則,使八工區路段的病害得到有效處理。

養好路、護好路,才能讓黨放心、才能讓人民信任。正是有著這樣的信念,次軍對養護生產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對於發現的養護生產質量缺陷,必須限時整改,責任精準落實到人,這樣的“嚴苛”使八工區養護生產從單純的突擊應付檢查轉變為日常的全面養護,確保了八工區路況穩中有升,好路率大幅提升。

真心真情救遊客、保暢通

2017年9月,自駕遊經過雁石坪的李雲一家人在一場生死掙扎中驚魂未定。由於不熟悉青藏線,在經過雁石坪八工區路段某處時,李雲駕駛的小轎車意外側翻。所幸車速不快,一家人只是受到驚嚇,沒有大傷。但李雲車輛側翻的位置荒無人煙,幾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幾乎耗盡了李雲一家的希望,等待救援的希望隨著夜晚的來臨一點點變成害怕、失望。更為要命的是,由於長時間駕駛加上翻車的驚嚇,李雲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呼吸困難、嘴唇發紫。

就在這生死之間,一束微弱的光由遠及近。用李雲的話說:“那束光,在那樣空曠而冰冷的夜裡,就像一簇熊熊燃燒的火苗,帶著生的希望。”那是次軍帶著隊員在進行夜間的例行巡邏。發現高反得有些意識模糊的李雲後,次軍和同事立即把李雲小心翼翼地扶上路政巡邏車,趕緊把車裡常備的氧氣給李雲吸上。“現在呼吸好一點了嗎?”“要再喝一點溫水嗎?”在護送李雲一家前往就近的沱沱河進行救治的路上,次軍一句句關懷備至的話語,讓李雲一家的心暖了,也放鬆了。

2018年10月,一場大雪不期而至,洋洋灑灑如潑墨一般肆無忌憚。正是因為這場大雪,青海迅翔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車隊被困在雁石坪段所屬唐古拉兵站路段。積雪嚴重,大車根本無法挪動,受困時間越長、積雪越厚,氣溫也越低。很快,唐古拉山段堵車的消息傳到八工區。

次軍接到消息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的冰天雪地,一旦某處堵車,就可能蔓延成大面積的堵車。大面積堵車意味著什麼,常年在青藏線上行車的人都清楚它的後果。等不到路面疏通,缺氧、寒冷、飢餓就會造成恐慌,更別提高原反應帶來的可怕後果。

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後,次軍迅速聯繫上當地交警保障路段暢通,並和路政人員火速調集食物、保暖、氧氣等保障物資前往堵車路段。

這幾個小時的堵車,次軍他們一起用了三四天的時間才得以保障車隊最終安全到達目的地。

用生命堅守青藏線

能融化終年冰雪的,不僅僅是穿破雲層的暖陽,更是這一點一滴的守護。

常年守護在青藏線上,嘴唇發紫乾裂起皮、皮膚黝黑泛紅,心臟病、高血壓、風溼性關節炎……這些都是養護工人們最常見的疾病。

枯燥、艱苦的生活考驗著工作在這裡的每一個人。然而,在雁石坪公路段八工區,環境的艱辛並沒有磨掉40餘名職工樂觀的心態。

春節、藏曆年、雪頓節、中秋節……每個節日,次軍都要把大家聚在一起慶祝慶祝。“大家都是背井離鄉,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如果連這樣的一份念想都沒有,大家又怎能全力以赴地守護這條生命線呢?”次軍說。

次軍的心細不僅僅體現在生活細節上,還在每次養護作業裡。出工前要先檢修車輛,注重安全防範,讓工友們穿戴好標誌服和帽子;在路面上施工時要擺放好安全標誌、安全警示燈,時時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各種事故的發生。

在工區,次軍是出了名的“話癆”,他把自己能想到的一點一滴都不厭其煩地給工友們講,“安全”“保養”,是他說得最多的話。“如果我們自己連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那還談什麼對公路的守護,對行人車輛的守護。”

新的機械送到工區,次軍也是第一個帶頭去琢磨,怎麼操作、怎麼維修,他都要摸得一清二楚,“機械的運用不僅可以減輕養護工人的工作量,也能加快公路養護的效率,把更多平安和暢通帶給過往車輛。”在次軍的帶領下,八工區的工友們都自覺學習、不斷進步,和諧、互助是八工區裡最優美的樂符。

次軍,就是這樣一名平凡的養護工人,用他最質樸的信念守護著天路,守護著這裡的一人一事。用他的實際行動默默踐行著“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詮釋著一名公路人對公路養護事業刻骨銘心的愛,對偉大祖國無比忠誠的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