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皮包水”,是揚州特色早茶的形象化包裝。

外地遊客到揚州,徜徉於古色古香大街小巷,或者乘坐的士三輪,揚州市民都願意推介許多關於揚州的許多老掉牙的故事。說者滔滔不絕,不厭其煩。

但是,聽多了也覺得納悶:瓊花只有煙花三月才開,二十四橋究竟在什麼位置至今無法考證,鑑真和尚早已經圓寂千載,鹽商們用鹽堆砌白塔純屬戲說,揚州八怪也就剩下那幾幅古畫,揚州的美人有多麼養眼,則要去曲折巷陌裡費力地探詢。當然,他們還會隆重推出,老街得勝橋的富春茶社,護城河畔的冶春茶社......建議你去享受一次源遠流長的、經典的“皮包水”。

揚州的許多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世界上很少有哪個城市,像揚州一樣擁有許多美好的傳說。揚州就這麼活在傳說中。傳說愈久遠,傳說愈多,就愈神奇美麗,愈依賴於想象力,這不啻為揚州的最大特色。

惟揚州早茶這“皮包水”,能夠把歷史烙印與饕餮大餐,精彩地合二為一。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歲月的標本---從新城區去老富春吃早茶,一定要經過文昌路。這是揚州城東西軸線的通衢大道。

深秋清晨,城市初醒。碧空如洗,車水馬龍。

揚州老城的商業中心“文昌商圈”的標誌性建築---文昌閣。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距今434年)。

古風浩蕩,新老兼容。

古建築依舊精神煥發,新樓宇不乏蒼老韻味,這就是揚州的奇妙之處。若干年來亂拆亂建在揚州沒有市場,名勝古蹟周圍的建築高度嚴格控制,市區的主幹道主動為古建築讓道......所以有了新老和諧並存的城市風貌。

僅僅這一條穿越老城的文昌路,就有唐代磚塔、宋代古井、元代銀杏、明代閣樓、清代衙門......號稱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廣陵老街---深秋早上,寒意襲人。我一路趕往久負盛名的富春茶社,陪同外地客商,品嚐揚州早茶。因為古城的過往客人,都以品嚐富春茶點為莫大享受。

舊時的揚州,是一個繁華富庶的商業消費城市,民間素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之說。其實就是過著一種早上喝茶吃早點,下午沐浴泡澡堂的舒適悠閒生活。是一種民間俚語。

傳說揚州人會享受,揚州人會吃,有“生在蘇杭,吃在淮揚”的說法。揚州早點,蜚聲中外。

但是,看看路上早起匆匆趕路的市民,顯然他們並不那麼悠閒。

“為了生活,我們四處奔波......”是生活節奏加快之無暇消受,還是金融危機抑制了消費慾望,那麼“水包皮”這樣的傳說又緣何而起呢?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古巷縱深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時空凝固的院落---老街有許多陳舊院落,顯得凋敝凌亂。

地上鋪設的花崗岩方形柱基,該算是幾百年壽命的歷史文物吧。

它們靜臥在那裡,一年又一年,一代一代的男女老少從上面走過.......粗糙凝重的石塊,默默向世人講述著古城滄海桑田的變遷。

21世紀的今天,我們驀然走回這樣的院落,為荒蕪頹敗感到驚詫。

走出老屋的我們,足跡已經踏遍全球。谷歌搜索能夠找到這個星球的每個角落。但是,困惑我們的卻是那強大的引擎,始終搜索不到故園那般淡定靜謐的氛圍。

我們還是忍不住頻頻回首,因為那磚石下面,埋藏有我們祖先的故事和我們貧乏而無憂的童年。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啊,古老新鮮的太陽終於照進來了!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蘿蔔藝術品---揚州老巷子的上空,時常晾曬著一串串透明的蘿蔔乾。

醃製蘿蔔乾這樣的活,我小時候就幹過。

深秋來臨,在母親的帶領下,洗去蘿蔔上的泥,切開,一層層用鹽撒上,用大塊的石頭往上一壓,數天後清澈的鹽滷就晶亮晶亮地漫溢上來了。

約莫要三四天時間,蘿蔔塊已經醃製成半透明的了,往太陽下面一照與那白玉差不多。撈出用縫棉被的棉線穿上,形狀就像很大的白蘭花花環。那花瓣酷似漢白玉雕刻而成,老街的上空平添一抹亮色。

晾曬大約一個星期,再把那鹽滷燒開,把蘿蔔乾燙一下,俗稱“燙滷”,等於是洗去塵埃,再撒上生薑米和五香粉,往小口罈子裡裝滿、搗實、封口。

冬至來臨,北風呼嘯而至的時候,輕輕打開罈子封口,那滿屋的香味啊,早就把你的讒蟲勾引出來咧!

蘿蔔乾畢竟太普通了,但是揚州人這樣精細的製作,使那粗茶淡飯有了別樣的香甜。也才有了皮包水的美食。

不管怎樣,揚州人講究吃,那是肯定的了。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古巷秋韻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老街坊與小狗狗---老哥倆約莫有七八十歲了,屬於現今社會階層中那種最最普通的退休老人。是我們老年型社會的縮影。

僅憑他們那點退休金,是不能經常去那富春一類茶館享受“皮包水”的。

他們賦閒多年了,可以很奢侈地消費時光,習慣於過程式化的生活:吃自家簡單的早飯,老城區、老房子、老夥計,曬那暖融融的老太陽,在那老樹影子的襯托下,絮絮叨叨說起那曾經以往、天南海北、家長裡短的老話題......

他們不約而同注意欣賞著小狗狗:沐浴著燦爛朝陽、渾身潔白的小狗狗,朝氣蓬勃、憨態可掬的樣子,一定喚醒了他們那久已沉睡的遙遠記憶,他們都曾經是莽撞少年,有過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

我們都會老的。我更願意走進他們溫暖而寂寞的內心世界。

一幅恬靜和諧的古城市井風情畫。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鱗次櫛比的女兒牆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宋代老井---歲月的深深皺褶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市井古巷---概念上的享受“皮包水”的地方,除了富春包子揚州還有許多百年老店,有冶春擅長的蒸餃、共和春的鍋貼餃面、九如分座等,不知名的小店像星星散落在揚州各個角落。

富春茶社,是唯一還深藏在小巷子裡面的老字號。

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外地來客總是要在幾百米外下車,不厭其煩地被熱心的揚州人引領著,摩肩接踵地步行從老街尋訪進入老巷子。

蒸籠還是那蒸籠,包子還是那包子,老富春點心的味道究竟有多奇妙?不管城市如何發展,不管交通如何不便,百年老店堅韌不拔、不離不棄地隱身於老街巷裡面,似乎故意地猶抱琵琶......。其實,這不啻是一個歷史飲食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剛性標籤”。

這該是揚州人的大智慧!

巷子口兩邊的小攤子大多是賣揚州特產及雜貨的小店,賣得最多的就是揚州著名的“三把刀”,即剃頭刀,修腳刀和菜刀。分別代表著古代揚州的美髮、沐浴和餐飲行業。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好奇的鷯哥---它的毛色油亮,虹膜閃耀著高貴的金色,很有精神頭,斜著頭瞅著外來客。

老樹丫上懸掛的鳥籠、古老巷陌、錯落舊屋、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漸次的買賣交易聲構成一切古舊舒緩的世俗風景,時光在此刻倒流,恍惚又是18世紀......

揚州明清時期的消費習慣,是如何形成和定位的,皮包水是怎麼流行又傳承下來的,我們必須要提到揚州的鹽商。

乾隆37年即1772年,距今兩百多年前的揚州,有人口50萬,世界第六。揚州上繳的鹽稅,佔朝廷財政收入四分之一強,居然佔到全球GDP總量的8%。哈,份額超過21世紀的中國。

文化的繁盛,一定是由經濟的強勁發展支撐的!

富有的鹽商群體,雄踞揚州三百多年。逐漸形成了巨大的消費需求與獨特的消費方式,社會也隨之構建了相關產業和專業化的供應鏈:

鹽商講究園在家中,家在園中,於是園林建築市場配套發育紮根,各種盆景園藝能工巧匠聚集揚州;

鹽商喜歡觀戲聽書,揚州評話、戲曲藝術就發達,戲園子眾多;

鹽商要講究室內擺設、營造書香氛圍乃至巴結官僚,揚州玉器和漆器業便蓬勃發展;

鹽商講究養尊處優、食不厭精,淮揚菜和揚州點心便遠近聞名。至今揚州大學還是全國培養烹飪高級專業人才的主要基地;

揚州的茶館和澡堂、揚州的妓院和香粉,揚州書畫和八怪......都與鹽商有著密切關係。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揚州鹽商的老宅子---像這樣滄桑斑駁的建築,裡面還有許多市民居住,在揚州老城區比比皆是。

明清時期,揚州的富豪和中產階級多了,遷客騷人乃至豪門閒人便在街上大行其道,進出消費場所。什麼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沐浴)便成為時尚。鹽商們也從附庸風雅開始,逐漸受到儒家思想文化和中華悠久文明的薰陶,世世代代,量變質變,鹽商乃至鹽商家族的思想素質與藝術修養得到了提升。

巨大的物質財富為他們由富人演變為真正的儒商,作了重要的鋪墊,起到了孵化器作用。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奠基人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有:“富人只是從大量的產品中選用了最貴重和最中意的東西,富人消費的東西從量上來說,比窮人多不了多少。”這就如同當今社會上“日食三餐,夜臥一榻”的說法。

雖然富人的消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他們不自覺地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拽著,拉動內需,充當了社會的“就業發動機”。

幾百年,白駒過隙,彈指一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歷史悄悄地把許多東西複製好並霎時激活:我們現今最敏感的關鍵詞居然就是拉動內需、促進就業。而消費主體不是鹽商而已。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百年老店---終於到了揚州富春,當屬揚州皮包水的聖殿。

不過,這裡已經在原址翻建過。

記得小時候父母帶我們來吃包子,還是舊式的青磚黛瓦小平房......

史書記載,三百年前的揚州有錢人很多,他們過盡了悠閒自在的享樂生活。

每天早晨就進茶社,甚至毛巾牙刷都寄放在那裡,他們三兩成坐,慢慢地喝,慢慢地吃,再慢慢地聊,直到中午。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秀色可餐---揚州包子特別講究色香味形,有著很大的學問。例如每隻包子的皺褶最少為24道,包子的收口形狀必須像鯽魚嘴,外形需圓整飽滿看上去像荸薺狀的圓鼓。

這是蟹黃肉包。

聰明的揚州人在製作的時候,有意讓包子的口敞著。蒸熟以後那黃亮的湯汁便溢將出來,老揚州一眼就能辨識,那濃郁的河蟹鮮味,令人大快朵頤,齒頰留香。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揚州包子的代表作---三丁包子,號稱“天下一品”。

仔細地看,那圓溜溜的肚子下面,有鮮美無比的湯汁漸次滲出,全然沒有了蟹黃包的那種金黃,呈現出類似天然琥珀的色澤。

揚州富春獨家配製的“魁龍珠”茶,取色、香、味之特色香飄百年;“三丁包”“蟹黃包”榮獲全國“金鼎獎”,其中“三丁包”被譽為“天下一品”。“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堪稱“揚州雙絕”。還有其它店家的眾多點心、小吃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和“中國名點”......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翡翠燒賣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千層油糕與筍肉蒸餃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也是風景---坐下來,看著一份小小的燙乾絲,工藝品一樣,不忍下箸。

同時,不由讚歎揚州人的精緻。

用優質大豆,製成特有的豆乾,用刀批成二十多張薄片,再切成細細的絲,用清水泡、用開水燙幾遍,拌以薑絲、海米、青蒜花等調料,再淋以富春特製的麻油等......

揚州的大幹子很便宜,菜市場上的師傅都可以免費給顧客切乾絲,儘管現在豆製品價格翻了好幾個翻,但那家常燙乾絲不用那麼考究,招待親朋,其成本也是相對便宜的。

富春的包子,單獨買回去吃的那種叫“雜食”,是一種花色品種的組合,價格也不算貴。自己隨便泡點綠茶,一個愜意的週末就這樣開始了。

這就是普通揚州工薪階層的口福。

我們發現富春包子無論口味與營養都在比薩餅之上,至今風靡全球的揚州炒飯,是世界最早期的快餐,那時什麼肯德基、麥當勞尚未問世。那些膾炙人口的揚州三頭宴、紅樓宴等等,僅僅聽了就令人咽口水......

豆乾、雞魚肉蛋和麵粉......極其普通乃至低檔的原料,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經典名點名菜,就是淮揚點心菜餚的過人之處。

揚州人真的有點石成金的神奇本領嗎?我們在讚歎驚奇之餘,發現這來源於孜孜不倦的工藝研究與技術創新,反映了揚州人世世代代講究細節、追求完美的生活態度。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兼收幷蓄的“魁龍珠”茶---是揚州的茶中名品,富春的“魁龍珠”是用安徽的魁針、杭州的龍井和揚州的珠蘭,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起來的。有“一壺水烹三江茶”之讚語。

據傳,以前的富春曾經養著上千盆珠蘭。自己採製成茶。“魁龍珠”泡後的茶湯清澈,清香四溢,解渴去膩,久泡湯色甚濃,堪稱茶中珍品。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精品蟹黃湯包---“皮包水”的流程終於漸入佳境,進入高潮。看那吸管,真的有盈盈湯汁呀!

你只需輕輕地一泯,頓時滿嘴的鮮香。細細品嚐,除了湯汁以外,還有細細的蟹肉沫和碎碎的蟹黃,這名聞遐邇的“皮包水”果真名不虛傳。

縱深的古巷中,探尋老揚州早茶“皮包水”的市井風情

視覺與味覺---人是一種奇妙的高級動物,餐飲也要吃環境的。

當今,許多店家會不惜重金裝飾富麗堂皇的餐廳,這是一種習慣思維,也是時尚的引導。而真正有品位有生命的時尚,往往是經典與傳統的集合。

而揚州的富春呢,身居百年店址,看窗外城郭,聽市井喧鬧,感受明清街市繁華的悠然生活......

而揚州的冶春呢,水榭茅屋,護城河畔,綠樹掩映,御碼頭邊,談帝王舊事,吮吸蒸餃凝脂,目送河上舟楫......

揚州包子,既是“世界人居環境獎”的金色標籤,也已經走出老街古巷。現代化生產線每天大批量生產,“皮包水”的集裝箱,暢行於國內和遠洋。

皮包水的傳承與創新,述說著揚州人亙古不變的聰明智慧。

關於揚州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體驗揚州的經典小資生活的去處,也還有很多很多。

陽光終於驅走了所有的寒氣,空氣開始變得溫潤。古街巷一些老人逐漸在暖陽下盹著了,貓啊狗啊在一旁陪伴。他們的日子一如小巷本身的延伸,那麼舒緩從容,那麼慢條斯理。

揚州,仍舊沿襲著她自古以來獨具個性的生命節律,走向她的未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