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現場:六盤水市落別鄉的大櫻桃結果了

10月21日,一場小雨後,空氣中瀰漫著潮溼的氣息。

跨越3000多公里,從大連市來到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落別鄉工作生活已有一年半,張桂榮和丈夫劉寶生已經習慣了這裡的天氣。作為援建項目派遣的技術人員,他倆承擔著讓大連櫻桃在貴州生根結果的重任。

張桂榮、劉寶生所在的櫻桃基地,是大連市援建六盤水的一個項目,由大連佛倫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

“來之前,公司告知我們的任務是參與建設新的示範基地,引領當地居民脫貧致富。”張桂榮說,這讓她有種重任在肩的感覺。

事實上,落別鄉有種植櫻桃的傳統,但地產品種鮮果保質期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如果當天賣不掉就得扔掉。

為解決這一問題,2013年落別鄉從沿海引進了新品種。幾年下來,櫻桃樹長勢喜人,但年年只開花不結果,這可愁壞了當地的幹部群眾。

“缺技術!”初到落別鄉,張桂榮一句話就道出了落別鄉櫻桃產業的“痛點”。“疏枝、施肥、嫁接、授粉等都是細緻活,哪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差錯。”

很快,張桂榮就找到了當地引進品種不結果的“病根兒”——櫻桃是異花結果作物,正常果樹和授粉樹的比例應是4∶1,而落別鄉的這個數字居然達到了20∶1。

把準脈,張桂榮夫婦開始“對症下藥”。

很快,示範基地從大連調運抗裂果、需冷量少的5萬多株不同品種的大櫻桃樹苗,在落別鄉的20餘畝地上試種。為了便於觀察,找出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張桂榮夫婦甚至將鍋碗瓢盆、桌椅床鋪都搬到了試種大棚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桂榮夫婦的精心栽培下,基地的大櫻桃成活率達90%以上。最令人興奮的是,今年4月,試種的櫻桃結果了!

“從沒見過那麼大的櫻桃,每斤能賣80元,是我們‘地產貨’的三四倍。”大棚裡,正在跟張桂榮學疏枝的布依族婦女楊朝鳳興奮地說。在基地,像楊朝鳳這樣的女工每天掙80元工資,但她們更在意的是能學到“手藝”。

如今,大連援建的大櫻桃示範基地帶富效應開始顯現,平均每年帶動貧困戶126戶。僅初結果期,人均增收就達500元。

張桂榮和劉寶生越來越忙了。年近六旬的夫婦倆既要在基地忙乎,還要四處開展培訓,同時還得繼續對原來的50畝不結果櫻桃樹進行改良。

離家千里,無數個夜晚,張桂榮一遍又一遍翻看手機裡母親和女兒的照片,思念之情難以言表。想到不能在九旬母親身前行孝,也不能陪伴女兒,她常常忍不住流淚。

“無論困難多大,只要能用一技之長幫助這裡的農民脫貧致富,我們都會堅持,這是責任。”張桂榮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