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作為女性意味著什麼?

作為女性意味著什麼?

這是法國存在主義作家波伏娃,一直在追尋的問題。

波伏娃:作為女性意味著什麼?

作為女權主義的代表,她,向思想界貢獻出了她的那一本《第二性》,這本日後被奉為女性聖經的社會學著作,註定在思想界中引起一場驚濤駭浪。

一場新世紀的女性獨立運動,已經拉開序幕。

在今天,女性意味著什麼?

這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被人們忽視的問題。

而這,就是幾個世紀女權運動的成果:

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地重視著性別,重視著男女平等問題。

波伏娃:作為女性意味著什麼?

我們並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變成女人的

這是波伏娃的一句名言。

她認為,造成女性如今這樣處境的,不是女性的生物性,也不是女性的經濟能力、勞動能力,而是整個社會,整個所謂的文明。

社會期望女性服從,去擁有溫順、柔弱、持家的特質,因此,就從社會化的各個方面,如法律、教育、文化、藝術等等,去影響女性,讓她們將這些規則內化。

當這些規則內化了,其結果就是,女性承認了自己是女性,她承認了社會的期望,也承認了男權的支配

但是女性,並不應該這樣自甘墮落。她們並不是天生就要受到男性的支配,她們也並不是天生就是人們眼中所謂的“女性”。

固然,男女有生物學上顯而易見的差別,但這些生物學上的差別,卻並不必然導致社會學上的差別。

我們要區分性和性別,前者是指人的生物性,而後者只是一種社會建構、社會期望。

是社會期望,真正導致了男女的不平等。

波伏娃從思想層面,深刻地指出了這一點,將女性解放引向了最關鍵的一步:

思想的解放

女性要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從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在男權社會的支配之下形成的,自己又在多大程度上,仍然承認著甚至支持著男女的不平等。

《第二性》,無疑向世人貢獻出了一位女權主義的領袖,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它向世人展現出了一位女性哲學家的智慧與魅力。

是她告訴了人們,在女性的視角中,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

波伏娃:作為女性意味著什麼?

長期以來,在男權社會中,男性都一直佔有著受教育的特權,縱觀歷史,我們也會發現,在所有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中,幾乎都看不到女性的名字,男性在所有這些領域中,都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

這種情況,就導致了我們的一種錯覺:

彷彿男性的視角,就是人類的視角,女性對問題的思考和看問題的方式,似乎都不重要。

到了今天,我們還能說男性的視角,就足以概括全人類的視角嗎?男性與女性的視角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呢?

去解決這些問題,就為人類思想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

不過最後,我們還是迴歸到波伏娃本人身上。

宣揚女性獨立的她,過著怎樣的生活?

她獨立了嗎?她在自己身上實現了那告之於女性同胞的理想了嗎?

很多保守主義者在閱讀《第二性》的時候,總覺得波伏娃是在敵視男性,如同一位怨婦,向他人傾訴著自己滿肚子的苦水。

但是,她真的完全敵視男性嗎?

我看未必

在她的人生中,始終有一個人揮之不去,他的名字,叫:

薩特

薩特是一位哲學家,出於志趣的相投,他和波伏娃成為了情侶,最後也經受了住時間的考驗,相互成為了對方的終身伴侶。

波伏娃:作為女性意味著什麼?

她愛他嗎?

她恨他嗎?

也恨

她難以忍受薩特的多情,常常在薩特與他的情人之間感到難堪。

但是,每每與他交談,卻又總會感受到靈魂的共鳴,感受到一種心安,時常覺得,他才是自己能與之共度一生的伴侶。

她曾經說過:

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兩個自由人的彼此瞭解和相互認識上的

或許她厭惡男性的霸道與自私,但是她同時也能從男性身上看到一些閃光點,一些令她愛慕、纏綿、無法自拔的地方。

我想,男性與女性,終究還是相互成就的。沒有男性,女性就失去了許多靈性;沒有女性,男性也就失去了許多成長。

就像薩特與波伏娃,他們兩個在思想上深度的交流,已經讓我們難以區分,兩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借用了對方的思想和觀念。

男性與女性確實可以區分,但男性與女性,也可以相互結合

如果有一天我們提到波伏娃,或許我們可以稱她是薩特的女人,但這個意義上的她,已經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她可以獨擋一面,可以獨立思考,有著自己卓越的成就,如果必要,我們也可以說:

薩特,是波伏娃的男人

作為女性,意味著什麼?

那就意味著一種生活,一種追求,一種自由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