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去年7月2日,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

“古泉州(刺桐)史蹟”的16個遺產點的申報理由慘遭ICOMOS逐條懟。

熱心群眾懷著各自不同的心情,積極為此次申遺失敗“覆盤”。

有學者認為,在ICOMOS的評委們眼中,對於中國只有殖民地文化才是有價值的。所以,廈門鼓浪嶼能突擊通過評審。這樣的觀點未免狹隘:泉州和廈門的“瑜亮情節”由來已久,泉州人完全沒必要以揶揄的心態看待鼓浪嶼成功申遺——因為早在2009年,泉州南音就已成功申遺。這是泉州第二次申遺。

有學者認為,申遺文本不同於旅遊宣傳片,單美侖美奐是遠不夠的。《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風靡海內外,還因其通過精巧的結構、平行蒙太奇、哲理性的解說詞製作出一部令傳遞鄉愁情緒,促進民族融合,讓海內外觀眾瞭解並認同當今開放多元的中國的紀錄片。所以,泉州的申遺文本最需要一個能貫穿16個遺產點的,能打動評委們的故事主線,即中心思想。而不僅是一張“旅遊景點”清單。鼓浪嶼之所以申遺成功,不但有美景,更有故事,這個故事折射出近現代中國的發展過程。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當然,愛拼敢贏的泉州人從不輕言放棄。

今年2月份,國家文物局確認,古泉州(刺桐)史蹟將成2020年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唯一項目。

2020年,泉州將再戰申遺。

此次申遺,泉州調整戰略:不再糾結宋元、海絲和港口城市。將16個遺產點重新分類為:航海基礎設施和海神信仰宮廟體系;中國文化代表作和外來文化交融成果3個方面。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中心港區究竟在哪裡?

長期以來,有兩種看法爭執不下。

後渚說:宋代古沉船出土自後渚港,元史記載從後渚出兵徵爪哇,鄭和船隊曾在後渚停泊。

南關說:旅遊名家關於刺桐港的場景描繪在城南,城區擴建一直向南,市舶司設置在城南。

既然講不清,乾脆就回避:江口碼頭是內港、石湖碼頭是外港。其實,無論中心港區是後渚還是南關都不重要,竊以為ICOMOS的評委們也不會去考證。但只有先確定中心港區的位置,刺桐古港的故事才好講下去。比如,確定後渚為中心港區,就可以詳細說明其對外的航線、對內的水陸交通、和其他支港的協作關係等等。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學家認為,刺桐古港的“水口乃地之門戶”必“重重關鎖,纏護周密”,六勝塔、萬壽塔和溜石塔更重要的作用是“鎖內堂水口”,並非“導航”的作用。韓國已將中國的風水學作為本國的文化,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對此,泉州申遺倒不必刻意迴避。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申遺文本確定泉州的海神體系由天后宮、延福寺和真武廟所構成的。而早在2009年,莆田市便成功地“媽祖信俗”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0年之後,泉州又將天后宮提出來申報“海神信仰體系”,不是說不行,關鍵是看能否作出什麼新文章?

如果說莆田的“媽祖信俗”是民間信仰外,泉州的海神體系則是由佛、道、伊斯蘭教等宗教和民間信仰體系所共同組成:真武廟供奉的真武大帝是北方水神。泉州天后宮掛著里人陳泗東撰寫的一副對聯:“當神存世時,莆晉同區,迨刺桐港鼎盛,元廷以泉州神女封天妃,靖海平臺,升銜天后”。九日山延福寺供奉的通遠王相傳為永春樂山的隱士,這位隱士和媽祖都是泉州本地人發願護佑海上交通而成為萬人敬仰的海神的典範,這在世界範圍都是比較罕見的。作為回民,鄭和選擇靈山聖墓進行拜祭,鄭和行香碑:“當山嶽般的波濤籠罩他們的時候,他們虔誠地祈禱真主”。這就是泉州多元文化的重要體現。

以上都屬於“廟祭”。但傳承至今,在泉州民間更為流行的卻是的“海祭”,憂江湖之遠的神仙們走出廟堂,走入民間,出海和開漁的儀式幾乎每天都在沿海各村莊隆重上演著。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實的嚴峻性:往事越千年,刺桐古港、市舶司、破腹溝、聚寶街等早已被歷史的泥沙所湮沒;天后宮、延福寺經歷多次翻修,已難睹往昔的真容;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周邊早已崛起為目前泉州經濟增長最快的現代化城鎮。遺蹟畢竟不等同於遺產。即便是“修舊如舊”,也只能說明當代的仿建能力之高超。試想有一天,我們去參觀重建後的巴黎聖母院,還會產生那種厚重的滄桑感嗎?試想,泉州南音為什麼能成功申遺?就是極大保留了數百年前的原汁原味,橫抱琵琶,彈奏是一曲貞觀長歌;洞簫嗚咽,吹奏是一曲尋常巷陌。

如何講述刺桐古港的故事,讓ICOMOS的評委們身臨其境:“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的豪邁和“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的前夜,泉州人“弄潮兒向濤頭立”!

這都需要講故事的能力。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02

經濟發達帶動文化繁榮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史蹟是城市的歷史積澱,這種歷史積澱傳承至今,對當今社會仍然產生積極的影響。不僅僅是好看、好玩的旅遊景點。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泉州府文廟的規模居“江南七省之冠”。但高大上的文廟只是封建王朝的“形象工程”而已,“獨尊儒術”是維護封建王權統治的需要。泉州繁榮的文化是由發達的經濟所決定的,文化繁榮反過來促進經濟發達。這和泉州作為當時的“東方第一大港”密不可分。

文化繁榮不僅僅體現在教育方面,發達的經濟帶動了宗教和建築的繁榮。“窮算命,富燒香”,正是在這個時期,宋天聖九年,清源山大興土木,蓋起了太玄觀,“老子天下第一”的雕像是太玄觀奉祀的主神之一,可見當時太玄觀的規模之大,香火之鼎盛,當時泉州經濟之發達!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晉江五店市“皇宮起”紅磚建築 攝影/陳正權

南音、南拳、南建號稱“泉州三南”。南音早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可惜的是,這次申遺並沒有將南建列入,而南建對東南亞華人區的建築風格影響很大。

03

文化的“輸入”和“輸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文本第三部分所列出的:開元寺、伊斯蘭教聖墓、清淨寺、草菴寺4個遺產點。這4個遺產點都是宗教遺產,也是保存最為完好,對當代泉州人影響最大的遺產點。至今泉州仍有“半城煙火半城仙”之說。然而,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而不是“終點”,這4個遺產點處處體現的是文化的“輸入”,而不是文化的“輸出”。

比如開元寺,佛教本就是外來的宗教,寺內又有體現印度教和波斯文化的建築。然而,開元寺在佛教的中國化和佛學的傳承、傳播方面所扮演了哪些極其重要的角色卻往往被忽視。

那麼,這個故事應該從何說起呢?

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戰火紛飛。隨著東晉衣冠南渡,此時此刻,偏安於東南沿海一帶的泉州卻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就在這個時期,印度高僧拘那羅陀不遠萬里來到了泉州,在九日山翻譯《金剛經》,從此,佛教的星星之火開始在泉州大地傳播開來。這部《金剛經》,又歷經多位高僧的參考和翻譯,最終成為禪宗衣缽傳承的重要經典。悟透《金剛經》的六祖惠能石破天驚地講出“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仁者的心在動”!如今的禪宗,佔領了佛教江山十之八九。

大唐開元盛世,萬邦來朝,依據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翻譯弘揚的印度密教經典,密宗創立了。早在唐睿宗年間,日僧空海便隨遣唐使入唐學習密法,空海的登陸地點正是福建的福清,學成回國後開創日本真言宗。在唐玄宗的支持下, 密宗迅速在全國流行。唐武宗滅佛後,漢密日漸式微,最終失傳。但泉州開元寺供奉“五方佛”的大雄寶殿和供奉“盧舍那佛”的甘露戒壇的漢密規制卻一直完整保存至今。然而,隨著密宗教法的失傳,今天的開元寺卻早已經成為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禪宗寺院。

開元寺最殊勝之處還在於毗盧遮那佛金身中的辟支佛舍利和甘露戒壇經幢下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2016年,密宗祖庭西安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東渡日本,成功接續法脈,千年密法回傳密宗祖庭。這是否也列入泉州宗教界的考量範圍,就不可得而知。

泉州還是近代佛學中心:近代四大高僧的虛雲法師出生於泉州,弘一法師圓寂於泉州,太虛法師在泉州講過學。佛學傳承至今,泉州仍然是叢林密佈、高僧雲集、佛法昌明。泉州籍高僧宏船、廣洽、雲果等法師,遠涉重洋,踏上弘法之路。其中,宏船法師更擔任了世界佛教僧伽會主席和新加坡佛教總會主。

開元寺每個月農曆的廿六“勤佛”依舊是萬人雲集。

從頭再來,要找到貫穿三個主題的故事主線確有困難,但我們集中在一個主題上申遺是否更有把握?

泉州,作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申遺將更容易把故事講得更加完美而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體現出泉州,乃至中國歷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作為有56個民族的中國,是世界上極其少數沒有宗教、民族矛盾和宗教、民族戰爭的國家。

祝泉州申遺好運!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2020年,泉州再戰申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