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開始了“佛系”生活!中國進入“低慾望社會”?

前言:很多朋友希望有一個好的指標來輔助選股,現有一份“抄底神器”指標(附使用說明),如需領取該指標可留言,工作人員看到後會及時回覆!

最近,不少人在質疑,許多90後開始了“佛系”生活,是不是中國已經進入了“低慾望社會”?

消費升級仍是大趨勢

所謂“低慾望社會”,提出者是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戰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源於日本的後泡沫經濟時代開始,出現一種消費低迷現象,被稱為“低慾望社會”。

具體而言,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不僅是中老年人遭受沉重打擊,年輕一代也迎來了巨大轉變。在這種情勢下,社會流動性進一步緊縮,對經濟自然呈現負面影響。國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資產,企業也有高額的內部儲備金,但消費低迷。即便日本政府推出貨幣寬鬆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促進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如安倍的“三支箭”,依然難以激活市場。

90後開始了“佛系”生活!中國進入“低慾望社會”?

▲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

從目前中國的經濟基本狀況看來,並未形成所謂“低慾望社會”。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週”中,“名山大川”和旅遊勝地在黃金週顯示出極度的人滿為患。整個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各種消費數據也是驚人。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

如果說“黃金週”是有假期、愛國主義情懷、歷史文化因素的“加持”,那麼去看看普通消費市場,“亮點”依然能讓人為之咋舌。

比如,與體育鍛煉相關的消費市場最近幾年一直很火熱。2019年西安、成都國際馬拉松賽報名火爆,十幾分鍾就報名過萬。北京馬拉松一向“中籤難”,上海馬拉松也是“一額難求”。

如果說大城市馬拉松賽“排隊”是常態的話,現在一些並不那麼出名的城市馬拉松,也異常火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人們的消費意向正在轉向“健康”。當中年男人們的苦惱已經從“清苦”轉向了“油膩”,對健康的追求是當前消費升級的一個主要方向。

公眾對教育的消費從來熱情高漲。另一個擠爆互聯網的報名是劍橋英語考試。6月26日上午10點,劍橋通用五級考試網站開放了2019年10月19日KET和PET校園版考試網上報名的通道,短短几分鐘,考點便顯示報名人數已滿。

名額秒殺、網站癱瘓,讓人不得不感嘆,消費的另一個風口,絕對是教育無疑。當然,這裡面既有中國人重視教育的基因在,有消費升級的動因在,也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所在。

因此,無論如何,消費升級確實存在,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認清新時期消費升級的走向。

文化越來越成為消費升級重頭

首先,在經歷過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和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後,我們的確曾經進入一個“新消費主義”的階段。新金融工具的繁盛、貨幣量化寬鬆的全球環境、從國家到個人不斷的加槓桿,都帶來了大量的“造富效應”。從而,引導許多青少年追求高消費、提前消費等的盲目潮流,也讓我們看到大量的“炫富一族”在社交媒體上“曬名牌”“曬跑車”等。

但目前這個階段進入了尾聲。一方面,貨幣“開閘放水”時代的危害讓人們對之越來越警惕,“去槓桿”“穩槓桿”成為市場主流,“造富效應”正在退場;另一方面,單純物質增加帶來的“幸福感”是否能夠長久持續,新一代年輕人也在不斷反思,提倡環保、創新、奮鬥等,開始成為年輕人的共識。這種“慾望降低”,其實是更加理性的表現。

此外,實際上,“消費升級”的內涵正在逐漸被豐富和不斷在轉向。除了產品種類數量和品質質量的“升級”外,消費者的需求已經開始更多轉移到對產品及服務的外加涵義要求上來。

無論是健康消費、教育消費或是其他,文化越來越成為消費升級的重頭。除了一些明顯的文化類商品,如今年大賣的電影《哪吒》外,我們更該關注一些普通商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因素和元素。

在物質消費已經比較充足以及對消費主義的反思又興起的背景下,消費者或將更加註重商品和服務的文化內涵,其稀缺性、獨特性、個性化表達是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所需要的。

比如,從流行歌曲中,我們更容易理解文化需求的變遷。李谷一的《鄉戀》之前,歌曲中多是“大江大海大世界”;而80年代後開始,歌曲多為“小情小愛小生活”;到如今,嘻哈抬頭、搖滾翻身,“至情至性至自由”成為賣點。

▲《哪吒》超《復聯4》 中國影史票房前三被國產片包攬。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警惕分配不公而導致的“低慾望”抬頭

當然也必須警惕,消費中的“分化”現象也隨著經濟發展而日趨明顯。中汽協數據顯示,1-8月乘用車累計銷量1332.2萬輛,同比減少12.3%。中國車市仍處於凜冬。與此同時,豪華車巨頭前三季度的銷售數據卻都十分靚麗,正在逆勢成長。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在全球依然佔有巨大份額和良好漲勢,而社會零售消費增長並不完全同步。

從日本“低慾望社會”的例子中,我們能夠看到,資產泡沫產生,帶來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衡,正是“低慾望”產生的原因。

在一個“低慾望社會”中,生育率持續走低,人們不想再更多擔負生育、養育的責任;年輕人不願意承擔風險,對於揹負沉重的房貸等獨立購屋意願下降;年輕人也不願意吃苦,甚至寧可降低成功欲和物慾;老齡化社會來臨,而老年人則對未來感到不安。年輕人不敢想象自己的老年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因此拼命儲蓄,不願消費。這些情況以後是不是也會在中國社會存在,值得警惕。

世易時移,當前,跟上新時期消費升級的步伐,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既要加快供給轉型升級,為消費升級個性化的新需求服務,共同創造出更順暢的供需關係和更廣闊、更舒適的市場,也要在民生保障、資源分配不平衡上作出更多調整,保持市場和社會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投資的常識有哪些?

1承認自己的無知

投資和做人一樣,要誠實,對自己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承認自己的無知,抓住自己的能做到的就已經足夠。

世界上的事情分兩種,一種是能懂的,另一種是不懂得;投資的公司也是分兩種,一種是可以理解的,另一種是不可以理解的。我們只需從可以看懂的公司裡尋找認為收益高的企業來投資就足夠了。

認識自己的不足,在能力圈內行事。正所謂投資需要知道的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裡,投資邊界至關重要。

2在有魚的地方釣魚

能夠數到10的馬並不能成為一個數學家。在同類中已很優秀,但是沒法與其他的物種比較。

類比到投資公司上來說,行業與行業之間天然有分別。

有的行業產品無差異化,門檻低,競爭激勵,以至於行業所有的企業都只有微薄的利潤;有的行業壁壘高,產品差異性強,有定價權,所有的企業都活的不錯。

釣魚要找魚多的地方,投資企業要找能持續創造充沛自由現金流的企業。

3集中投資,優秀的機會並不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優秀的公司也是有限的。所以要集中精力研究優秀的公司,等待機會當機會來臨時,要敢於買入。

分散投資並不是分散風險,而是分散了精力,擴大了風險。

4投資優秀公司

買入優秀偉大的企業遠勝過買入低估平庸的企業。

因為低估而買出,則需要等待估值迴歸賣出。買入低估的平庸的企業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市場先生,只能忍受市場先生的暴躁與瘋狂。而且平庸的企業總是會爆出各類的問題。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不用考慮賣出問題,不用考慮市場情緒。

5找一英尺欄杆

投資的一個重要常識之一是,投資收益與所投資標的的難度並不成正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我們只需找可以輕鬆跨過的那些一英尺欄杆就可以了。

6不要低估市場的愚蠢

市場有效嗎?只要市場存在,這個問題會一直爭論下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