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隨著《數碼寶貝:賽博偵探 駭客記憶》的發售,Switch平臺上也終於擁有了一部《數碼寶貝》題材的遊戲。(《數碼寶貝:賽博偵探 駭客記憶》包含《數碼寶貝:賽博偵探》和《駭客追憶》)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說到《數碼寶貝》,在國內許多人印象中都是童年情懷之一。由於當年的第一部《數碼寶貝》動畫給國人印象過深,給了許多人《數碼寶貝》可以對標《寶可夢》的錯覺。然而事實上,單論影響力《數碼寶貝》相比《寶可夢》還有很大差距。即使是作為後起之秀的《妖怪手錶》,影響力都遠高於《數碼寶貝》。

為什麼《數碼寶貝》影響力不如《寶可夢》?

為什麼會這樣子?其實《數碼寶貝》系列遊戲和動畫也都有了超過20年的歷史。在遊戲業界,《數碼寶貝》系列遊戲也是小型IP註定無法主導自身命運的結果。和《寶可夢》背靠任天堂,緊緊依託主機,向各個方向全面發展相比,《數碼寶貝》卻沒有明確的依託,在“電子寵物”熱度過去之後只能轉向玩具產業。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而在角色設定上,數碼寶貝也完全被壓制了。我承認戰鬥暴龍獸很帥,艾克薩獸非常霸氣,但是在整體親和力和寶可夢相差太多了。事實證明,可愛即正義。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而且在後續動畫和遊戲中,東映和萬代並沒有全力打造出標誌性的數碼獸,唯一大眾化一些的可能就是亞古獸,但影響力完全不能和皮卡丘相提並論。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什麼遊戲最火?當然是競技類遊戲。在遊戲方式上,雖然都是日式RPG,但《寶可夢》非常側重競技性,許多《寶可夢》老玩家都曾經沉迷於寶可夢對戰。而《數碼寶貝》則完全不具備這類條件,或者說在這一點上做的不好。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本質上,《數碼寶貝》動畫是“大型商業廣告”

在《數碼寶貝》立項之初,創作者們所想的,可能也就是如何把“數碼”“互聯網”等新時代產物實體化,並結合“暴龍機”,營造出一個現實與虛擬交叉的環境,並最終使《數碼寶貝》變成一個受孩子喜歡的企劃。

雖然這個企劃的目的達到了,誕生了《Butter-Fly》《Brave Heart》等經典曲目和“飛帽殺”等經典場景,但事實上,《數碼寶貝》動畫的本質依然是商業推廣動畫。而且,萬代和東映似乎過於心急將其IP價值變現了。

《數碼寶貝》早期在遊戲業績上還算不錯,也有著《數碼獸世界》這樣的“百萬級銷量作品”。要知道這部作品發售時,動畫還沒有開播。再加上衍生產品“暴龍機”的熱賣,許多人從《數碼寶貝》身上看到了《寶可夢》的影子。但是隨著萬代加入激烈的主機大戰,《數碼寶貝》系列遊戲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動畫無法帶動遊戲,形成了“三輸”的局面

90年代末萬代尚未和南夢宮合併,還擁有著雄厚的主機爭霸夢,萬代在1999年推出了WS主機。值得一提的是,WS主機的創始人之一就是Game Boy之父——橫井軍平,在任天堂工作期間,他也是宮本茂的導師。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既然是主機大戰,那麼遊戲陣容自然而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數碼寶貝》的遊戲就不幸成為了獨佔陣容中的一員。以當時的遊戲陣容來看,《數碼寶貝》很有可能是萬代試圖對抗《寶可夢》的一種方式。

在4年間,萬代整整為《數碼寶貝》在WS平臺上推出了超過10部遊戲,然而幾乎都沒有太高的熱度,即使當年動畫非常成功。WS主機全球300多萬的銷量實在是撐不起《數碼寶貝》。許多動畫的觀眾都抱怨“為什麼玩不到《數碼寶貝》的遊戲”,其實是因為平臺所限,甚至根本不知道《數碼寶貝》也有遊戲。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因為平臺所限,《數碼寶貝》在動畫在最火熱時也無法帶動遊戲

隨著WS主機的退場,《數碼寶貝》系列遊戲也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在2002年以後《數碼寶貝》的動畫熱度也逐漸下降。在國內,大多數人都只看過第一部的《數碼寶貝》。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肆意推翻設定,使得《數碼寶貝》系列遊戲的世界觀分崩離析。願意無腦掏錢的“核心玩家”在一次次被得罪後,似乎也不買賬了;而動畫情懷黨有相當一部分人甚至根本不願意為此花錢。(從《數碼寶貝》系列動畫來看,割裂感非常之強。最近推出的《數碼寶貝tri》由於無厘頭的劇情和再次崩壞的設定,讓許多觀眾感覺自己“上當了”。)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此後的幾年間萬代選擇在任天堂、索尼、微軟以及PC上繼續推出遊戲,在一直推出《數碼獸世界》續作同時還推出許多其他系列作品,諸如《數碼獸錦標賽》《數碼寶貝格鬥編年史》《數碼寶貝全明星大亂鬥等》,但是都反響平平。在2006年推出的《數碼寶貝物語》,是《數碼寶貝:賽博偵探 駭客記憶》的初代作品。2007年NDS上推出的《數碼寶貝物語 月光/日光》則是當時為數不多的閃光點,不過玩過本作的玩家不難發現,這部作品的玩法多多少少有點像《寶可夢》。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2013年PSP平臺推出的《數碼寶貝大冒險》,基本完整還原了第一部動畫+劇場版的全部劇情,還加入了除了雙主角外其他角色數碼獸的究極進化,也成為了《數碼寶貝》推出所有遊戲中,唯一一部照顧動畫粉絲的同時還廣受好評的(之前根據動畫劇情推出的遊戲基本都失敗了),也成為了《數碼寶貝》動畫改編遊戲的“絕唱”。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終於找到定位的《數碼寶貝》能否涅槃重生?

好在萬代並不會隨意拋棄IP,在《數碼寶貝》15週年的企劃後由“子供向”轉型為“成人向”。在人氣降低至冰點之後萬代依然推出《數碼獸世界-next 0rder-》和《數碼寶貝物語:網絡偵探 駭客追憶》。這兩個系列可以說是數碼獸系列遊戲的代表。《物語》是傳統的線性JRPG,《數碼獸世界》則更看重育成,採用了半自動的戰鬥方式,自由度極高。這兩部作品作為小眾粉絲向遊戲,也收穫了一定人氣。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數碼寶貝物語:網絡偵探 駭客追憶》的人設是安田典生。當初找到他來設計角色就是希望他能為《數碼寶貝》帶來一些“成人向”的畫風。安田典生曾作為觀眾觀看過《數碼寶貝》系列,所以他對《數碼寶貝》是有相當程度的瞭解的;負責本作音樂的是曾為《彈丸論破》設計音樂的高田雅史,在遊戲中的配樂突出了“電子數碼”這一主題。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萬代會拋棄《數碼寶貝》嗎?當然不會。如今《數碼寶貝物語:網絡偵探 駭客追憶》已經在Switch上正式發佈,這款遊戲完全採用原創劇情,你大可不必擔心自己對《數碼寶貝》一無所知從而玩不懂遊戲。在明年萬代南夢宮還將發佈新作《數碼寶貝:絕境求生》,從演示來看,這是一款戰棋類遊戲,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從遊戲的角度看,《數碼寶貝》系列遊戲已經完全走出了《寶可夢》的影子,從情懷中誕生了許多新的元素,由核心玩家撐起的原創劇情是無奈,也是進步。隨著國內玩具市場的發展,萬代推出的諸如Figure-rise系列拼裝以及超進化魂成品模型都有著不錯的銷量和口碑。

為什麼《數碼寶貝》沒能成為第二個《寶可夢》?

《數碼寶貝》依然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在未來能否玩到更多有趣的《數碼寶貝》遊戲,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對於《數碼寶貝》,你有怎樣的回憶呢?你希望玩到什麼樣的《數碼寶貝》遊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