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姓+母姓成為新熱潮?這些缺點,家長千萬別忽視

據調查,近年來家長們給孩子取名的“套路”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父姓+母姓”已經逐漸取代了“子、涵、雨、軒”,既尊重隨父姓的傳統,又顯示了女性地位的提升,還能突顯父母恩愛,一舉多得。

只不過,細細研究才發現,這種起名方式雖潮,卻也免不了以下幾個顯而易見的“缺點”。想給孩子用這種方式取名的家長,一定要好好斟酌了。

父姓+母姓成为新热潮?这些缺点,家长千万别忽视

1、標記性太強,成為父母“私人財產”

雖然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但是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獨立的人格,當然也有自己的權利。

對孩子來說,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人,然後才是父母的孩子,孩子更不是家長的“私人財產”,不一定非要打上父母的烙印,他們也有自己的權利。

2、有的姓氏組合起來很“違和”

雖然說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但也不是隨便拿兩個字就能拼湊在一起的。即使生拼硬湊,看起來也極度違和,沒有美感。

就比如:“馬”姓和“胡”姓、“牛”姓和“吳”性、“楊”姓和“毛”姓,

有的姓氏,真的就不適合硬拼在一起,看起來不倫不類的,怎麼看怎麼彆扭。就怎麼湊都感覺不是很好聽,反而越看越搞笑。

父姓+母姓成为新热潮?这些缺点,家长千万别忽视

如果家長為了遵循“父姓+母姓”的公式,不是在趕潮流,更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再拖孩子後腿,可能使他成為別人取樂的對象。

3、不好聽

起名字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朗朗上口”,如果為了追求時髦而硬是東拼西湊,那麼起出的名字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叫起來也顯得拗口。

中國古代是有四字複姓的,可是人家好聽啊!若換成一般的姓氏,組合起來未必就能順口,那不是弄巧成拙嗎?

4、不被官方認可

雖然說這種起名方式已經流行一段時間了,也有不少的家長按照這個模式給自己孩子取名,可實際上,這種新的姓氏並不是真正的“複姓”,也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

即使父母用盡了心思,在官方的眼裡,孩子真正的姓氏還是名字中的第一個字,是不是很失望呢?

其實,官方不同意也是有道理的。首先,自古以來,取名的方式以“父姓”為主,“母姓”為輔,這種方式聞所未聞;其次,倘若父母一個複姓,一個單姓,那光姓氏不就三個字了嗎?

父姓+母姓成为新热潮?这些缺点,家长千万别忽视

再者,如果父母雙方恰巧都是複姓呢?一人兩個字,加起來就是四個字,哪有人光姓就有四個字的呢?還要加上名,那這名字得有多長啊。

可能官方也是看到了這些弊端,才導致這種取名方式至今還沒被認可吧。家長們給孩子取名,最好不要只在乎流不流行,好不好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喜歡小編的文章嗎?喜歡就點個關注再走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