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華麗轉身,綻放莆田宜居宜業新魅力!

莆田現有10多個工業園區,其中國家級工業園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5個。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化工新材料、工藝美術、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醫療健康、木材加工等特色產業園區,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集聚區。

園區華麗轉身,綻放莆田宜居宜業新魅力!

▲位於秀嶼區東嶠工業園區的華峰集團車間內,員工在紡織製鞋面料。劉金通 攝

眼下,莆田正在實施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表示,工業園區建設要盤活閒置存量,充分利用“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存量建設用地;要持續完善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公交、醫療、健康、商務酒店等配套設施,打造宜居宜業的產業集聚發展平臺,以良好的營商環境引才、留才、用才,實現園區高質量發展。

騰籠換鳥,用地優化

近日,記者來到城廂區華林經濟開發區,只見工廠林立,人頭攢動,車間裡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華林經濟開發區位於木蘭溪沿岸,在防洪工程建成之前,這裡時常遭遇水災,入駐企業損失嚴重,整體發展受限。現如今,園區以鞋業為主,形成100多億元的產業規模,佔到園區工業總產值的40%。除了鞋業,園區還有食品加工、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

園區華麗轉身,綻放莆田宜居宜業新魅力!

▲華林經濟開發區內的企業大樓 許武 攝

“由於靠近城區,土地有限。如何發揮最大效益,提高畝產?我們在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淘汰落後產能,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騰出空間。”城廂區工信局工業辦主任詹麗明說。

近年來,華林經濟開發區引進了不少電子信息企業,產值已接近園區的10%。通過區屬國有企業,城廂區收購了5家園區企業的閒置廠房,總建築面積約8.7萬平方米,改造為小微企業產業園,進行二次招商,對接大唐5G生產線等項目。去年以來,城廂區開展專項行動,清理出144家低效益企業,騰出約10萬平方米廠房,引進易捷樂電子商務、跨境通等多個項目,預計新增產值約4.5億元。

園區調結構、促轉型,賦予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今年上半年,城廂區規上工業產值累計完成181.09億元,同比增長12.6%;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51.69億元,同比增長8.9%。

無獨有偶,地處秀嶼區的木材產業園區也是以傳統產業為主,過去粗加工生產方式的利潤逐漸微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何改變不利局面?木材產業園區也進行騰籠換鳥,通過精準招商,引進高端業態。木材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林國彬介紹說,今年引進了新世成家居、無醛木業等16個生產項目,盤活閒置廠房約10萬平方米。近期重點對接莆聯木業木製品加工項目,正在進行項目選址,產品出口美國,預計年可創出口貿易額5000萬元。

轉變職能,服務提升

“園區大多地處鄉鎮,在管理上與當地政府互相配合,兼具安全生產、環保等社會管理職責,分散了大量精力,無法專注於經濟服務職能。”莆田市工信局產業科科長徐智偉認為,要進一步理順園區管理職能,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涵江區,於2002年成立,規劃面積11.05平方公里,地跨江口鎮、三江口鎮、國歡鎮和赤港華僑經濟開發區等四個鄉鎮(管委會),2012年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我省第四個國家高新區,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管理、運營、服務等方面都位列全市前茅。近年,在全省97個省級以上開發區考核中,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水平排在第六。

在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個創業創新中心,配套了公共服務用房、創業孵化用房,以及專業的管理服務團隊。目前,該中心擁有省級科技孵化器和創客夢工場。去年,創業創新中心引進50多個孵化項目,吸納創客近400人。

以創新型企業為主導,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如何解決?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金融產品,推行企業資產按揭貸款服務模式,用企業土地、廠房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目前,超威電子、奇豐電子、紅太陽精品等企業資產按揭貸款獲批。

進軍資本市場,也是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拓寬科技金融渠道的法寶之一,引導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實現上市掛牌。去年,飛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30家企業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

去年4月,涵江區頒發莆田首個“證照分離”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標誌著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全市唯一的試點地區,率先啟動“證照分離”改革,破解企業“辦照容易辦證難”“准入不準營”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准入門檻,為企業發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截至去年,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聚集企業400家左右,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200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9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00多億元。

規劃先行,產業集聚

數據顯示,莆田工業園區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和規模工業產值,均佔到全市一半以上,但從長遠來看,園區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徐智偉分析說,從全市層面來看,首要的問題是規劃滯後,往往是先有項目,再推進相應的工作,而不是先有規劃,然後引進相關項目,結果是生產生活配套設施跟不上。

由於缺乏全市統籌運作,各個園區容易出現同質化發展現象,同樣的產業項目分散在不同的園區內,無法形成集聚效應,形成不了應有的產業規模,同時也導致每個園區的主導產業不突出。

以工藝美術產業為例,仙遊經濟開發區和華林經濟開發區都有,但在全市產值比重中都不高,一個低於20%,一個低於10%。食品加工產業同樣如此,華林經濟開發區和荔城經濟開發區都有,在全市產值比重中都低於10%。

莆田現有6個主要的工業園區,都至少分佈著4種工業業態,其中,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電子信息和機械製造產業,產值均佔全市比重70%以上,而其他園區沒有一個產業的產值能佔全市比重70%以上。

為了加快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今年9月,莆田市出臺實施園區標準化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園區規劃、節約用地、生活配套等方面,建立工業園區標準化體系,並組織專業機構進行評價,對達不到標準的園區,予以限期整改或撤銷歸併。

按照莆田市工業園區標準化體系規定,各園區要形成1至2個產值佔比超70%的主導產業;以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明確園區產出效益,3年內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每個園區至少設置5個共享單車站點,解決園區便捷出行的短板等等。(來源:福建日報 林劍波 易振環)

值班主任:林雙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