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技術將在未來或成為人類實現永恆生命的最大助力

(請多多點擊關注,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我動力。)

2006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Geoffrey Hinton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兩個觀點:一,多層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有很強的特徵學習能力,深度學習模型學習得到的特徵數據對原始數據有更本質的代表性,這將大大便於分類和可視化問題;二,對於深度神經網絡很難訓練達到最優的問題,可以採用逐層訓練方法解決。深度學習使機器模擬人類視聽和思考等大腦活動,解決了很多複雜的模式識別難題。進一步讓人工智能向人類大腦靠近,能夠模擬更多的人腦功能以及提升實現功能的效果,使得在未來AI取代人類大腦成為可能,人類藉此實現永生。

AI(人工智能)技術將在未來或成為人類實現永恆生命的最大助力

AI簡介

1965年,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時間證實了摩爾定律的正確性,芯片經過數次更新迭代,到了現今每秒能夠運行百萬億次運算,遠超人類的計算能力。正是基於此,計算機科學家在19世紀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在今天人工智能已經初步實現。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它是一門集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新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人類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如此,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使計算機能夠模擬人的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最終達到人類大腦所能實現的所用功能應用。簡單來說,人工智能就是模擬人類思維方式來產生人腦複製品的科學。

AI(人工智能)技術將在未來或成為人類實現永恆生命的最大助力

AI的發展及成果

1956年夏,麥卡錫、明斯基等計算科學家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開會研討“如何用機器模擬人的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這一概念在此次會議當中被首次提出,標誌著人工智能這門新興科學的誕生

此後在到20世界70年代期間。人工智能方面雖取得一批令世人所震驚的研究成功,例如機器定理的驗證、跳棋程序,但緊接著而來就是人工智能的第一個發展低谷期,原因在研究者對這一時期的人工智能保有太大期望,嘗試挑戰各種高難度的任務,甚至是不切實際的任務,結果不言而明,都是一一失敗。

自20世紀70年代初—90年代。人工智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尤其是研發出的專家系統模在醫療、化學、地質等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實現了人工智能從理論向實際應用。但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範圍擴大,專家系統暴露出各種問題,如應用領域狹窄、缺乏常識性知識、知識獲取困難、推理方法單一、缺乏分佈式功能、難以與現有數據庫兼容等,人工智能進入緩慢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2010年。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得到巨大地提速,致使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走向實際應用。這一時期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在1997年5月11日IBM打造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戰勝了當時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這是人工智能首次向全世界證明它的能力是要超越人類的。

2011年至今。人工智能已經走進人類的日常生活當中。在此階段中,由於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泛在感知數據和圖形處理器等計算平臺推動以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使得人工稚嫩跨越了阻礙在科學與應用之間的“技術鴻溝”,諸如圖像分類、語音識別、知識問答、人機對弈、無人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從“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突破,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新高潮。最為著名的成果就是在2016年3月15日,“AlphaGo”戰勝了圍棋九段高手李世石,以及在2017年5月27日,“AlphaGo”戰勝了世界圍棋排名第一的九段高手柯潔。

AI(人工智能)技術將在未來或成為人類實現永恆生命的最大助力

AI代替人類大腦成為可能

如果AI要對人類的思維方式進行模擬,有兩條路是可以行得通的:一種是人腦的結構模擬,仿照人腦的結構機制,製造出“類人腦”的機器,進而達到人腦所能產生的效果,如人腦神經元的信息傳遞方式、人腦的功能分區等等;另一種是功能模擬,先將人腦的結構放置一旁,從人腦的功能過程進行模擬,如人類的語言功能、眼睛的功能、搜索信息功能等。現代我們所使用的電子計算機便是基於對人腦思維功能的模擬而生產,不過它僅僅是對人腦思維的信息處理過程進行模擬產生的。所以從思維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不能僅僅限於邏輯思維,要考慮形象思維、靈感思維才能促進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發展。如果人工智能能夠實現上述兩種方式中的任何一種,它都將具備人腦的功效,也就具備代替人腦承載人類思維的基本潛質。

AI(人工智能)技術將在未來或成為人類實現永恆生命的最大助力

現今的人工智能已經在視、聽、觸、感覺及思維方式的模擬取得長足的應用成功,現代所使用的手機普遍具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而在某些更加重視識別功能的應用中以能夠實現視網膜和紅膜識別。人工智能與各種小程序的結合,模擬實現了人類大腦的篩選功能,根據使用者的瀏覽偏好,推薦各種準確的信息達到使用者眼前。數據庫以及雲端技術使得人工智能可以攘括人類從誕生至今演化出出來所有知識,而硬件發發展,從3G到4G到5G,6G也正在走進人類的眼簾,這使得人工智能可以急速地完成上傳下載信息,實現瞬間的信息反饋,達到人腦的反應速度,甚至在計算等方面已經超越人類。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促使人工智能的功能向人類大腦無限趨近,發展出符合人類需要的各種大腦信息出來功能,最終走向取代人腦的道路。當人工智能代替人類思維的新容器,人類將不在受到任何限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雖然人工智能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但是要幫助人類實現永生的願景,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要走。但是隨著理論和技術的日益成熟,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人工智能必然可以成為人類的智慧甚至是思維的“容器”,它將承載了人類的思維永遠的生存在這個無限的宇宙星空中

如對文章感興趣,那就點擊關注吧!將帶給您更多的精彩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