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我們總說,童年是快樂的。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覺得,但至少大多數人,在回憶起童年之時,總會浮現出很多的美好。這其實不奇怪,因為相比於成人,孩子是極易得到滿足的,他們的情感也更簡單,調整起來也更迅速,所以就算有什麼不開心的事發生了,也可以很快得到平復,或者通過其他事情來進行情緒的逆轉。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確實是這樣,然而總有那麼一些小孩,似乎總是不夠快樂,或者說,表現得不夠幸福。

七歲的安安就是這樣,在他的臉上,明顯缺少了這個年齡應該有的稚氣,成天都是悶悶不樂的,彷彿內心孕育著比成年人更深刻、更傷感的情緒。

安安的這種狀態,其實與他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安安從小就沒有得到過父愛,生下他之後,爸爸媽媽的感情就迅速破裂了,二人最終選擇離婚,安安就跟著媽媽一起生活,那時候的他,還只有五個月。

離異之後,獨自帶娃的媽媽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每當身心俱疲之時,都會忍不住生起一股抱怨。

漸漸地,她覺得安安就是上天派給她的苦差事,自己一定是上輩子欠了他很多錢,這次來向她討債了。還有的時候,她也覺得自己之所以離異,就是因為懷了安安,儘管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老公的錯。

總之,安安就是在母親又愛又恨的情緒下長大,雖然媽媽給他提供了維持生活的一切,也讓他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上學,偶爾也會帶他去看博物館,給他報感興趣的補習班,可是安安還是覺得不快樂,那種不夠幸福的神情,始終掛在臉上,讓人一眼看穿。

安安的不幸福,可以說是必然的,是他的家庭情況所決定的。可是有的孩子,明明父母雙全,家庭經濟也還可以,卻仍然時常表現出不幸福的樣子,甚至有些還不如安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幸福?

  • 親子關係不夠好

這是導致孩子感覺不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許多家庭什麼都不缺少,卻唯獨缺少良好的親子關係,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孩子就很難感到幸福。

即便他們能夠在物質上享受非常優渥的待遇,即便他們身邊時常有人呵護關懷,然而一份不良的親子關係,就足以將其正面效果徹底抹滅。

比如有些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好,可是父母奉行狼性教育,對孩子過於嚴苛,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大概率是不會幸福的。

  • 缺乏成就感

成就感也是促成幸福的一大要素,當一個人獲得成就的瞬間,幸福感就會迅速擠佔心靈裡的所有空間。

一個常常能夠獲得成就感的孩子,通常就是非常幸福的。相應的,如果一個孩子很少獲得成就感,那他就很容易產生不夠幸福的感覺,即便他擁有很豐厚的物質享受。

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 情緒不樂觀

有些孩子,天生不樂觀,情緒往往比較低沉。這樣的孩子,也是極容易感覺到不幸福的。對於這些孩子,家長應該想辦法深入他們的情緒之中,幫助並促使他們樂觀起來。

只有打敗了情緒上的低沉,才能夠將那種不幸福的感覺剔除乾淨。

其實關於幸福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有過深入的研究。

積極心理學有兩位重要的奠基人,馬丁·賽格利曼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教授。

賽格利曼在他的幸福2.0理論中,提出了幸福2.0理論由五個元素組成,積極情緒、投入、意義、成就和人際關係。這些要素具備地越充分,分量越足,人也就會覺得越幸福。

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幸福2.0理論的五大要素

①樂觀的心態

一個人處於樂觀情緒的支配之下,就很容易產生幸福感。擁有樂觀心態的人,即便是遇到一些小挫折,也會輕易跨過,不會讓它給自己帶來過於負面的影響。

②主動投入

當一個人主動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某件事情之中的時候,他就一定會感到很幸福。在這種近乎忘我的狀態下,人的情感是昇華的。

當然了,生活當中,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投入全部的身心,然而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投入了大部分身心,就已經足夠讓人感到幸福了。

③積極意義

一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總能夠感受到這件事的積極意義,自然就會感到幸福。

積極的意義也會促使人進行更多的主動投入,也能夠讓人的心態變得更樂觀,這些都是幸福的要素之一。

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④成就感

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成人,成就感都是會帶來幸福的,成就越大,幸福的感覺也就越強烈。

⑤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對於幸福感的提升非常重要。不良的親子關係導致孩子不夠幸福,就是人際關係對幸福感的影響體現。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就是與他們父母的關係。

很顯然,人際關係越好,幸福感也會越強烈。

對於孩子來說,應該重點把握樂觀的心態、成就感以及人際關係(主要是親子關係)這三大要素。通過提升這三個要素,家長就能夠讓孩子的幸福感更上一個層次。

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①改善親子關係

家長應該努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平時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既要呵護,也不能過度溺愛,既要嚴格要求,也不能過於苛刻,只有這樣,親子關係才會和諧,孩子的幸福感也才會更強。

②為孩子創造成就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些小技能,只是很多時候,這些技能並不能派上用場。

如果家長能夠多為他們創造合適的條件,讓他們多展示自身的技能,自然就能夠讓他們經常獲得成就感,從而讓孩子變得幸福起來。

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③引導孩子走向樂觀

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可以多為他們提供一些正面的信息,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樂觀。

只要他們長時間處於樂觀的情緒支配之下,自然也就會覺得幸福滿滿。

總之,讓孩子幸福,並不是說給他們提供多少物質上的享受就可以了,作為家長,應該以幸福的五大要素為出發點,從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幸福2.0理論值得了解,給孩子幸福的能力

今日話題:你覺得自家的孩子幸福嗎?平時有沒有想什麼辦法去提升他們的幸福感?歡迎大家寫下自己的想法。

————————————

育兒無小事,育兒路上嘀嗒為你保航!

嘀嗒育兒,讓你的育兒過程不再充滿困惑與煩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