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給兒子買了一塊天價和田玉,為何自古傳玉不傳金?

王剛不僅僅是一名演員,更是一名出色的收藏家,而王剛也願意把自己定位為收藏家。正如他所說,自己是收藏界最好的演員,演員裡最好的收藏家。

此話名副其實,一點都不誇張。有相關報道說,王剛70%的家產都是藏品,由此可見他對收藏的熱愛。

在王剛的收藏品中,和田玉絕對是不可忽略的大頭。王剛喜歡和田玉,在收藏界是出了名的。

關於玩玉的感悟,王剛這樣說:玩玉更多的是有了一種精神寄託,一種生活樂趣,或者說一種生活感悟。

有一天,王剛送給兒子一塊天價玉。他送給兒子的,不僅僅是一塊玉,更是作為一名父親的殷殷期待和深沉的愛。

如果是外國人看了這個視頻,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要送一塊玉呢?送個金錶不好嗎,送個寶石、鑽石、金條也可以啊?為何非得是一塊和田玉呢?

這個答案,只有中國人能懂。

自古傳玉不傳金

泱泱華夏五千年,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生殖繁衍的歲月裡,始終不忘生命的傳承,家族意志的延續,所以,傳家之寶就成了家族延續的重要信物。

傳家之寶,不在於貴重,而在於虔誠。而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唯有玉才能擔當傳家之寶的重任,唯有玉是最理想的傳承物件。因為玉有五德,君子如玉。

所以,千百年來,華夏大地下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風俗:以玉傳家,當興國風。甚至還有了“傳玉不傳金”的說辭。

上至帝王將相,以傳國玉璽的方式承接家國使命,所以我們才可見到傳國玉璽一直默默輾轉於各代帝王將相手中。

下至平民百姓,以一塊玉的方式傳家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讓後代們能夠銘記祖上的興衰榮辱,櫛風沐雨。

和田玉在炎黃子孫的古老文化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也正因為如此,和田玉被尊稱為“國玉”,成為上承廟堂,下啟鄉野一致認定的傳家寶。

傳家玉,傳的到底是什麼?

以玉傳家,這是所有中國父母願意買塊玉送給孩子的最大理由。

一塊玉,不僅僅代表的是財富,更是父母甚至是家族的精神文化。

比如信仰、良善、志向、祝福、品位、涵養,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等。

只要玉還在,家族的精神文化就不會消失。

它會隨著玉在時光中流轉,將溫情和信仰傳遞給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見玉如見人,每一塊傳家之玉,都寫滿了故事和記憶。

它們會用無聲的語言向後代講述著一段段溫暖感人的故事,向後代傳遞著一種種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幫他們見證著穿越古今的文化力量。

所以,睹玉思人,和田玉飽含著中國人深沉內斂的思念和回憶。

贈玉子孫,聊表思念,深情不忘,銘記祖訓。

以玉傳世,留給後人的不僅是財富,更是信仰和精神,以及家風的延伸和傳承。

這才是傳家玉真正要傳承的東西。

傳家之玉必須價值連城嗎?

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了,傳承意識也開始覺醒,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為孩子留一塊好玉。

畢竟,凡是有些傳統文化根基的人,都知道“國無玉不盛,家無玉不富,人無玉不貴”這句俗語。但很多人也會陷入一種誤區,以為傳家之玉必定是價值連城的才行。

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就像君子絕不以財富的多寡,來論品行的高低;傳家之玉也絕不以價格的高低,來論傳承意義的貴賤。

傳家之玉無貴賤,只因世間人心有高低。

一塊價值百萬的玉,和一塊價值十萬的玉,它們在傳家過程中代表的意義、精神都是一樣的。

傳家之玉,重要的不是玉的好差,而是人心、道義和精神的傳承。

所以,富人可以一擲千金,為子女尋找絕世好玉;平民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子女選取一塊相對好的玉。傳家之玉,無關價格,只為真情。

時光荏苒,歲月流轉,人生四季匆匆又忙忙,在韶華易逝容顏易老的時光中,唯有傳家玉,能歷久彌新,永世傳承。

悠悠歲月裡,最美不過傳家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