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最美的名片,在這裡可以賞花賞月賞泉水,遊客都會來打卡


提到“濟南”,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趵突泉”,有多少人親身而至之前,早在小學時就已經跟著老舍先生的文章神遊了一次這裡。劉鳳誥的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用來描繪濟南再合適不過,而趵突泉,就是這城市的精華所在。

趵突泉自古以來天下聞名,來過的名人不勝枚舉,這其中排場最大、官位最高的,當數清朝康熙、乾隆兩位皇帝。泉邊的石碑上,存留了祖孫兩代皇帝的御筆,被稱為“雙御碑”。兩個皇帝同題一碑,數遍上下五千年,都是獨一無二的事。此碑陽面寫的“激湍”二字,為1684年康熙遊趵突泉時所題,碑陰面為乾隆第三次來趵突泉的題詩《再題趵突泉作》,以代祈雨文告。

親眼見到神往已久的趵突泉,很多人都覺得並沒有想象中震撼。聽當地人講,最早時,趵突泉泉水極盛,人還未走近,街面的石板就不停滲水,走到泉邊,鞋子早已溼透,而趵突泉更是騰起兩三米高,頗為壯觀。如今的泉水卻失去了當年奔湧升騰的意氣風發樣,而是如汩汩冒出的開水般平緩。究其原因,地下水開採過度、天氣乾旱、城建中泉水被填埋、淤塞等難逃其責,此前已有過趵突泉停噴的時期,如果繼續不以為意,也許過不了多久,這“天下第


盛夏時節的公園,深深淺淺,濃濃淡淡,晃眼望去,一片綠光。掩映在綠色當中的黃瓦亭子便是賞泉的最佳位置,名為觀瀾亭,其左右分立兩塊石碑,靠前刻有“趵突泉”三字的,為明人胡瓚宗書寫。靠後刻有“第一泉”三字的,清同治年間歷城王鍾霖書寫。

觀瀾亭原為北宋熙寧年間史學家劉詔庭院​中的建築物,名“檻泉亭”,後傾圮。現在的觀瀾亭始建於明代,整體樸素簡潔,憑欄可俯視“趵突騰空”。“觀瀾”二字為明嘉靖年間山東左布政使張欽題寫。

園子裡綠樹環繞,碧水長流,是一派多情的江南園林風光。處處小橋流水,垂柳輕搖,青瓦白牆怪石點綴其間,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畫卷,行走其間,時光好像流失得很慢,微風拂面,腳步也不由自主變得輕盈起來。

游魚自由地徜徉在碧波之中,享受泉水的甘甜,也攪碎了一池寧靜。大自然是天生的水墨畫家。清泉為畫板,柳影游魚如畫來。

順著小路蜿蜒而行,便到了李清照紀念堂。相傳李清照曾在漱玉泉邊居住,並完成了《漱玉詞》,紀念堂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千古第一才女”而設。

紀念堂中一片靜謐。李清照的雕像輕減清瘦,眉頭緊皺,既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惆悵,又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落寞。

濟南城的精華似都凝練於趵突泉的泉水中。清脆、悠長,清麗,如同濟南城的春茗一般,讓人回味良久。濟南人的精神也似乎都聚合在趵突泉的泉水中,驕傲、優雅、幽默,閒適中並存著活力與生機。

在這個泉水眾多的城市中,趵突泉被稱作濟南72泉之首,趵突泉公園也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特色園林。公園內除了趵突泉,還散落著大大小小30多個泉池,柳絮泉便是其中之一。柳絮泉因周圍多柳樹,泉中氣泡翻飛,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紛繁,如絮飛舞”而得名。

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品格和特性,生活在此的人們也潛移默化地被城市的氛圍沾染。有清泉湧動的地方,人心似乎來得分外澄淨。難怪老舍寫到濟南會那麼動情,元好問會有“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的句子。(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