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想成功,別隻會努力,聰明人善用三種“借力”,職場少走彎路

1、我努力加班,憑什麼升職加薪的是從不加班的同事

“我真的在這破公司呆不下了,太不公平了。”朋友磊子昨晚來我家吃飯,憤憤不平的說了一堆抱怨公司的話。

磊子在公司已經4年了,也算是職場老人,但卻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這次好不容易有了主管競選的名額。

他為了公司的項目,從早忙到晚連續加班一個月沒有休息。可是項目完成之後,領導指示拍拍他肩膀說了幾句鼓勵的話,升職的機會卻給了另外一個只在公司兩年,從來沒有加過班的同事。

職場瓶頸期+領導的不公平對待,讓磊子對公司徹底失望。

磊子說:“我每天任勞任怨的工作,我這麼努力,憑什麼把升職加薪的機會給一個從未加班的人呢?”

工作多年,卻感覺裡成功越來越遠;

自己拼盡全力還是失敗,被人的成功卻唾手可得;

我加班到凌晨,每天早早下班的同事卻得到領導認可……

磊子的靈魂拷問其實也是很多職場人的困惑。

我問他,你有觀察過你同事是如何工作,你看過他的方案嗎?

磊子一臉不屑的說:“他從來不幹正事,只會些歪門邪道。請前輩吃飯、和客戶套近乎甚至我還看他去領導辦公室。誰知道他用了什麼手段升職的。”

職場上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磊子的努力大多是一個人埋頭苦幹做無用功,而他同事看似不努力其實只是找對了方法。

請前輩吃飯總結經驗,和客戶套近乎獲得信任感,和領導打交道讓領導看見自己,這些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才是最有效的“努力”。

職場上不要只會傻傻努力,越成功的人越會懂得“借力”。

做人想成功,別隻會努力,聰明人善用三種“借力”,職場少走彎路

2、不要只會努力,越成功的人越會借力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聽過,赤壁之戰中,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十萬餘支箭,立下奇功。

這就是弱者在自身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善用別人甚至是敵人的力量,突破自我邊界,獲得成功。

做人想成功,別隻會努力,聰明人善用三種“借力”,職場少走彎路

再來聽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男孩在院子裡搬一塊石頭,父親在一旁鼓勵:“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

但是石頭太重,小男孩沮喪的告訴父親:“石頭太重,我已經用盡全力了!”

父親卻說:“你沒有用盡全力。”小男孩不解,父親微笑著說:“因為我在你旁邊,你都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同樣的,職場上比起盡力,你更需要的是借力!學會“麻煩別人”的人更容易成功!

3、學會“三借”,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我向朋友磊子分析了他同事之所已能夠晉升的原因之後,他也積極的向我求助,那我該如何借力啊。

(1)知借力:明確目標,看清優劣勢

①明確“目的”,知道勁往哪裡使。

就好比你今天要去北京,那麼的目標就是北京。你要如何達成自己的目標呢?你可以打車,動車,飛機這些都是你可以借力的工具。

但是現實中很多人都弄錯了目標,他們想方設法自己造飛機,買車,而真正聰明的人在思考,誰有車能帶我去。

②看清自身的優劣勢。

其實借力就是求助,那麼求助的本質就是互幫互助。所以在借力之前我們要想一個問題:別人憑什麼幫你?

這就需要我們會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強項,以己之長,補彼之長。

比如說,我的優勢在於我的良好信譽,那麼我就可以藉助自己的信譽幫自己借力。

清楚自己的劣勢,懂得揚長避短,才能讓借力的人有利可圖。

(2)懂借力:借“前人”之力,借平臺之力

①向前人借力

羅振宇在《奇葩說》裡表示:“職場是可以作弊的。”

這裡的“作弊”並不是剽竊,而是要懂得跟前人取經。

牛頓也說過:“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在向前人借力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技巧。

比如我有個同事,他每次找前輩幫忙的時候,都會貼心的送上一點小零食,嘴甜的說:“xx姐,聽說你是我們公司最會做ppt的,你能教教我嗎,這些零食算是拜師啦。”

會說話會來事,才能讓前人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你,也願意被你“麻煩”!

② 向平臺借力

在自己資源實力有限的時候,我們要懂得想平臺借力,找領導幫忙爭取資源,更好的完成業績目標,為公司創造更大效益。製造雙贏的局面,領導也不會吝嗇自己的“力”。

另一方面是藉助平臺的名聲為自己造勢。

我一朋友進了一家網紅公司做社群運營,那家公司運營本就比較成熟,所以能做出成績的幾率也就加大了。

在工作了一兩年積累了經驗後,朋友辭職跳去了更大的平臺,他給自己打的標籤就是“前xx公司社群運營官”,加上公司的頭銜,使他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聰明人懂得運用平臺為自己造勢,但是也要記住平臺是以自身價值為基礎的,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只想著藉助平臺,只會暴露更多缺點

在該長本事的時候長本事,該靠平臺的時候靠平臺,你才能走的更遠。

(3)會借力:利益互惠,有借有還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在職場上,我們要敢於開口“借人”,別覺得麻煩別人是件壞事,你的資源、你的人脈,都是靠相互麻煩換來的。

不要害怕開口求人,也不要吝嗇幫助他人,這子額都將是你將來的人情籌碼。

只要這個人情的代價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我們都可以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借、去存,

禮尚往來建立的感情才是最牢固的!

做人想成功,別隻會努力,聰明人善用三種“借力”,職場少走彎路

4、寫在最後

職場上,切忌自己埋頭苦幹,學會抬頭學會伸手借力,讓自己少做彎路,這比單打獨鬥要更靠譜!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