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關於教育的意義,這三點值得深思


王安憶:關於教育的意義,這三點值得深思

周國平:寫在前面的話

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我的這個信念,構成了我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

人生的價值,可用兩個詞來代表,一是幸福,二是優秀。優秀,就是人之為人的精神稟賦發育良好,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優秀為前提的。由此可見,二者皆取決於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於此。

教育即生長,教育的本義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

依據於此,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教育應該使受教育者現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義的,並以此為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與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這個目標相比,獲得一個好職業之類的目標顯得何其可憐。

王安憶:關於教育的意義,這三點值得深思

演講人|王安憶(上海市作協主席、復旦大學教授,1954年3月生於江蘇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縣,當代作家、文學家)

教育的意義

——在2012年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同學們:

下午好。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不打算對你們談論深奧的那一方面,因為那不可能由我來告訴你們,而是需要你們和我們共同探尋,一代又一代,永遠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儘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

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今年千分考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麼?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關係到他的至親、家人?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於追求效率。

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未來的觀念。喬布斯確實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於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後,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於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麼?又還需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里,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後被壓縮甚至消除,為演算的方便考慮,它概括為符號,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裡,我們如何認識存在的實質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

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裡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範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裡面已經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辭平衡了合法性。

最後,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有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麼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同學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感謝同學們!

2012年6月29日

王安憶:關於教育的意義,這三點值得深思

留言精選:

@sdsonia:

王安憶的這篇發言雖然簡短,卻很經典,能夠入腦入心。開學初,我開了一次班會,請家長來發言,她也說了類似的部分內容,號召孩子們多讀點學點“無用”的東西,因為那才是未來生活中真正有用的東西。

“嚴重”同意“不過多追求效率”“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的做法。付出努力,享受過程,不和別人爭高低,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落後於別人,但只要自己相信自己,終究會有更大的回報。退一萬步講,即使沒有想要的外界所重視的量化結果,快樂的過程享受難道不是豐厚的回報嗎?比如高考成績,即使成績不令人滿意,又怎能說明成績低的人就不能獲得未來的成功?回看往年的畢業生中,有很多當初學業成績不出眾的同學獲得的成功反超了高考成績優秀的同學。

提高學養與能力,鑄造品格遠遠比單純追求高分重要。

@杏城

讀得我眼睛酸酸的。但很舒服。

尤其這句“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敲在我的心坎上。也給了我很大安慰。

@一生有源

教育是有問題,但我們應該“軟著陸”;

教育的“陣痛”還會蠻長時間,甚至一直會存在,但它有很多的無奈和相對的合理性;

人們從教育中來,人們攝取了精華和“糟粕”(無用的、有害的),希望大家有自我消化和“排毒”的能力。

復旦的天之驕子,應該會比我們感悟更加深刻,肩上的擔子更加重。

@primo侯立元

沉下心來行走!積澱方能成長!

@shhuchen

道理耐人尋味,對培養人的人很有啟發,“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

@karen毅

很有思想的文字,喚醒人們對教育本意的追問和思考。無用非無為,效率和競爭也不是教育的主旨,引領孩子愛閱讀,會思考,善於發現,質疑和探索似乎更有意義。

@王量

效率與競爭不應成為教育的主要內涵,一方面而已。上海教育能成為教育綠地,引領未來功莫大焉。

王安憶:關於教育的意義,這三點值得深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