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壹|百年房產史的啟示

股市裡有個詞,叫作“追漲殺跌”,用來形容和解釋韭菜被收割的原因。其實,熱衷“追漲殺跌”的,不只有股市裡的韭菜,其他許多領域,比如樓市裡的小白,同樣有這個毛病。

還記得2018年杭州大江東,那位排隊搖號並有幸命中的近百歲老人嗎?今年上半年蘇州房價翻番時動輒出現的“萬人搖”,想必更沒有忘記吧?但轉眼,隨著下半年全國樓市的趨冷,不少剛剛還在起鬨搶購的人,翻臉就開始“唱衰”房產投資了。

跟以往的那些“傻空”不同,如今的唱衰樓市者,扛著樓市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這面大旗,幾乎是想要一棍子打死房產這個投資品類的存在價值。那氣勢,嚇得向來天不怕地不怕的三土,也只敢躲在牆角弱弱地問上一聲:經濟基本面都進入“新常態”了,你告訴我,還有哪個領域處於黃金時代的?哪本教科書上寫著,樓市黃金時代已過,就等於房產投資已死?

之前,在《馬雲的“遺產”》一文中,三土曾提到,“新常態”時代,社會的暴富機會越來越少,所以要擺正心態,不要老想著掙快錢、掙大錢,否則反而容易掉坑裡。這個觀點同樣適用於人們看待房產投資時的心態。

誠然,過去這二十年,由於城市化的狂飆突進,中國的房價幾乎是一條直線單邊上揚,投資房產閉著眼睛都能暴富。這樣的時代現在看來是已經過去了,未來也不太可能再出現房價三五年翻番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像有些人那樣,走到另一個極端,即認為樓市已經完全沒有了投資價值。

事實上,從歐美國家的歷史數據來看,房地產價格在過去50年內總體上是呈現溫和上漲趨勢。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當然這中間也有波動,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美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香港,房價都曾大幅下挫。至於說像日本等個別國家,在樓市泡沫破裂後,房價更是曾陰跌長達十幾年。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說到日本,三土要多說兩句,今天一些三腳貓的經濟學家總喜歡將日本的泡沫崩潰歸咎於“廣場協議”。但要知道,當年簽署“廣場協議”的,除了美日,還有英法西德三國,為啥這仨的經濟沒崩潰,獨獨日本暴雷了?還有,“廣場協議”是1985年籤的,但日本經濟的巔峰一直持續到1995年,這十年當年難道就沒有轉圜的機會?

這個問題與本文主旨無關,所以三土這裡只是拋磚引玉,引發大家思考,具體就不做展開解釋了。回到房地產的話題,總的來說,從長時段的趨勢看,房價向上是可預期的。

這是為什麼呢?

貳|“一城一策”調控的實質

前兩天,有人在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目前群友已突破掃碼入群的人數上限,還想加入的可以先添加三土的個人微信tgnf1987,我單獨拉入群)裡轉了一段“雞湯文”:

房子對人,對人生,本不該那麼重要,往後回看這一代人對房產的執念,一定是啼笑皆非的,可以理解。

好比現在已經沒人再比誰家電視更好了。在上世紀、80、90年代,大彩電、雙卡錄音機之類的電器絕對裡炫富的資本。現在人們越來越不看電視了,電視也白菜價,沒有炫的價值了。

車也一樣如此。早已是代步工具,即使瑪莎拉蒂保時捷等,也不過一個品牌,無關太多。

往後,是一個個體全面崛起,解構了權威的時代,興趣成為生活要義。

向來不太搭理這些“傻空”言論的我,那天還是簡單地回覆了一句:上面的比較很不恰當,拿純粹的消費品與兼具使用與投資屬性的房產進行類比,屬於典型的外行話。

為什麼這樣說?

一來,房產是一種資產,而不是單純的消費品,後者會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不斷折價,前者卻會隨著貨幣的超發與貶值而持續漲價。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大家想一下,我們小時候看18、19世紀的歐美小說,經常看到的一個用來形容人有錢的詞是什麼?百萬富翁。沒錯,那個時代,百萬富翁就是頂級富豪了。可現在呢?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的中產家庭,哪個不是身價百萬甚至千萬的?真正有錢人(通常是百億富翁)的“小目標”都已經定到一個億了。

這背後除了社會總體財富量的增加外,貨幣的貶值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趨勢未來無疑會繼續保持下去,而房價總體上也會伴隨M2的增長幅度而持續溫和上漲。不要小看這種“寄生式”的增長,在接下去的“後暴富時代”,跑贏通脹已經是很不錯的投資品了。

二來,房產又不像股票那樣,是純粹的投資品,它具有實用價值。比如學區房,比如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的房產,由於存在源源不斷的後續接盤者,所以即使市場出現波動,也不太可能發生類似股災時的那種一瀉千里的價格暴跌。

這就引申出另一個重要的話題:投資房產時對於地段與城市的選擇。

這裡面,好城市又排在好地段前面。只有在好城市,好地段才有意義,否則,如果城市本身處於下行通道,那麼即便是市中心地段的房產,也存在巨大的持有風險。這一點,從樓市調控的某些細節中也可以體會到。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眾所周知,當前樓市調控的總基調是維持價格穩定,具體方法是“一城一策”。其中,一二線城市主要是“控漲不控跌”,而廣大三四線城市則是“控跌不控漲”。

為什麼一二線城市與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調控目標正好相反?原因在於,一二線城市人口仍在不斷地大量湧入,房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所以得“控漲”。至於個別城市由於“幾限”措施導致交易被鎖死,出現下跌勢頭,但因其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所以即使跌也跌不到哪裡去,中樞對此並不擔心。

三四線城市則正好相反,人口外流、產業老化、樓市庫存壓力大,若不是上一輪的棚改去庫存,估計早就支撐不住了。但這一類城市的數量又特別多,出於維持社會及金融穩定的需要,政府不會眼睜睜看著它們如P2P那樣,一個個暴雷,所以必須得“控跌”。

這給我們的啟發是,房屋物業資產今後應儘量地配置到一二線城市以及長珠兩大三角洲(具體名單我以前寫過很多遍,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不清楚的可以加我微信:tgnf1987)。同時,需要改變房產的投資邏輯,從單純追求房價增值轉為房價增值與租金收益並重。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事實上,最近這兩年,隨著北京杭州等一二線城市房租的大幅上漲,一些優質小區的租售比已經比較可觀了。所以,今後買房,一定要挑選物業好的樓盤。

叄|“雙城配置”時代的到來

今年樓市不景氣,但有個城市卻很出挑,那就是蘇州。

上半年,蘇州房價暴擊,引發市場側目,並被住建部點名。而最近這段時間,蘇州人又結伴出征,狂掃湖州樓市。用媒體的話來說,“蘇州人都把快湖州房子買光了!”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蘇州人為何如此瘋狂?

一方面,固然在於湖州的房價確實不貴,在整個長三角都屬於窪地,加之近來長三角一體化、滬蘇湖鐵路等一連串利好不斷;另一方面,也跟5月、7月蘇州的兩波樓市調控(特別是724新政),包括新房、二手房限售,以及社保年限延長,趕走了絕大部分投資客有關。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今年上半年的汾湖也是如此;甚至,湖州也不是第一次被爆炒了。2016年,上海“325購房新政”後,上海人就曾組團炒過一輪湖州。

更重要的是,過去兩年,為了遏制房價上漲(注意,如今的官方措辭,不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而是“遏制房價上漲”),國內主要的一二線城市基本上都出臺了包括限購、限售、限價在內的各種限制措施。雖然近期又有所變相放鬆,但像南京六合、上海臨港、天津中關村等,本質上都是在城市內部、不同城市之間進行了細分,“控漲”的總體基調並沒有發生改變。

這種情況下,雖然大家都知道,房產應該儘量配置到核心城市,但囿於政策的限制,沒辦法all in。所以未來,至少在長三角、珠三角兩個成熟都市圈內部,房產投資很可能出現“雙城配置”的情況。

房產投資的三點真相:不是黃金時代已過,而是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

以長三角為例,部分滬寧蘇杭的土著,手上的房本數已經達到甚至超過本地限購額,多餘資金沒地方去;而另一些新居民,或者沒有房票或者資金不足,一時半夥也無法在當地置業。對這兩類非職業投資群體來說,去鄭州、武漢、長沙等城市進行跨區域房產配置是不現實的。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去周邊嘉興、湖州、紹興等限制政策較少或較輕的城市買一套囤著,無論是作為上車盤,還是儲蓄盤,等到政策變了或錢攢夠了,再向更高一級的城市挪移。

這樣,既穩妥,也能夠避免資金站崗,不失為一條可取之路。

還是那句話,“新常態”時代,暴富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作為投資者,要擺正心態,不要老想著掙快錢、掙大錢。古諺道: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經歷過這二三十年中國樓市、股市以及其他門類投資品漲跌起伏的人們,想必對此深有感觸。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