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陳豬頭肉,鄉情鄉味

劉陳原是泰興市的一個下屬鎮,佔地面積40多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人,2010年行政區劃調整,劉陳併入黃橋。別看這地方不大,人口不多所產豬四寶卻上了泰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產品不但有了自己的標,還進入了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

劉陳豬頭肉,鄉情鄉味
劉陳豬頭肉,鄉情鄉味
劉陳豬頭肉,鄉情鄉味
劉陳豬頭肉,鄉情鄉味

唐人劉禹錫說得好:“山不高,有仙則名”,劉陳因產豬四寶而聲名遠播。

劉陳豬四寶素有香飄三里之美譽,人聞了心醉,見了眼饞,嚐了想吃吃了“打握筋”不丟(握筋,泰興方言,指嘴巴)。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兄倆有一次買豬四寶吃,到家後,誰也不肯去灶屋拿碗筷,為的是不讓對搶先吃。推來推去,兩人講好,老大去拿碗筷,老二要一直拍手錶示吃。誰知老大拿了碗筷回來,發現豬四寶少了許多,大惑不解。

仔細看,發現老二臉上又紅又腫,他明白了,原來老二乘他去灶屋的時機,一手打握筋,一手抓豬四寶吃。這就是吃豬四寶打握筋不肯丟的故事。

弟倆是不是吃的劉陳豬四寶,筆者不敢妄言,但我們敢說,吃了劉陳豬寶真可能產生打握筋不肯丟的笑料。

所謂劉陳豬四寶,指的是劉陳地產豬的耳朵、舌頭、嘴(泰興人叫嘴(音)子)和尾巴。豬耳朵有肉有骨,骨肉相連,肉之嫩軟,骨之脆細,可謂有;舌頭純瘦,既別於裡脊之軟,又無腿肉長絲;豬嘴巴偏硬,肥中夾瘦,嚼頭;至於豬尾巴,你吃它,不但大快朵頤,而且給你帶來好心情—心事成節節高。劉陳豬四寶,拿在手上粘乎乎,吃在口中沾嘴巴,硬軟得當香糯兼俱,確為佐酒佳餚,下飯美味,吃了上頓,必盼下頓。

劉陳豬四寶為什麼這麼好,原因頗多,擇其要為二:一者原料獨特,二者加工決絕。

先說原料。劉陳地處泰興東廂高沙地,農作物集中體現一個“雜”字,什麼大麥、小麥、元麥;什麼高粱、黃豆、花生;什麼山芋、芋頭、蘿蔔等等,這些作物人可食,豬亦可喂。三麥、高粱煮酒,酒糟餵豬;黃豆、花生榨油餅餵豬;山芋藤、芋頭禾、胡蘿蔔等粗飼料,泰興特有。

劉陳人養豬,以粗為主,粗細搭配,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俱全。一方水土育一方物,黃橋周邊地區的豬為三元瘦肉型,人們用這種豬腿製作的火腿,與浙江金華火腿齊名,世稱南北二腿。黨的九大召開時,泰興豬肉列為專供。

改革開放後,經過優選培育,三元豬品質更好。劉陳這地方,生態建設走在前列,農業生態園設在那裡,意楊連成片,葡萄園佔地30多公頃,所產葡萄是2008年奧運會的特供水果。葡萄園中,意楊林下,別說豬,散養於這種環境裡的劉陳雞鴨鵝,賣價也比市場高出一倍多,綠色產品誰不愛。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誠然,玉為器之先,無玉哪來器,但玉不等於器,要成器,必經琢。劉陳地區的豬好,但我們餐桌上的豬四寶加工製作也很重要。

製作劉陳豬四寶,首先要選三元瘦肉豬,頭為三角型。挑選時,堅持三不要:

頭皮上有出血點、出血斑塊的不要;皮下脂肪和腱膜有出血點的不要;毛根肉發紅的不要。反之,皮肉白皙的(包括毛根肉豬頭,要。

選好豬頭,開始去毛(連同豬尾),堅持用水燙,不用松香沾(松香沾可能會有副作用)。去毛後,用清水浸泡去血汙,然後下鍋煮15分鐘左右。

撈出後,用鑷子細細將餘毛拔除,用刀颳去角角落落的碎屑,完工後,割下雙耳,將豬頭劈開,割下舌頭(俗名口條 ),取下豬腦,刮除舌頭上的一層白色表皮。一切完成後,將豬四寶置清水中反覆清洗,去汙、去屑、去雜直至千乾淨淨,算是完成了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清。

洗結束後,豬四寶的加工方法不一。蘇東坡在《仇池筆記》裡面介紹了豬頭的做法:

把豬頭洗淨刮光,去骨,以鹽、姜等調料抹其四周,用芭蕉葉子裹住,入籠猛火蒸一二個小時,待熟後再用杏子醬淋一淋就可以吃了。北魏時的《齊民要術》中也介紹過蒸豬頭的方法:“取生豬頭,去其骨。煮一沸,刀細切,水中治之。以清酒、鹽、肉蒸,皆口調和。熟以乾薑、椒著上食之”。劉陳豬四寶的製作既秉承傳統,又有創新。其法有:

一曰紅燒。將劈開的豬頭放入清水鍋中焯水20分鐘,撈出洗淨;然後將焯水洗淨的豬四寶放入清水鍋中,連同骨頭一起煮開,撇去浮沫,煮至五成熟。撈出稍涼,去骨去雜,特別是豬鼻屑、淋巴、雜屑。將肉切成小塊(湯倒入盆內澄清待用);另取淨鍋上火,加白糖炒成糖色,盛入碗內待用。接著將澄清的原湯倒入鍋中,放進豬四寶。

有人用紗布袋裝入八角、花椒、小茴香、丁香、桂皮、蔥姜,紮好後放入鍋中作為調料,正宗的劉陳豬四寶不這樣,茴香八角味重,衝去了豬四寶的原味。放什麼呢?各家有各家的妙招。

小火將豬四寶燜至酥爛,開鍋再次除去浮沫,噴酒、加醬油、放生薑,待湯至肉中即俗說湯窄窄的時候放入糖色,肉在鍋中吱吱作響時再放一些鹽、蒜、味精。紅燒豬四寶成了!這紅燒劉陳豬四寶,色澤紅潤、香糯濃醇、鹹甜適度、肥而不膩,人人鍾愛。

二曰滷製豬四寶(即冷切豬頭肉)。其要訣在一個滷字,劉陳地區叫老汁湯。

老汁湯首先是湯,一種燒製滷製品的湯料。這湯可不一般,劉陳滷製豬四寶所用的老汁湯據說由多種動植物原料配製,什麼野雞、野兔、野鴨、野鴿;什麼牛、羊、雞、鴨鵝;什麼中草藥……

原料多而雜,配製亦獨特。怎麼個多,怎麼個獨特?用陶明淵筆下《桃花源記》中的說法叫“不為外人所知”。

老汁湯的第二個特點是“老”,老到什麼程度?越老越好。老汁湯,天天燒,經常加原料,天天新味道;一年二年有點味,五年以上美味到。據說劉陳豬四寶所用老汁湯,有的使用年代已是兩位數。

將洗淨的豬四寶放進老汁湯裡燒,大火燒,小火燜,大火大到什麼程度,小火小到什麼樣子,下文再說。豬四寶熟爛了,撈起冷卻。食用時,切好的豬四寶裝盤,另外自配佐料如抽油、生大蒜等。滷製的豬四寶肉色紅潤,質地軟嫩,滷味濃郁,脆香味美,吃上它,真的打握筋不肯丟了。

除了紅燒豬四寶和滷製豬四寶外,還有醬制豬四寶和白燒豬四寶等多種燒製方法,無論哪一種做法,燒製的時候,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看肉老嫩程度,老一點的放在下面,嫩一點的放在上面。

二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燜,以能用手將骨肉扒離為準。火候與時間掌握很重要,火大了,時間長了,豬四寶會被煮爛;火小了,時間短了,色、香、味俱差,味道沒出來。

火候究竟如何掌握,這是燒製師傅的訣竅,用宋玉筆下的東鄰之子來形容,叫增一分怎麼樣,減一分又如何,妙的是恰到好處。三是煮出鍋後拆除骨頭,挖出眼珠,再回鍋煮制,湯肉渾然一體,味進肉裡,肉味更美。

豬四寶性平,味甘鹹,具有補虛、滋陰、養血、潤燥等功效,它為人們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要的脂肪酸,同時也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是一種良好的滋補食品。

淮揚風味豬四寶的前身系豬頭肉。自古以來,人們對豬頭肉的燒製方法進行了不斷的研究。解放前,窮苦老百姓很難吃上豬肉,每逢過年只能買個豬頭,不少人便對豬頭肉燒製進行研究,摸索出許多燒製方法。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比較出名的原劉陳揚春村的嚴瑞福,採用傳統配方燒製的豬三寶,口味獨特,供不應求。後來朱榮生向他學習燒製方法,總燒不出嚴瑞福賣的豬三寶的口味,多年探索後發現與燒製的原湯有著直接的關係。

過了好幾年,朱榮生好不容易才從嚴瑞福那裡得到了一些配方,他用這配方燒製豬四寶,直沿襲至今。

呂建軍系黃橋三里人,十多年前來劉陳開滷菜店,開始學習和鑽研豬頭肉加工技術,在傳統產品上又推出了豬四寶。

他與無錫江南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合作,共同研製開發“劉陳豬四寶”,其滷據說由80多種原料構成。過去的豬四寶燒後即賣,小打小敲,難成氣候,走不出泰興,人不了超市;現在,呂建軍的加工廠將豬四寶高溫消毒,真空包裝,解決了不能遠途攜帶、長期保存的難題。

劉陳豬四寶從此走出泰興,上了上海、南京等地大超市的貨架,成為人們的餐案美食、饋贈珍品。2008年,呂建軍給豬四寶註冊了劉陳”商標,受到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較之過去,劉陳豬四寶又上一層樓,大有“鶴鳴九皋,聲振於野”之勢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