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年輕時候的張曉帆(圖片由張曉帆女兒吳微提供)



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高高屹立在拉薩河谷的普陀羅山上,幾十裡外就能望見這座墟堡的金頂,紅白分明的外牆和一排排的窗戶。這座宮殿,是公元614年唐蕃聯姻,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後,藏王松贊干布“乃為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而興建的。經過多少朝代的培修擴建才成了今天的樣子。主樓十三層,高一百—十米,建築巍峨雄壯,金碧輝煌,宮裡的壁畫,雕塑等珍貴文物極多,是世界上有名的古建築和藝術寶庫之一。

這座世間少有的宮殿,最初是什麼人設計的呢?在青海湖畔的綠色草原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千多年以前,吐蕃藏王松贊干布,派他最聰明最能幹的大相祿東贊,到長安向唐太宗求親,唐太宗五難請婚使者,都被他機智地解決了,終於將文成公主迎娶進藏,為漢藏民族的團結和睦立了大功。他本來應該受到獎賞,可是由於奸臣的陷害,藏王反而開罪於他,挖去他的兩隻眼睛,把他充軍到青海湖邊上,永遠不准他再回故鄉。

想不到祿東贊滿肚子才華,還沒有能夠輔佐藏王治理好吐蕃,就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兩眼被挖去,什麼也看不見啦。生活沒有著落,只好挨門挨帳篷要飯。頭髮長了,沒有人幫他梳;皮襖破了,沒有人幫他補;他灰塵滿面,一身蝨子,穿著透了底的皮靴,—百天烤一百個火牆,一百天睡一百個枕頭,沿著青海湖流浪。知道的,雖然暗地裡同情他,但因為他是藏王的欽犯,都不敢接近他,最多悄悄送他點酥油、牛肉、奶渣什麼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叫化子哩。天天和祿東贊作伴的,除了打狗棍就是支鍋的石頭。他又悲憤又寂寞,一天到晚長吁短嘆,唸叨著這輩子還有沒有為國報效,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

那時吐蕃的京城剛從山南瓊吉遷到現在拉薩的地方。可這地方是—片沼澤,又緊靠大河,漲水淹得—片汪洋,水—退,到處是草堆爛泥,腳踩下去噗哧噗哧沒有底。在這樣的地方怎能打牆基、修房子、建築新城市呢?文成公主命她帶去的工匠,教老百姓開山採石,修起幾十里長的河堤,攔住洪水。然後,砍倒河谷裡數不清的紅柳樹,墊在草堆爛泥上,填平沼澤。可是,樹枝怎能墊得結實,怎能建造大樓?於是,公主脫下繡花鞋,把她去西藏路上落進鞋裡的泥沙,倒在沼澤地上,立刻變出一片沙土地,於是在上面修起了大昭寺、小昭寺、十二座神殿和無數的官員公館、百姓住房。她還把從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像,供在大昭寺中。並把這個城市取名“拉薩”,意思是“供奉神佛的地方”或“聖地。”

城市雖然修成了,可是公主住的地方仍然很狹窄,藏王過意不去,要為公主修—座天下最宏偉、最壯麗的宮殿,來表達他對公主的敬愛,表彰公主協助他治理國家的功勞。藏王向大臣們宣佈,他要修—座能最早見到太陽,最晚辭別月亮,一眼看得見幾十里外去長安的渡口,並要有九百九十九間房子的宮殿。大臣們一聽,你瞪著我,我瞪著你,像廟裡的泥像,聾了、啞了、傻了。誰也設計不了這個工程,誰也當不了這施工的總管。藏王很不高興便貼出告示,張榜招賢。說是誰能設計出這樣一座宮殿,就有重賞。

告示貼出去七七四十九天了,連一點音響都沒有。藏王非常生氣,心想:強大的吐蕃能征服四鄰各部族國家,國土寬得連鷹都飛不過去,怎麼就找不到一個能設計這樣宮殿的人呢!

這一天,藏王悶悶不樂地喝著青稞酒,心裡十分煩躁。公主已經猜透了藏王的心事,便笑著說道:“大王不必煩惱,再想想看,臣民裡面,定會有這樣人才的。”

藏王被提醒了,脫口說出了“祿東贊!”隨後,想了想,又把頭搖得像唸經會上的手鼓,悔恨地說:“當初,我不該憑一時的怒氣那樣重地處罰了他,現在再去找他,他哪會再為我效力?”

公主說:“這件事你就交給我來辦吧,我能讓他設計這座宮殿.不過,他設計好了,你得把他接回來,恢復他的爵祿。”

藏王聽了轉憂為喜說:“就依你的吧!”

公主從拉薩有學問的人中,挑選出兩個最年輕、最機伶、最有學問的格西①,仔細向他倆作了一番交代,然後把他倆打扮成朝佛學經的人,每人給一個糌粑口袋、一隻木碗、一隻轉經筒,一隻白色的海螺,就打發他倆上路了。

兩個格西來到青海湖邊上,一頂帳篷一頂帳篷地打聽。牧民們都奇怪,幹嗎像訪活佛轉世靈童那樣,找那個又老又瞎的叫化子?兩個格西繞青海湖走了三圈,最後終於找到了祿東贊。他倆立即上前打招呼:“阿囉②!你這流浪漢,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呢?”

很多年沒有聽見家鄉話了,祿東贊一聽有操家鄉口音的人招呼他,高興得不得了。他連忙站起來,彎腰鞠躬,指著三塊石頭上支的鐵鍋說:“遠方來的鄉親,您們要不嫌我的茶淡,就請您們停一停,告訴我一點家鄉的消息,好嗎?”兩個格西趕緊圍著火堆坐下來,拿出茶葉、酥油,糌粑,並自我介紹說,是去朝佛學經的,沒想到在這人煙稀少,語言難懂的大草原上,遇到了家鄉人,瞎眼睛的阿古③你想知道什麼儘管問吧!”

就這樣,祿東贊在他頂破帳篷下的篝火旁,和兩位鄉親攀談起家常來了。他先問藏王和公主安好嗎,又問祿東贊家的人是否都平安,再問拉薩的老百姓日子過得怎麼樣?要說的話有獐子毛那麼多,他們在一起接連說了三天三夜。

文成公主為吐蕃百姓做下的那些好事,以及藏王要修一座世間最宏偉壯麗的宮殿來酬答她的事,兩個格西當然也說到了。當他倆說到現今臣民中還沒有一個人能設計這座宮殿時,祿東贊禁不住仰天大笑起來,笑完了又哭,哭完了又笑。兩個格西假裝不知道他的底細,便故意問道“阿古啦,你笑什麼又哭什麼?”

祿東贊感嘆地說:“我笑強大的吐蕃竟沒有第二個能做這件事的人;我哭藏王雖然長了眼睛,卻和我—樣是個瞎子。”

兩個格西趁機拿話激他:“阿古啦,難道你有設計這座宮殿的本事麼? 還是不要笑吧,還是不要哭吧!”

祿東贊一下子生了氣說:“黃金即使埋在地下千年,挖出來仍然不會變色。別那麼小看人,這有什麼難的!”接著,他就把自己的設想滔滔不絕地說給他倆聽。說著說著,祿東贊忽然警覺起來:這兩個是什麼人、為什麼對這件事感興趣?該不會是藏王派來的吧? 想到這裡,立刻停住不往下說了。

兩個格西牢記公主的囑咐,耐住性子問祿東贊:“為什麼不說了。”又再三申明:“我們出門朝佛,就是來見世面求學問的,請老阿古一定把話說完,好讓我們長點見識。”

禁不住兩個格西再三解釋、請求,祿東贊便把他倆叫到跟前,—個一個從頭摸到腳,先摸他們額頭上有沒有叩長頭撞下的青包,手板上有沒有叩長頭擦破的傷痕,腳底下有沒有走長路磨起的老繭;又摸他們是不是穿的粗氆氌;再摸他們帶了些什麼東西,有沒有筆墨紙硯。摸完以後,沒發現一點可疑的地方。而且這兩個人很年輕,嘴唇上連點絨毛也沒有,不像那種老謀深算的人。

但祿東贊還有點不放心,又叫兩人把雙手伸出來,讓他緊緊捉住,這樣,祿東贊才放心大膽地繼續往下說:“依我的想法,應該把這宮殿修在拉薩西面的普陀羅山上面,南背北依著山勢,用北山的石頭—層層往上砌,像級數最多的浮圖那樣也修十三層,一直砌到山頂。那麼,這座宮殿就是拉薩壩子最高的地方了,每天能最早見到太陽,最晚辭別月亮;不但能看見東西兩個去長安的渡口,還能把四面八方的村莊林卡、寺廟、牧場望得清清楚楚;不僅要修足九百九十九間殿房,還要在最高處多修一間,湊成—千的整數,把那裡作為臣下叩見藏王和公主的地方。將來他們晏駕以後,在那間殿房裡為他們塑造金身,以盡我做臣子的心意……至於建築材料怎麼籌辦,工程怎麼組織進行,祿東贊也都一—說了。

他以為捉住兩人的手,他們有天大本事也沒法記下他的話.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兩個格西的腳也能寫字。他倆擰開轉經筒,—個裡面裝著飽浸墨汁的羊毛,—個裡面裝著藏紙和竹筆,倆人用腳趾夾住筆桿,邊聽邊將緊要的地方記錄了下一來,祿東贊僅管聰明絕頂,可是眼睛看不見,到底讓他倆把話記錄去啦。

兩個格西回到拉薩後,整理出一份完善的設計方案,獻給了藏王。藏王根據祿東讚的設計在普陀羅山上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世間少有的宏偉宮殿,就是今天的布達拉宮,布達拉,即普陀羅的音譯。

後來藏王是不是接回了祿東贊,昭雪了他的冤枉,這事可就不太清楚啦。但是有一點,歷史記載祿東贊祖孫三代都擔任吐蕃大相的職務,看來藏王對待他,是依照了對公主的許諾辦的。

注:①格西——喇嘛教的一種學位,猶如博士學士。

②阿囉——拉薩話“喂”的意思。

③阿古——拉薩 話叔叔。

(發表於《旅遊天府》1983年第2期)


老西藏:傾聽一位十八軍女戰士為你講訴布達拉宮傳說


張曉帆,原名張慶餘,四川省邛崍市人,出生於一個民主人士家庭。1951年1月即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8軍文工團做美術工作,同年3月進軍西藏,10月到達拉薩。在藏工作30餘年。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一生勤學好問自學成才,曾先後在《西藏日報》副刊、《民間文學》《四川文藝》《西藏文藝》《巴蜀風》等報刊上發表小說散文及民間文學作品等數十篇,比較重要的有:《地上彩虹》《易貢湖》《楊瓊瑪》《雪蓮花是怎樣開放的》《地下春秋》《野人迷蹤》《微雨觀青海》《古僰國漫記》等篇,又於西藏和平解放50週年之際,書寫多篇回憶當年進軍西藏戰鬥生活的散文回憶錄。於1980年由西藏單位商調到四川科協《科學文藝》雜誌做編輯;1982年調四川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做“三套集成”編輯;1993年退休。已先後出版了五本文集,共計百萬字,至今仍然筆耕不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