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Gen-Z

Gen-Z 其實是一堆行業巨頭不滿意 Intel 技術壟斷和演進的情況下,合作搞出的新型高速互連標準,AMD、ARM、博通、Cray、戴爾 EMC、HPE、華為、IBM、聯想、Mellanox (NVIDIA)、美光、紅帽、三星、希捷、SK 海力士、西數、賽靈思等等都在其中,從唐僧_huangliang分享的數據來看,CPU,模組,網絡,服務器,存儲,連接器,操作系統,硬盤,FPGA的龍頭老大都已經齊聚一堂,好像也看到無處不在的大陸連接器線纜龍頭大哥,立迅精密,我們相信在各位大哥的栽培下,將來Gen-Z一定能在5G時代流行.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Gen-Z標準的協會會員

關於Gen-Z

Gen-Z架構專注於提供高效率、高帶寬和低延遲.

Gen-Z 面向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市場,是一種以內存為中心的總線結構式協議,具備高帶寬、低延遲、先進工作負載、良好兼容性和經濟性等優點.

通過利用經過驗證的裝載/存儲模型實現高效率。簡化了Gen-Z硬件接口層,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軟件層的需求。消除這種複雜性、開銷和誘導系統延遲可以顯著提高系統性能。

高帶寬以兩種方式實現。Gen-Z支持非對稱通信路徑,這意味著可以將更多通道專用於讀取路徑而不是寫入路徑,反之亦然。此外,Gen-Z支持多種信令速率,包括16,25,32,56和112 GT / s,總而言之,這些功能將使Gen-Z能夠跟上行業不斷增長的速度需求,同時還允許將Gen-Z通信路徑調整為特定的工作負載流量模式.

通過減少軟件堆棧來實現低延遲,與傳統的服務器存儲和大量分層的網絡堆棧不同,Gen-Z採用輕量級軟件接口,直接對硬件進行內存讀寫操作.

Gen-Z為何又開始受關注

不久前,Intel 出貨了支持 PCIe 5.0 的新款 Agilex FPGA(英特爾預計客戶將使用Agilex FPGA開發網絡,5G,人工智能和加速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稱該芯片可提供更快的網絡吞吐量和更低的延遲,此外,微軟表示,它計劃利用FPGA在Azure雲服務,必應和其他數據中心服務中加速實時人工智能,網絡和其他應用或基礎設施),並採用 10nm 工藝,現在,Gen-Z 聯盟又發佈了這一高速互連標準的最新 1.1 版本,也加入了 PCIe 5.0.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AMD 剛剛引領開啟了 PCIe 4.0 時代,下一代的 PCIe 5.0 標準就已經開始上路了,PCIe 3.0 標準還是遙遠的 2010 年發佈的,所以在制定新標準的時候,PCI-SIG 組織同步規劃了 PCIe 4.0、PCIe 5.0,其中後者已在今年 5 月底完工,這意味著產業隨時可以利用它打造相關技術和產品了。

Gen-Z 1.0 標準採用 PCIe 物理層和修改的 IEEE 802.3 以太網電氣層標準,但在物理層上只定義了 PCIe 4.0,因此每通道速度最快只有 25GT/s,要想充分利用標準的全部性能,也必須滿足 PHY 物理層面的所有規定.

Gen-Z 1.1 則引入了 PCIe 5.0,每通道速度提高到 32GT/s,同時在比較寬鬆的技術限制下,就可以實現 Gen-Z-E-PAM4-50G-Fabric 鏈接,原始數據率 53.125GT/s,一切都以達到更高的傳輸速度、更低的延遲為目標,畢竟這也是該標準的初衷.

更多技術細節這裡就不具體展開了,相信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 PCIe 5.0 技術和產品迅速出現,至於說過渡性質比較大的 PCIe 4.0 是不是就沒價值了,當然也並非如此,畢竟全面商用和普及 PCIe 5.0 仍需時日,對於很多渴求高帶寬的高性能計算、網絡應用來說,PCIe 4.0 已經可以解決燃眉之急,後續過渡到 PCIe 5.0 也非常方便.

Gen-Z高速接口大揭秘

不久前,GEN-Z還沒有炙手可熱,最近德意,TE,Molex,立迅,HST,KS等業界高速線大廠,都有開始重新推廣GEN-Z產品,從唐僧_huangliang分享的數據來看,Gen-Z高速接口的優勢.

另類RSD:複用PCIe pin提升整體內存帶寬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Gen-Z可以連接3D XPointMemory嗎?我想Intel應該不太可能為Apache Pass提供Gen-Z接口吧;除了DRAM主內存之外,Gen-Z也可以用於連接處理器和SCM存儲級內存、GPU/FPGA等,通過引入Gen-Z Switch還可以實現多個資源池的通用互連.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如果有Gen-Z Fabric Switch,它還能用於服務器外部互連,在機架級池化內存這個場景中,Gen-Z還提供了複用PCIe引腳來提升整體內存帶寬的能力.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上圖應該只是一個Demo,可以通過Gen-Z連接的組件包括SoC、DRAM內存、Flash閃存、SCM、GPU、高性能GPU(尺寸較大)、FPGA模塊等.

在更小連接器上跑出更高帶寬(25-100GB/s)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於當前PCIe生態系統的發達,支持Gen-Z的系統可能會包含Gen-Z接口邏輯+ PCIe Root Complex的組合,物理配置上二者都可以通過Switch來擴展。PCIe不需要操作系統改動,而Gen-Z也利用邏輯PCI設備(LPD)的概念採取了類似的支持策略.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通過Switch,Gen-Z還支持I/O組件在多個系統(主機)之間的共享,號稱可以較低的成本和複雜性提供PCIe MR-IOV的主要價值。在我印象中使用MR-IOV的服務器產品不多,DellPowerEdge VRTX是其中一款,主要是實現了Shared PERC8 RAID卡在刀片服務器之間的共享.

Gen-Z, 隨5G而來的高速線接口

看到Gen-Z 112GT/s的速率,我猜測每個通道使用了4x28G SerDes(衍生自網絡常用的IEEE 802.3 PHY),所以我們看到Gen-Z1C的連接器比PCIe x1要長一些(主要是信號部分金手指較多),這一點看2C和4C插槽更加明顯。

按4個28G SerDes實際跑到100Gb/s有效速率來計算,Gen-Z 1C的雙向帶寬是25GB/s,4C就是100GB/s,已經超過了連接器尺寸更長的PCIe Gen4 x16(雙向接近64GB/s)。至於112、224和448GB/s這幾個數值,不知是多少年後Roadmap上的吧?

對於前文中提到和PCIe共用引腳的情況,應該是Gen-Z也能兼容PCIe的PHY,此時速率應該就沒有優勢了,只是上面跑不同的協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