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美的景區就在鞍山岫巖,你還沒去過嗎?

清涼山,位於鞍山市岫巖縣湯溝鎮境內,是省級自然保護區 。因山深林密、氣候溼潤涼爽而得名——清涼山。它共分為頭道溝、二道溝、帽盔山、石湖瀑布和鞭杆溝5大景區。 其中有幾個去了一定要打卡的景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麼美的景區就在鞍山岫巖,你還沒去過嗎?

白雲谷——"白雲谷",俗稱"頭道溝"。人們又稱它為"上院"。為什麼叫"上院"呢?因為在古代,清涼山的山上和山下各有一座較大的道觀,山腳下的一座叫"下院",山上白雲谷中的一座叫"上院",又叫白雲觀,所以習慣上稱白雲谷為"上院"。"上院"是清涼山"看點"較多、也是最主要的一個景區,不可不遊。

這麼美的景區就在鞍山岫巖,你還沒去過嗎?

"葬馬石"和"箭眼"——"葬馬石"是怎麼來的呢? 在當地流傳著兩種傳說:一種傳說是,相傳唐王李世民徵東時,以薛禮為元帥。薛禮和敵方大將蓋蘇文在清涼山下激戰,蓋蘇文不敵薛禮,落荒而逃。薛禮快馬加鞭追至清涼山下,見蓋蘇文要逃進深山,急忙搭弓射箭,誰知此時戰馬失了前蹄,薛禮一箭射空,讓蓋蘇文逃掉了,箭射在了清涼山白雲谷的懸崖上,雖然沒有將懸崖射透,但是卻在懸崖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方形窟窿,這就是所謂的"箭眼"。這個箭眼今天我們站在山下仍然清晰可見。多少年來一直陪伴著薛禮南征北戰的戰馬見自己有負主人,心中十分愧疚,乘主人不備,一頭撞向山中的一塊巨石,自己葬身於巨石之中。後來人們就把這塊石頭稱作"葬馬石"。另一種說法是,明末清初時,清太祖努爾哈赤,也就是"老罕王" 為爭奪遼東,與明軍大戰於清涼山下,他心愛的戰馬中箭死去,老罕王十分悲傷,便將它厚葬在水草豐厚的小河邊,並在葬馬處置此石為碑,故稱為"葬馬石"。這些傳說雖然不可信,但是也從側面證明了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的清涼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麼美的景區就在鞍山岫巖,你還沒去過嗎?

不屈松—— 一棵千年古松,先是貼著地面橫向長出了一米左右,它的主幹直徑粗大,即使是4個人合臂,也環抱不了。它貼著地面長出一米之後,又打了一個直角筆直向上生長。它老幹虯枝,表皮斑駁,像是一位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的老人。這棵千年古松之所以會長成這個形狀,是因為它在幼樹階段時被石頭壓倒伏地,但它不屈不撓,拼搏向上,歷盡磨難,最終長成大樹,所以人們充滿敬意地送給它一個尊稱:不屈松。

這些景點只是清涼山中的其中幾個,看了小編的介紹,想必你一定動心了,那就去大飽眼福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