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意識到兩軍之間的交火距離大多都在100至300米(110至330碼)之間,因此早期的栓動步槍,已不在適應當時戰場的需求,比如莫辛-納甘步槍就是一款太長太重的栓動步槍,並且發射威力很大的全威力子彈,後坐力同樣很大。比較有名的全威力子彈有7.92×57毫米毛瑟, .303英國, .30-06斯普林菲爾德,和7.62×54毫米步槍彈等都是全威力彈。美國、蘇聯和德國都意識到了全威力子彈的弊端,因此急需研製出更小、中等威力的彈藥以及武器。

中間威力彈與全威力彈對比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從左到右:7.62×54毫米,7.62×39毫米和7.62×25毫米.


中間威力步槍彈在威力和外形尺寸上介於老式全威力步槍彈和手槍彈之間,比老式步槍彈藥筒縮短、體積減小、槍口動能也減小,相應地有效射程也從1000多米減小到400米,不過這也比較符合當時的實戰需求。

優點:步槍連發射擊後坐力比較低,槍口上跳相對減少,極大提高了連射的精度,使士兵能夠擁有類似衝鋒槍一樣猛烈火力、而且比衝鋒槍的射擊距離遠,大大提高士兵的火力密度。

全威力彈:這類子彈初速、槍口動能都很大,有效射程能達到1000米以上。

缺點:後坐力比較大、用在自動步槍連發射擊時,槍口上跳劇烈,導致精度差,很難打中目標。而且全威力步槍彈體積大、重量重,極大限制了士兵的攜帶數量。

中間威力彈的出現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上面第一個.30M1卡賓,第五個7.62×39毫米M43彈,第六個7.62×41毫米M43彈


由於中間威力彈的諸多優勢,因此世界各國都在向中間威力彈發展,像美國M1卡賓槍所使用.30卡賓槍彈,德國Sturmgewehr 44步槍所使用的7.62×33mm槍彈,以及蘇聯的7.62x39mmM1943步槍彈。

同樣蘇聯也在很早就進行了中間威力彈的研究,蘇聯對中間威力步槍彈的研究並不比德國晚,早在20世紀初,俄國輕武器設計師費德洛夫就嘗試使用6-7mm口徑的子彈,雖然有效射程和威力都有所減小,但在提高初速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距離仍然可以打出很大的傷害,而且適合全自動步槍使用。M1916試驗型全自動步槍,不過使用的是日式6.5mm步槍彈,主要是驗證自己的觀點,可惜是最終因為設計理念超前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1943年蘇聯人們委員會決定研發一款新的彈藥應對近距離作戰,新彈藥主要用在半自動卡賓槍、半/全自動步槍以及輕機槍上面,1943年底薪彈藥研製成功並測試,此時彈殼實際長度有41mm,子彈長22.8毫米,彈芯全部由鉛製成,在當時被稱為7.62×41,是較短的尖頭鉛芯平底彈頭,這個試驗步槍彈為後來M43中間威力步槍彈的產生打下了基礎,西蒙洛夫的SKS半自動卡賓槍早期樣槍就發射過這種試驗步槍彈。

從1947年開始,烏里揚諾夫斯克機器製造廠對彈殼進行了調整,以提高其精度和穿透力。早期的7.62×41毫米子彈的船尾被省略的原因,是因為蘇聯的設計者(錯誤地)認為,當子彈進入亞音速時,船尾只對遠距離的存速產生影響,然而,進一步的測試表明,即使子彈在超音速飛行打擊近距離目標時,使用船尾仍可以提高設計精度。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7.62子彈的彈頭演變過程


到二戰末期,試驗步槍彈的尺寸被修改為7.62x39mm,與早期的實驗型7.62×41毫米子彈相比:

  • 7.62x39mm子彈增加了船尾,彈頭的卵形部分也加長了,使整個彈頭流線型更加平滑,但是為了保證子彈的總長度,彈殼套縮短到38.7毫米,其實我們所說的7.62×39毫米當中的39毫米,就是上面所說的38.7毫米的彈殼長度四捨五入得來的,至於7.62也不是彈頭的直徑,彈頭直徑實際為7.92毫米(子彈命名的詳細情況以後會專門發文)。
  • 由於使用裸鉛在高初速的狀態下有破碎的危險,而且碰到物體也會提前破碎,極大削弱了殺傷力,因此新彈殼採用鋼芯,鉛套加上被甲。

SKS半自動步槍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半自動步槍


蘇聯在1943年不僅製造出了中間型威力槍彈,而且也製造出了與其匹配的步槍,命名為SKS半自動步槍,在1945年初,部分SKS半自動步槍被投入了戰爭中。SKS半自動步槍由西蒙洛夫所設計,謝爾蓋·西蒙諾夫還曾在1930年設計一款氣動式自動裝填步槍AVS-36,與託卡諾夫的SVT-38步槍進行競爭,而本次設計的SKS半自動步槍主要是與託卡諾夫的SVT-40步槍進行競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圖拉兵工廠工作的謝爾蓋·西蒙諾夫設計了一款14.5×114毫米的PTRS-41反坦克槍,接著他把該槍縮小,先後製成了7.62×54毫米的SKS41與7.62×39毫米的SKS45步槍。

SKS是除RPD輕機槍以外第二個使用7.62×39毫米子彈的武器,全槍長1,021毫米,重量為3.85公斤,採用短行程導氣式活塞、傾側式槍機,槍口初速735米/每秒,有效射程400米。

彈倉: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步槍正在向彈倉壓彈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步槍的彈倉被打開


標準型的SKS步槍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內部彈倉,容量為10發,SKS的槍機框前端有供橋夾插入的彈口,可以用10發的橋夾一次壓入彈倉,SKS步槍的固定彈倉底部也是可以打開的,必要時可以退出剩餘彈藥,然後重新壓入10發新的彈夾。並且有空倉掛機功能,打光最後一發子彈後槍機會停在後方,拋殼窗打開,這時射手就可以繼續裝填子彈。

瞄準系統: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半自動步槍標尺

SKS半自動步槍使用的是缺口式照門,擁有護圈的柱狀準星,SKS半自動步槍有一個板弧形表尺,其中表尺最小射程為1,相當於100m,最大為10,即1000m,不過使用中間威力彈的SKS的實際有效射程在400m左右。

刺刀: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型刺刀在其關閉(摺疊後)和打開的位置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半自動步槍的各型刺刀


SKS半自動步槍槍管下配有摺疊式的刺刀。刺刀通過鉸鏈摺疊,鉸鏈有彈簧以固定刺刀伸展和摺疊。刺刀的形狀有劍型刺刀和柱狀刺刀。

SKS早期使用的是可摺疊的劍型刺刀,不用時可以摺疊在槍管下方,使用時刺刀環固定在槍口上,和鉸鏈一起形成兩點固定。

擊發機構: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半自動步槍保險


SKS是一款半自動,因此比栓動步槍射速更快,每次射擊都需要扣動扳機,並且扳機護圈旁邊有一個扳機保險,當保險向前扳動時,扳機扣不動,向後扳,保險處於解除狀態。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SKS半自動步槍撞火射擊


SKS半自動步槍在撞火時還可以全自動射擊,什麼是撞火?也就是左手握著護木,右手大拇指插進扳機護圈內,並且勾住褲兜,當扣動扳機後,利用槍的後坐力使扳機復位,航母左手同時向前送,最終兩隻手配合後坐力形成了連續射擊的狀態,不過只是娛樂而已,實戰意義不大。

遊戲中的SKS: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遊戲中的sks步槍


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發展簡史

現實改裝的SKS半自動步槍


由於SKS半自動步槍對外銷售、價格又便宜,受到槍械愛好者的歡迎,並且對SKS半自動步槍進行了魔改,在SKS的基礎上,加裝擴容彈匣,皮卡丁尼導軌,護木,後拖等,至於這樣做的目的,①增加擴容彈匣省去了換彈的繁瑣程序。②增加了整槍的舒適程度,用起來更順手。③增加了通用槍械配件,保養比較方面。

總之SKS半自動步槍是一款整體性能還不錯的半自動步槍,但是與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美國的M1/M2卡賓槍等全自動步槍相比較還是遜色不少,直到1949年AK47的出現,SKS半自動步槍最終被取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