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生理上的“高位截癱”,通常指橫貫性病變發生在脊髓較高水平位上,一般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橫貫性病變引起的截癱稱為高位截癱。這類型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長期監護。

在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段演講中,把反社會人格的人,稱之為心理上的“高位截癱”。

這是因為這類型人格的人一旦發動犯罪就停不下來,教育、感化等等將不起任何作用,需要讓親人長期監護。

與生理上的不同,心理上高位截癱的人,身體往往非常健康,甚至智力過人,但卻缺乏了最基本的“人性”。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01 男子連殺3人被捕後冷笑,父母:他從不喊爸媽只叫我們老東西

19年5月15日,南充某鄉村的農田裡,有人發現兩具倒在血泊中的屍體,隨後報警。

這起案件非常快就被偵破,因為犯罪嫌疑人張文彬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行兇,而且事發後並沒有逃跑,反而在洋洋得意。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被捕後的張文彬,毫無悔意,反而向警方炫耀起了自己10天前犯下的另一起案件:殺人藏屍。

在前往指認現場的時候,張文彬甚至還滿臉笑容,十分自豪的問周邊的人:“佩服不?”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當民警從床底找出屍體的時候,受害人秦某的屍體已經高度腐敗、巨人觀。

在酒店裡被殺害的,是張文彬的情人。覃某已婚孩子已經17歲,擁有一家按摩店,名下有三套房產,兩個門面,一輛車。

在被殺害前,和張文彬在酒店裡廝混了三天。張文彬稱,自己和秦某是情侶關係,彼此產生感情已經一年多了,秦某對張文彬十分信任,家裡的鉅細、自己的財產都對張文彬毫無隱瞞。

但秦某並不知道張文彬是一個好吃懶做、嗜賭成性的人,在賭六合彩欠下40萬巨資的時候,張文彬把心思打到了秦某身上。

在溫存之後,趁著秦某睡著,張文彬掐死了秦某,並把屍體藏在酒店床底。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此後,張文彬認為自己殺一個人也是死,殺兩個也是死,不如把自己的仇人都殺光。他怕“時間來不及”,他很快確定了下一個目標:兩位“偷”他東西的老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這樣一個人,成人的身體裡藏著幼兒般的靈魂,完美詮釋了何謂“反社會人格”。

02 反社會人格的5個特點--10歲左右就能顯現

李玫瑾教授多次在公開演講中闡釋一個關於反社會人格的概念:天生犯罪人

所謂天生犯罪人,並非指生下來就具備這樣的人格,而是指其具備以下4個特點(須同時具備,切莫斷章取義):

特點一:早年頑劣

早年頑劣指6~10歲的時期就顯現出頑劣的行為。或許會有疑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就具備反社會人格?這要從6~10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說起。

弗洛伊德將一個人的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 口欲期,1歲前,嘴部是快感中心。
  • 肛欲期,1—3歲,肛門是快感中心。
  • 俄狄浦斯期,也稱為性蕾期,3—5歲,孩子有了明確的性意識,快感中心也轉移到了生殖器部位,並且男孩有了戀母弒父的動力,女孩有了戀父仇母的動力
  • 潛伏期,6—12歲,性能量像是突然間消失了一樣,孩子們表現為更喜歡與同性夥伴交往。
  • 生殖期,13—18歲,即青春期,性能量大爆炸,一個人身體上做好了生育的準備。

在經歷了俄狄浦斯期的發展後,6~12歲的孩子,處於潛伏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

這裡所指的潛伏,是指孩子對於“性”的潛伏,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於性別的界限已經很清楚,對性器的興趣暫時消失。他們的興趣不再侷限於自己的身體,對於外界環境,也逐漸有了探索的傾向。

他們的探索對象從自身,逐漸轉移到了社會、環境、朋友等,也就是說,他們的心理需求開始往社會屬性方向傾斜。

此時的潛伏是為了後面的生殖期發展做準備,為青春期做準備。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當6~10歲的孩子,在發展社會屬性時出現問題,例如尋找不到在群體中的自我定位,或者錯誤對自己進行定位(例如定位自己為“壞孩子”),則會表現為頑劣、難以教化,這不單單表現在與他人相處中,還包括在家庭中。

在孩子沒正式進入社會之前,父母和親人就扮演了社會的角色。所謂“反社會”,在此時體現為對父母的“反”,對周遭環境的“反”。

19年5月15日,在南充發生了一起連環殺人案,其犯罪嫌疑人張文彬,就是這樣的反社會人格。他的父母稱,從小(他)就不喊爸媽,直呼父母老東西。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特點二:家庭正常,周遭沒有“壞人”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專家、模仿專家。通常我們認為,一個孩子擁有錯誤的行為,往往是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中有類似的因素存在,例如父母暴力教育,孩子也跟著暴力,又例如老人講髒話,孩子也跟著講髒話。

但具備反社會人格的孩子,則完全不存在這一現象。在他的身邊都是一些非常正常的人,他的兄弟姐妹(若果有)都很乖巧,父母也並非壞人。他們彷彿天生就具備犯罪心理,懂得犯罪行為。

這在另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中,其當事人得以闡釋:

王立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曾預謀殺害親孃,糾集大批不法之徒綁架他人,獲得贖金後殘忍撕票的不法分子。

在被捕後接受採訪的時候,王立華自豪而又納悶說了一番話:

我這人從小就壞,9歲開始就偷東西....就因為這個,我爸就打我,我爸說‘你怎麼這麼壞!周圍沒壞人’。

我也納悶,沒人教我,真沒人教我

而同樣的,上述張文彬的案件中,其父母也是心地善良,非常樸實的農民。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特點三:缺乏情感力

什麼叫自然情感力?含糊點說,叫人性,通俗點說,叫“養不熟”。

通常我們伺育一些通人性的動物時(例如貓、狗),只要我們給它食物、養活它,它就和我們親近,幫我們看家護院,即便它本身具備傷害我們的能力,但它絕對不會傷我們一分。

而反社會人格的孩子,是“養不熟”的。即便你對他再好,再仁慈,他完全不在乎,實施侵犯的時候也絲毫不念舊情。

張文彬的情人秦某對他足夠好,百依百順,為了他甚至放下繁忙的工作、背叛了家庭,但仍沒有獲得張文彬的一絲憐憫,甚至事後還被張文彬作為向警方炫耀的資本。

而王立華同樣如此,他的母親對王立華可謂是仁至義盡,但在入獄時,王立華竟然預謀出獄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殺害自己的母親。理由是:如果我犯罪了她肯定很痛苦,不如先把母親殺了,叫母親瞬間不知道痛苦,這樣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對於缺乏情感力的人而言,不管旁人如何為他付出,跟他親近,但其實際,他並不在乎這樣的一些情感。

當一個人具有這種特性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反社會人格。而當一個孩子具備這樣特性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對其進行糾正。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特點四:道德白痴

白痴,是一個貶義詞,通常用來行為智力低下或者存在智力障礙的人。而白痴是沒辦法教育,他無法理解和接收知識。

而道德白痴,則意味著一個人毫無道德可言,而且不聽教化,不可教化。也就是這個人,永不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王立華從9歲開始就進出派出所,其母親對其教育可謂是費盡心思。他在發現自家無東西可偷之後,轉而就把目標放到了社會上。無論旁人怎麼教化,張立華心裡始終想要“大幹一場”,為此不惜預謀弒母。

而張文彬,同樣如此,更為過的是,張文彬並不認為自己在道德上有什麼錯誤,殺人被他視為“功成名就”的一種表現。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特地五:高智商

道德白痴不等於智商白痴,恰恰相反,具備反社會人格的孩子,其智商都相對高於常人。他們作案時往往經過精心策劃。

王立華在被捕前已經犯了三次綁架,其中兩次撕票;而張文彬在殺害情人後,精心佈置,把屍體裡三層外三層用塑料薄膜裹起,並藏於床底。若不是他自己供述,這起命案將難以發現。

為什麼這類孩子反而智商高?因為專注。

這類型孩子,沒有朋友,沒有情感,他對什麼都不在乎,但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往往非常的專注、投入,就彷彿一個機器人。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03 反社會人格的形成原因

據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對近800名因暴力罪和非暴力罪入獄的芬蘭人進行研究,並在與普通人進行對比後,在暴力犯罪分子身上發現了兩個“出現頻率極高”的突變基因:

  • 單胺氧化酶A基因(MAOA基因,monoamine oxidase A)
  • 突變基因cadherin 13(CDH13)

這兩種基因“均與極端暴力行為有關”。

即便如此,就如抑鬱症是否具有遺傳性一般,反社會人格是否與基因直接關係尚未成為定論。

現在對於反社會人格的形成原因,更多的是“倒推”的形式:

在心理和社會在許多犯罪中,如果能從嫌疑人的生活環境抽絲剝繭,一定能發現導致其犯罪的原因。

在基層辦案過程中,是很難接觸到高智商、心理變態級別的犯罪,大部分的犯罪完全可以從罪犯成長軌跡中看到其犯罪的各種原因,家庭生活環境、學歷、工作環境等等。

結合各種研究,我們到現在仍無法排除天生犯罪人是不存在的。但後天因素的影響的確是我們在分析犯罪原因時應該考量的重點。

倘若真是基因作祟,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從基因學層面進行人為介入,就如一些畸形胎兒一般,進行合理流產或者是藥物治療。

但在基因學上未有準確的病因及治癒方式之前,根據其人格特點,進行後天的人為教育干預是我們能做的最好方法。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04 預防孩子形成反社會人格

當孩子已經形成反社會人格,除了24小時監護外我們很難有迅速有效的改變方式,但這一切可以進行預防。

  • 鼓勵、支持孩子探索世界,接受挫折

從2歲開始,孩子就明白自己和母親是分離的、獨立的而又關係親密的兩個個體,他開始自己探索這個世界,他也具備了自己活動的身體條件。

但不可避免的,他只是具備最基礎的生理條件,卻擁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無知自戀心理。這致使他們必然會遭遇挫折。

就如孩子第一次面對碩大的西瓜,滿心歡喜的認為自己可以抱起西瓜,但當他真正去實踐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是那麼弱小。

此時的孩子,憤怒而又飽受挫折。如果任由他自己發展,那麼很可能他會對著西瓜又拍又打,最後西瓜爛了、他自己也受傷了。

我們可以鼓勵他,教會他怎麼樣滾動西瓜,不斷支持他嘗試,直到克服困難為止。

當我們鼓勵和支持孩子獨立探索世界,陪他一起接受挫折,陪他一起成長的時候,我們給予了孩子情感,也從孩子處收穫情感,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情感力有莫大的好處;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 正常的家庭,需要正確的教育孩子

心理學上的一個共識,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基礎在6歲前就建立,併為其往後的生活目標和行為方向提供指導。而一個人的人格構建方式,最先是在家庭中,在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中建立。

如王立華、如張文彬,其家庭成員自身的秉性是沒有問題的,或者說是符合社會利益的。但他們仍然變壞了,其關鍵在於,他們與孩子的關係模式。

王立華和張文彬的父母(其中一方或者雙方)都會孩子有著放縱溺愛的養育方式,這種養育方式最大的危害,就是形成“子女上位模式”,也就是父母接受孩子的意志,受孩子所操控。

王立華逼著自己的母親與“暴打”自己的父母離婚,張文彬則從不喊爸媽,在最後被捕時,其母親哭著說“就是把他慣死的”。

正確的教育孩子,關鍵在於和孩子之間形成平等的親子關係,在家庭裡面,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同樣也有自己應盡的義務。

例如父母應當撫養孩子,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學的條件,而孩子在享受這些家庭共享待遇的時候,同樣有做家務、學習的責任和義務。

當親子關係處於平等的狀態,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同樣懂得尊重父母,這就為孩子在以後真正走出社會時,尊重他人、尊重法律法規、尊重自己創造了良好的先知條件。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 建立道與德,幫助孩子在規矩中找到自我定位

每個孩子天生就會尋找自己的定位,不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幼兒園,乃至社會上。這涉及到孩子如何認識自我。

反社會人格的其中一個特點是“道德白痴”,所謂的道德是一種習慣,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最終所指向的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

在家庭中,建立起家庭規則,幫助孩子學會在規則下享受自由,用家庭規矩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而自我定位,則是孩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能自我感受到的,能被扶正的。

建立家庭規則,不單單是讓孩子在家中遵守規矩,也不是為了操控孩子,而是為了讓孩子往後適應群體規矩,適應社會規則作準備。

例如,一個在家懂得幫忙做家務的孩子,在班級裡面同樣懂得幫助老師和其他同學分擔責任。而對家務毫無概念的孩子,當被要求值日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被人刁難,從而定位自己是“被討厭的”。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 接受孩子的“低智商”

在當下,有許多家庭只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其他什麼都不用管,這很容易培養出高智商的“道德白痴”,而生活中並不乏這樣的例子。

知識是邁向成功的條件之一,但並唯一。許多家長過度的追求孩子的成績,當孩子成績不合家長理想的時候,甚至會被懷疑是“蠢、笨、鈍”,這些孩子最後被家長的高壓政策和超高期望所壓垮。即便承受下來的,也在人格、道德上存在種種缺陷,與社會格格不入。

知識層面到達博士生,智商也並不低,男子高鐵佔座的事情仍歷歷在目。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接受孩子的“低智商”,接受自己的孩子其實就是平凡的一員,成功之前,最重要的條件是成為一個有人性的人。

  • 不以親子關係為唯一、為第一

父母天生具有溺愛孩子的天性,這並沒有什麼罪過可言。事實上,在孩子2歲之前,父母理應溺愛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但溺愛是一種懶惰的愛,因為它不需要父母思考,所有的事情都由孩子的意志進行操控。溺愛孩子的家長,不允許孩子接受任何挫折,也就阻礙了孩子真正地、真實地認知世界,讓孩子活在自我的世界裡面。

張立華的母親,為了讓張立華回家,接受了他的條件和丈夫協議離婚,最後培養出了一個社會的敵人。

溺愛的根源,在於父母把親子關係視為第一、視為唯一。表現出來的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圍繞孩子轉。

實際上,健康的家庭應該視夫妻關係為第一,並保持健康、平等。這是因為,在孩子仍未真正踏出社會的時候,父母扮演著社會的角色。孩子從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中,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

育兒心理學:父母們,請別讓孩子,在心理上“高位截癱”

淅爸有話說:愛孩子,別讓他形成反社會人格,那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禍事,還是一個社會的不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