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覽•財富》|銀行理財子公司風控體系建設正當時

《金融博覽•財富》|銀行理財子公司風控體系建設正當時

2019年5月,我國第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標誌著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正式進入新的階段。成立伊始,理財子公司雖然前景可期,但是短期內仍面臨大量基礎性的轉型工作,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並獲取先發優勢。

在風控領域,理財子公司存在風險文化培育、風險理念轉變、新的方法工具引進、智慧風控系統建設等多個挑戰,需要自上而下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深度研究相結合,構建符合理財子公司特點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風控體系建設面臨新挑戰

宏觀層面看,近十多年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揮了拓寬居民投資渠道、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但是也衍生出流動性風險隱患、多層嵌套、隱性剛兌等一系列問題。微觀層面上,原先銀行資產管理部模式下的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有著明顯的信貸風險管理特徵,以投資風險為核心的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此外,與公募基金公司風控相比,在職責分工、風控方式、風控流程、風險處置等方面差異較大。

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伴隨產品淨值化的轉型,風控體系建設方面既存在老問題,也面臨著新挑戰,需要兼顧補短板和強能力的需求,聚焦重點,分階段實施。銀行理財子公司除繼續鞏固自身在信用風險領域的管理優勢外,全面風險管理方面也有待於改進和提高。

第一,流動性風險考驗更為嚴峻。理財子公司模式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由部門層面轉為單一產品組合層面,流動性風險管理趨於精細化。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在應對投資者贖回不確定性、底層資產配置、估值波動、流動性應急安排等方面,尚缺乏實際經驗積累。特別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對流動性管理時效性要求較高,可能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規定。

第二,市場風險管理重要性凸顯。原先銀行理財投資中權益類資產佔比較小,債券投資也是以持有至到期為主,市場風險相對不突出。理財子公司成立後,淨值型理財產品直接面對價格、利率、匯率等波動,如果沒有嚴格靈敏的限額、波動率、止損止盈等控制措施,可能造成投資組合淨值大幅波動,引發贖回等問題。此外,由於科技手段在金融市場廣泛運用,各類信號頻繁造成市場擾動,市場風險管理難度大為增加。

第三,估值專業能力亟待提升。預期收益率模式下銀行理財多采用成本法估值,依賴合作機構方提供估值服務,自身理財產品估值能力有一定欠缺。估值風險可能導致信息披露錯誤、引發鉅額贖回、不能真實反映風險收益等問題,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理財估值面臨補充估值人才、明確責任分工、估值公允性風險控制措施、估值系統建設等一系列具體工作。2019年8月,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核算估值指引(徵求意見稿)》,抓住了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關鍵環節。

第四,風險應對靈敏性不足。與公募基金公司相比,銀行理財長於非標風險資產、附加擔保類風險資產的處置,但是在資本市場的風險應對方面較為薄弱。對於債券、股票等頻繁異動情況,由於資產研究和定價能力不足、處置責任不清、風險應急處置決策機制不完善等原因,經常處於被動局面,最終導致出現實質風險,通過市場化方式提前介入處置的能力有待加強。

大資管背景下理財子公司的應對之策

大資管背景下,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銀行理財既要對標優秀資產管理公司的風險管理方式,也要明確自身差異化定位,夯實管理基礎。特別是一些系統性、基礎性但又不易衡量的工作,其對風險管理的影響更為深遠,需要儘早著手、持續督促。

第一,重塑健康透明的風險文化。理財子公司成立伊始,新的架構、人員和流程,正是重塑企業文化的契機,需建立管理層提倡、全員重視、健康透明的風險文化,向所有人員傳達一致的價值準則。好的風險文化和機制,可以讓前臺人員不願或不敢違規、風控人員願意積極履責,前中後臺的溝通交流成本較低。如果員工對風險沒有敬畏心,存在僥倖心理或“甩鍋”心理,積累的風險隱患可能會逐漸侵蝕公司。

第二,形成清晰穩定的風險偏好。一傢俱有長遠規劃與佈局的理財子公司,一定是堅持合規至上和充分重視風險。理財子公司層面,需要完善風險偏好管理體系,確定各維度風險敞口、風險抵禦手段等,劃定投資底線。風險偏好一旦確定,必須得到有效執行,貫穿於各項業務活動。風險管理部門監督風險偏好目標自上而下的傳導效果,要適時進行報告和反饋。

第三,建設具有彈性的風控體系。風控並不是簡單的踩剎車、說不行,而是需要換位思考,哪些是合規底線、哪些是實質風險、哪些可以靈活變通,以積極助推業務順利實施為目標。一是風控體系的適用性。風控體系內生於一家公司的文化、價值觀、行事準則中,從已經成立的理財子公司實踐看,風控板塊設置以及職責劃分存在差異。除了遵循基本的風險約束機理外,更要適合於自身組織、文化與人員特點。二是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原先總行風險、內控、審計、監察等部門職責內化到理財子公司中,由總行部門間的監督轉變為理財子公司內部部門之間的制衡,對前中後臺的人員來說,均存在適應與磨合過程。

第四,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合理的薪酬激勵與公正的風險問責機制是理財子公司培育健康風險文化、追求穩健增長的關鍵所在。理財子公司激勵機制改革紛紛以市場化為導向,但是又要防止短期化行為,需要壓實投資經理、交易、信評、運營、銷售等各環節責任,人員考核與管理資產風險暴露、崗位履職盡責情況等掛鉤。此外,日常的風險合規培訓有時效果難以衡量,適度的風險教育必不可少,只有觸及到違規人員痛處,才能提升員工對規則、程序、市場和風險的敬畏心。

第五,強化重點環節風險管理。一是實現風險前置。風險管控需要貫徹業務全流程,實行項目盡調和項目評審相分離、投資與研究相分離、投資與交易相分離、關鍵環節和流程的雙人複核制度等。二是優化決策機制。理財子公司趨勢是逐漸加大資本市場等標準化投資,投資決策和風險應對機制需要更加專業、高效、靈活。三是強化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估值風險、交易對手風險等管理,加強不同類型風險特徵研究,逐步建立相應風險管理工具和指標。四是狠抓執行環節。嚴肅的投資紀律是保證,對於公司議定或者規章制度明確的事項,必須不折不扣執行,防止執行力渙散、各行其是、選擇性執行等問題頻出。

第六,重視金融科技的巨大作用。對海量、多維、異質數據信息的挖掘運用,有賴於金融科技的發展。通過金融科技的投入,可以將風控與投資活動深度綁定,形成對投資活動的有力支撐,也為風控提供更及時、更靈敏、更精準的識別與控制能力。強化系統控制,通過預先設定的各類風險控制閾值等,實現全流程自動控制以及投後的彙總分析。此外,隨著數據重要性的提高,需要不斷提升數據質量,加強核心數據管理,防止信息洩露風險。

(作者單位:華夏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

《金融博览•财富》|银行理财子公司风控体系建设正当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