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即入於禪定

入定即入於禪定。僧人修行的一種方法,端坐閉眼,心神專注。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據《大唐西域記》載,摩訶迦葉受佛遺囑,入定於雞足山中;清辯論師則沒身於南印度阿素洛宮,以待彌勒出世。《大智度論》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終。在瑜伽和右腦冥想中,入定亦為進入α波狀態(或曰變性意識)的稱呼。

有關入定者的傳說頗多,茲略述其梗概:

(1)據《大唐西域記》所載,在西域斫句迦國山上的巖穴中,有三阿羅漢入定,其形如羸人,鬚髮恆長。

(2)《魏書》〈釋老志〉雲,北魏有慧始禪師者,其人以神異著稱,以習禪為能事,五十餘年未曾寢臥,太延年間(435~439)坐亡於八角寺。停屍十餘日,容色不改。太平真君六年(445),改葬南郊時,開殯視之,儼然不傾壞,時人悉稱歎其靈異。

(3)《續高僧傳》卷二十五〈釋法安傳〉雲,隋有法濟者,其人精進寡慾,善於咒術,受帝王禮遇。大業四年(608)坐亡,剃髮將殮時,須臾,發又長半寸餘。帝曰∶‘禪師乃入滅定,何得埋之?’遂敲大鐘達月餘日,師仍不出定,而身相如生。因而天子為之廢朝,百官素服送至蔣州。

(4)《宋高僧傳》卷十八雲,唐有僧伽者,本嶔嶺北何國人。龍朔年間(661~663),東遊入江淮,屢現神異。景龍二年(708),奉詔赴內道場,為帝說法。翌年三月坐亡於薦福寺,神彩如生,僅瞑目耳。敕令歸葬於泗州普光王寺。人皆稱之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其身後所顯現之靈異頗多。大曆十四年(779),朝廷遣使賜絹彩,以描畫真容,迎回宮中供養;長慶二年(822),寺塔著火,唯僧伽遺容,儼然無損。後周敕各地設堂宇,以安置僧伽之法相,並賜‘大聖僧伽和尚’之號。謂為散聖之一。

(5)《宋高僧傳》卷二十二雲,北宋初年,明州乾符寺有異僧,人稱為王羅漢。鬆懈戒行且食肉,出言若狂。開寶元年(968)六月坐亡,三日後,覆以漆布。一夜託夢告數人,請求為除漆布,次日,漆工將漆布除之,見肉色紅白無損。吳越王錢氏贈以‘密修神化尊者’之號。

(6)《釋氏稽古略》卷四雲,宋·政和三年(1113)四月,西蜀嘉州有大風,林樹受害者極多。當時,枯株中有入定僧,發爪均長。敕令送往京師,迎入宮中供養。譯經三藏鳴金磬,使出定,僧自雲∶乃東林寺慧遠法師門下慧持也。依其請,再葬陳留。帝大感其靈異,故圖畫其像,頒佈天下。

(7)依《虛雲和尚年譜》所載,光緒二十七年(1901)歲末之際,萬山積雪,嚴寒徹骨,虛雲獨居於終南山獅子巖,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覺定去。翌年正月,覆成諸師前來賀年,見師在定中,乃以磬開靜。問:‘已食否?’曰:‘未,煮芋在釜,度已熟矣。’視之,已黴高寸許,堅冰如石。

(8)依《廣欽老和尚傳略》所載,師於承天禪寺後山洞中閉目靜坐,時逾百二十日無動靜,眾徒未能定其生死,遂去函通知弘一。弘一來後,領數眾上山視之,贊曰:‘此種定境,古來大德亦屬少有。’於師前輕輕彈指三下後,率眾步出洞外,往碧霄巖(宏仁住處)而去;未久,師即出定,前來與弘一、宏仁等諸師頂禮請安。

(9)近人陳健民,為漢人之苦修藏密有得者。畢生閉關苦修數十年,禪定功夫甚深。其所撰《短笛集》中,載有描繪定境之短詩若干首如次:

〈定光〉∶

凝然坦蕩絕邊中,能所雙忘真大同。者裡雖無人作主,別來記得似晴空。

〈(張)澄基兄定境,賦此對之〉∶

氣停脈住心休,外內凝然一球。除卻光咕轉,別無半點營謀。

〈定境〉∶

如龜六縮住盤中,氣已調柔心已融。放出主人虛本位,光明透徹水晶宮。

入定即入於禪定

入定與出定

懂得怎麼靜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不懂修禪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樣在那裡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進入初禪、二禪、三禪,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禪。他們的靜坐經驗是什麼呢?原來每一次他坐下來時,總想體驗他上一次靜坐的覺受,然後就等、等、等時間到了,他所期待的體驗又出來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數的出家人都是這樣的,期待上一次靜坐的體驗而入定,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間也能入定。為什麼他不懂呢?原來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過程,由於不觀察入定過程最重要的訊息,只好等待所體驗過定中的舒服感覺,當那體驗出現時他才認為:哎呀,我又在定裡面了。這說明他沒有觀察入定的過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覺地入禪定。

最重要三事

在禪定裡面,有快樂的感受,呼吸很細,心念也很微細。就憑這三件事情,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你入定時,呼吸一定是從粗變細、心念從粗變細、身體從沒有樂受變成有樂受。就是說,入定的過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變,你要小心觀察它變化的過程。

觀察三事變化

每次一靜坐,你就要想:啊,我現在就要入定了!初學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須坐一段時間,坐到樂受快出來了、沒有雜念了、心念微細了、呼吸微細了,這時候快點退出來。一退出來了你就想:啊,我現在就要入定了!這時你一定辦得到。在入定過程要觀察三件事在變化:心念、呼吸和樂受。

要什麼時候觀察這三件事呢?當你靜坐時,一旦覺得呼吸很細,沒有雜念,心念很平靜,全身有樂受出現時,你不要留戀在裡面,要快點退出來。為什麼要如此呢?因為當你發現身體快樂,心念變細,呼吸變細的時候,你就能在退出時觀察它的變化。你會發現,心念變粗,呼吸變粗,快樂的感受在退。當樂受完全退時,你就快點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後再度集中於修法。如此,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原來的覺受。也就是說,你剛剛從初禪下來,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禪。你再度集中的當時,就快點注意觀察三件事的變化,呼吸變細,心念變細,還有樂受又出現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為這過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觀察心念怎麼從粗變細,呼吸怎麼從粗變細,怎樣從沒有樂受變得有樂受。這就是你自己要去認識的道路,什麼時候觀察此三件事?時機(火候)就是當呼吸很細,沒有雜念,心念很平靜,全身有樂受時。

重複練習

這樣小心重複觀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樂受,你就會懂得原來入定過程是這麼回事。必須重複訓練,上去,下來。再上去,再下來,做越多次越好。以後,你就會越來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複訓練入定,只會貪著樂受而住在定中的樂受而不想出來,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來,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卻不懂怎麼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禪定,千萬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來。應該是一進去就快點出來,然後,再快點進去快點出來。一直重複做,做到你很熟練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後,才來加強定力,所謂加強定力就是進去了不要馬上出來。在練習加強定力時,要在定裡多久呢?

初學者入初禪

初學者入初禪千萬不要太久,五分鐘就好了。在裡面呆五分鐘就要出來,但是不要下座,然後再進去五分鐘後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在初禪裡呆得太久,心念可能會更細而離開初禪。甚至於深入到更高禪定,呼吸更細,心念更細,也更快樂。於是你對初禪心念的粗細混亂不清。也就是說練習加強初禪定力時,他在入初禪半小時內,要出入定六次。這樣不但修了半小時的初禪,而且懂得出懂得進。當每次出入定五分鐘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十五分鐘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時。就這樣地加強定力。當你覺得這個定很穩固了,然後才能設法進入另外一個禪定。這就是所謂入定的技巧。不思,物我兩忘,是達到入定關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