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人取名的民間習俗,有三個字太奇葩,外地人表示接受不了

今天來講一個輕鬆的話題,關於湛江取名的趣事。平時我們填簡歷,在姓名這一欄旁邊,往往有個“曾用名”,很多人覺得這一項沒用,但對我們湛江人來說,曾用名一欄都不夠!因為一般來說,湛江人(特別是男人)會有三個名:一個常用名,一個小名,一個族譜名。其中常用名是最重要的,身份證名字可能與常用名不一樣;小名可能不止一個,多是父母和村人使用;族譜名一般是非公開的,三字中,會有一個字是輩份字,比如“連星騰雲飛”,就是連續五代的輩份字。

湛江人取名的民間習俗,有三個字太奇葩,外地人表示接受不了

湛江人的常用名有一個特色,別的地方少見。湛江的民間信仰多元化,有信奉媽姐(又稱天妃、天后、婆奶)、康公(又稱康皇、康公)、關公、觀音、羅侯王、華光大帝、土地公、班公等,據說名字中加入神的名,會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健康。

我本來有一個名,因小學時有一次意外和一場大病,我爸就去村裡的康班廟向班公祈福,給我改了個名字,叫“班仁”,意思是認班公作“契爺”(乾爹),希望班公能保佑我。後來,不知是不是改名的原因,自此後身體就好多了,到現在感冒都很少有。後來由於要與戶口上名字一致,我又用回了原來的名字。

湛江契班公的人不算多,大多是康(契康公)、觀(契觀音)、關(契關公)、華(契華光)、土(契土地公)、羅(契羅侯王)、廣(飛將軍李廣)……還有一些特別的契。比如雷州一位朋友說,她妹妹叫“井生”,因為算命先生說她命硬,要認井當父母,不然她會克父母。認了井為父母后,她父親過年過節就去井邊祭拜。同理,還有契月亮的叫“月生”,契溪河池塘的叫“水生”,契田的叫“田生”,契石頭的叫“石生”等。

湛江起名字的民間風俗中,有三個字最讓外地人難以理解——

首先就是雷州男人的“妃”字,外地朋友認為男人名字中間加一個妃字,太女性化,且妃字是指皇帝的妾室,用於名字簡直不可思議。我以前做過一個搞笑視頻《妃顯與妃松》,就是指一個聰明仔和一個傻仔的意思。“妃”字在雷州話中與白話中的“亞”、普通話中的“阿”一樣都是發音詞,常用於孩子的小名,但身份證名帶“妃”字的也不少。有的地方將媽祖稱為“天妃”,這些地方人名中的“妃”字也有契媽祖的意思。

其次是“土”字。一位外地媳婦回老家登記人口,填寫老公名時,工作人員不敢相信有人名字裡有個“土”字,問了幾次:“不可能是土吧?應該是士吧?哪有人說自己土的?”他們哪裡會想到,在湛江,“陳土福”、“李土壽”、“黃土養”、“梁土旺”、“林土金”……這樣的名字一抓一大把,都是契土地公的。

而在遂溪,土地公又稱境主公,所以契土地公的人名字中多有一個“境”字或諧音“景”字,比如我哥的名字就叫“景華”,以前以為是我爸隨意給他取的一個名字,看來也頗有深意。

湛江人取名的民間習俗,有三個字太奇葩,外地人表示接受不了

湛江民間信奉的土地公婆

還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字,令北方的朋友很難接受!湛江有些小孩,家人認為他命中缺火,或是契太陽,就取了個日字,如“陳日強”,“吳日生”、“梁日來”等,但某些地區的北方朋友認為“日”字是髒話,平時都無法說出口的,更不能作為名字!在這裡我就只能呵呵呵呵呵了。

契神名的風俗主要起源於吳川坡頭一帶,在雷州文化中,另有一種說法是——康、觀、境、日、月、廣、水等名字與生辰八字有關,是由算命先生算出來的。這方面由於比較專業,我瞭解得不多,大家可以補充。

湛江地處粵西,不管是講吳川話還是講雷州話的人群,都受廣府文化影響嚴重,所以與整個廣東一樣,男性名字比較喜歡用豪、旺、發、福、盛、金、富、壽、錦、龍等好意頭的字。農村取名字,如果兄弟多的,一般會將名字中的一個字連起來,組成一定的意義。如兩兄弟的,哥哥叫“文”,弟弟就叫“武”。三兄弟,就分別叫“福祿壽”。比較典型的是《外地媳婦本地郎》中的“光宗耀祖”四兄弟,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廣東人名字中經常會用到的“祖”字,在北方也很少見,表現了廣東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湛江農村女性的名字,用得最多的可能是一個“妹”字。“大妹”、“二妹”、“三妹”、“細妹”、“小妹”、“X妹”這些不正規的名字公然出現在身份證上。在廣東的女性官員或是女企業家中,名字中帶有“妹”字的也有好幾個。另外,由於傳統重男輕女思想,有些農村女孩也叫“招娣”、“引娣”、“帶娣”、“來娣”、“夢娣”等。如果是講白話的地區,也用一個含蓄的名字“韻儀”(意為“搵兒”)。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不合理的傳統文化也逐漸被家長和女孩自己廢棄,湛江叫什麼娣的女孩,很多長大後自己改了名。

湛江人取名的民間習俗,有三個字太奇葩,外地人表示接受不了

農村的姐姐與弟弟們

在湛江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很多男孩的小名也叫什麼妹。比如父母稱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叫“妹”,哥哥姐姐也可以稱弟弟、妹妹為“妹”。弟弟長大後,就被稱為“妹哥”,老了被稱為“妹爺”。飛鳥哥有兩個小名,一個叫做“馬仔”,意思是他比較調皮,又屬馬。另一個小名就叫做“妹子”。聽老人家說,以前普遍認為男孩比女孩金貴,容易夭折,所以小名叫做“妹”,讓來索命的小鬼誤認為是女孩而放他一馬。

湛江靠海吃海,海洋文化對湛江人取名影響很大。很多人就叫“海仔”、“蝦仔”、“蝦公”、“蝦女”、“蟹仔”、“蝦蠓”、“阿弄”(吳川話,一種海洋生物)等,這些小小的海鮮,寓意著孩子的可愛,生命力頑強。而直接叫海的名字的更多,如亞海、海生、海養、海強、海富、海英、海霞、海燕……很多。

狗也是湛江人比較熟悉的家畜,“狗仔(狗子)”、“狗妹”、“狗八”(命硬的意思)在農村也不少。有狗就有貓,貓有九命的好意頭,因此有的小孩小名就叫“喵”。季節也是名字中常用的,如“春生”、“秋生”,但“冬生”極少,因為湛江只有三個季節。“夏生”好像也很少?可能白話黎話都不好聽,一般演變為“炎生”或“日生”。

還有一些農村小孩的小名是根據長相或性格來說的,比如眼睛小就叫“眯眼”,頭髮黃就叫“黃毛”,說話晚就叫“啞佬 ”。貪吃的就叫“老鼠”或“蟑螂”。還有個小孩,他媽做農活的時候肚子痛,上廁所把他生出來了,他的小名就叫“屎缸”。

湛江人取名的民間習俗,有三個字太奇葩,外地人表示接受不了

調皮的農村儂仔

總之小孩子的名字不能叫得太好,農村人迷信,覺得用相反的意思能保護他們。雷州有條村,村裡有三個帥哥,小名分別叫“貌”、“勒”、“醜”,都是醜八怪的意思。而有些漂亮女孩的小名叫“嗎鼻(塌鼻樑)”,從小叫到大。還有叫“流尿”或是“赤子”的,一般是指最小的男孩。叫“妃拾”、“路拾”和“撿來”的也有,說是名字越賤越好養。

反而真正條件不太好的小孩,名字就要吉利漂亮,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比如一個多病的小孩叫“福子”,一個醜醜的女孩叫“月季”,不少窮人家的女孩叫“金鳳”“玉鳳”等。

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大普查,查出有些農村小孩沒上戶口,甚至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加之生得多,父母沒啥文化,就蝦蝦狗狗、弟弟妹妹、老大老二隨便叫著。戶籍一邊上門登記,一邊給人取名字。比如我弟那時候就沒有名字,戶籍問叫什麼名,我媽說就叫“阿弟”,戶籍說叫這個名的太多了太亂,現在是春天,就叫“春弟”吧。還有一位吳川的工程老闆,人口普查時,他爸不在家。他媽就把小名報上去了,於是“福仔”、“蝦仔”、“小妹”都成了戶口名。後來又想辦法去改,很麻煩。

那時登記出生年月,由於父親一般在外忙著掙錢,就由戶籍向留守帶娃的家庭婦女瞭解情況。有些家庭婦女沒文化,不知道陽曆是什麼,也記不清農曆,只大約記得孩子屬什麼,什麼季節生的。戶籍就只能隨便寫,搞得很多人實際出身時間與戶口不合,甚至差上好幾歲,身份證上出生年月不準這個情況在湛江估計可以達到80%以上。

以上是湛江比較傳統的取名文化,到了六七十年代,湛江人的起名很多加入了時代特色。比如一位朋友的爺爺是村幹部,他五個兒子的名字分別叫黨、擁、護、群、眾。因為他是共產黨員,他最大的願望就是五個兒子心向黨,幫助老百姓。後來五兄弟一個當兵,一個當老師,一個當漁民,一個當村官,一個唱雷劇,雖然工作平凡,但爺爺都很滿意,覺得是為人民服務。對了,還有個女兒,就叫“群英”,比五個兒子還有出息,成了一名女企業家。

湛江人取名的民間習俗,有三個字太奇葩,外地人表示接受不了

淳樸的勞動人民

那時候,“建國”、“偉國”、“衛國”、“國強”、“國和”等愛國名字出現了很多,而表現個人追求和品質的,如“志雄”、“志強”、“偉強”、“家業”、“淑英”、“惠蘭”這些名字從100年前起,就長盛不衰了,什麼時代什麼地區都通用。在我個人的印象中,湛江因陳李為大姓,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男人叫做“陳某強”和“李某強”的數量最多。網友補充,湛江名字中有“偉”字的人也特別多,男女都有,我認為也是那個時代的特色,對偉人的崇拜已經深入民心。

飛鳥哥每次回憶起自己改名的經歷,都覺得很慶幸。他的出生證上的名字叫紅衛兵的“紅衛”,因為當時剛文革剛開始,搞得如火如荼,父親受到影響,便應景取了這個名。其實平時都不用,父母和村人只叫他小名“馬仔”或是“妹子”。讀小學時,他母親帶他去報名,老師問小孩叫啥?母親說叫亞紅,好在老師還不錯,看見是個男孩就改成亞鴻。到了四年級,飛鳥哥嫌亞字不好聽,擅自改成單字“鴻”,後來人口普查就上報了這個好聽名字,總算為自己作了個主。

總之,湛江人的名字文化跟當地的風土人情息息相關,雖然外地的朋友不理解,但大家仍然保留著這些習俗,寄託著父母對孩子的希望,表達著對孩子的愛護。不過,到了八九十年代,隨著農村的城市化進程,湛江人給孩子取名字逐漸洋氣了,逐漸港臺化,子軒、子涵、梓棋、嘉欣等名字一抓一大把,看似不俗,重名的卻相當多。

由於篇幅關係,今天就拋磚引玉講到這裡。你還知道哪些民間起名的習俗或是有趣的人名?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喔。另,由於採訪了多人,方言發音不同,可能文中有一定的錯漏,歡迎指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