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員潘虹

撰文 | 素一

作家亦舒曾說過,內地女演員中,她最欣賞的是潘虹。

女演員潘虹

潘虹在80年代被稱為是“悲劇女皇”,在《杜十娘》、《人到中年》、《井》等影片中她所塑造的悲劇形象令人至今記憶猶新。

女演員潘虹

而到了21世紀,年近半百的潘虹開始頻繁的以母親的形象出現在一部部電視劇中。

比如人們耳熟能詳的《雙面膠》、《當婆婆遇上媽》、《辣媽正傳》、《虎媽貓爸》等,在這些劇中她飾演了“強勢的岳母”、“惡婆婆”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

女演員潘虹

很多人不喜歡潘虹飾演的刁蠻母親,但那僅僅是戲中的角色而已,並不是潘虹本人。

像現在姚晨、海清一樣的中生代女演員面臨的事業瓶頸一樣,人到中年後的潘虹也沒有例外,潘虹說,在無戲可拍的時候,有一個“惡婆婆”的劇本能交給她去演,已經很滿足。

女演員潘虹

對於一個從影40年的女演員來說,65歲的潘虹至今仍孑然一身,沒有子女,演戲已成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像潘虹自己所說:

演戲於我就像抽大煙一樣,雖然痛苦傷神,但有癮,我還沒有過足這個癮。

潘虹,作為首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華人藝人,如今即使在戲中飾演配角依然奮鬥在演員一線,可以說,她的人生是通透的、是清醒的、是坦然的。

女演員潘虹

原生家庭

和大多數50年代出生的人一樣,受時代的束縛,他們命運都被打上了不幸的標籤。

1954年出生的潘虹,有一個驚人的身世。

潘虹從小出生在上海,母親潘淑芳是江蘇常熟人,是一名醫院的會計。

潘虹名義上的父親姓劉,來自東北哈爾濱,是當時上海稅務局一名南下的幹部。

而潘虹的生父是一位蘇聯專家,在“中蘇友好”期間被外派到中國工作,認識了當時不滿20歲的母親。

因為“異國戀”在那個年代是絕對不會被允許和認可的,母親在懷了潘虹之後,嫁給了劉姓的父親,潘虹出生後,母親把她送到了常熟姥姥家,一呆就是6年。

女演員潘虹

潘虹的母親和父親結婚後,又生了2個女兒。

在潘虹還沒開始讀小學時,父親就在“反右鬥爭”中落網。

為了不連累家人,父親和母親離婚,小一點的妹妹過繼到了東北叔叔家。

再後來,在潘虹10歲那年,不堪含冤受辱的父親服下了安眠藥自殺身亡。

潘虹的母親則在父親去世1年後改嫁。

女演員潘虹

在潘虹的書《潘虹獨語》中,她這樣描述自己和母親之間的感情:

我一直說家裡的乖孩子是輪不到我做的,我充其量只是你眼裡的一個能幹的孩子。妹妹們都比我更聽你的話,也都比我更讓你少操一點心。你在她們心中也比在我的心中更有權威一些。

我一直是人小主意大。因為在家裡我是大姐,就總愛把照顧妹妹們當作自己的天職,從小就養成了凡事自己拿主意的習慣,對你的吩咐,有時就不那麼恭順,不那麼一點折扣也不打的就執行。

記得外婆臨終的時候說我這樣的孩子是不能靠壓服的方式管教的,她要你不要和我硬頂。外婆是最瞭解她的女兒和她的外孫女的,她知道我們兩個個性都強,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誰也不那麼容易就聽從了誰。

媽媽,你是個典型的知識型婦女,你有自己的頭腦,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而我也是。隨著我的長大成熟,我們之間相互的依賴少了,相互的碰撞多了。所以我們彼此更像是朋友,那種可以相互砥礪著往前走的朋友。

女演員潘虹

成長經歷

50年代出生的潘虹跟同時期的孩子們一樣,小時候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她的整個童年都在外婆的身邊長大,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她的性格里帶著叛逆。

潘虹回憶說,小時候她曾一度以為姥姥就是自己的媽媽。

女演員潘虹

和信佛、吃素的姥姥一起生活,潘虹第一個認識的字就是“忍”,她還記得小時候姥姥經常帶著她去燒香拜佛,這對她後面的人生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對小潘虹來說,雖知道父親並非自己的親生父親,但在她眼中,那個被打成右派的人就是爸爸。爸爸不僅教過她做人的道理,還對她的學習十分關切,潘虹讀小學以後,他還經常到學校去了解潘虹的學習情況。

然而這種能讓潘虹感受到家庭溫暖的日子卻非常的短暫。

女演員潘虹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上海外國語學院的附屬小學到潘虹所在的學校招生,潘虹報考了,但卻因為“政審”沒過關,無緣名校。

潘虹10歲那年,父親自殺了。

父親自殺後,由於種種原因,母親不便出面,潘虹則作為長女,一個人獨自坐火車把父親的骨灰送回了他的哈爾濱老家。

女演員潘虹

雖是長女,潘虹也只比妹妹們大五六歲而已,從此小小的她和母親一起撐起了這個家,父親的離開,讓她一下子走出了童年,摔倒的時候,等不到人來扶,她開始意識到只有靠自己,自強不惜才能生存。

在那些日子裡,母親忙於工作時,她常常負責照顧幼小的妹妹,給她做飯吃。潘虹至今回憶,仍堅定的認為成長在一個多子女家庭的自己是幸福的,是這樣的家庭教她學會了責任,讓她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女演員潘虹

後來潘虹讀書到18歲,趕上了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高中畢業後她輾轉來到了崇明島插隊落戶,來到一家農場後,年齡還小的她被安排到了食堂,負責在那裡賣飯菜票。這樣的工作,她一做就是6個月,直到後來上海戲劇學院來招生,她報考後被錄取,去學了表演。

女演員潘虹

情感婚姻

潘虹有一雙非常美麗的大眼睛,她那憂鬱的眼神訴說的都是故事。

因為原生家庭沒有父親的缺憾,讓潘虹很早就變得成熟,而那份渴望被一個優秀男人呵護的心,也比一般女生來的早,來的強烈。

女演員潘虹

1977年,在峨眉廠拍攝電影《奴隸的女兒》時,潘虹與米家山相識。

當時米家山還是個不起眼的美工,潘虹也還沒有大紅大紫。

潘虹回憶這段感情時說:

他比我大七八歲,是個高幹子弟,無論是年齡上,還是成熟度上,我都好像找到了半個父親,他對我更像兄長加父親。

為了潘虹,米家山專門進修了導演,可見當時兩個人是真愛。

女演員潘虹

米家山1947年出生,比潘虹足足大了7歲。

米家山的家庭背景很不一般,父親曾任成都市委書記,妹妹也是一位出名的企業家、地產大亨。然而雖然出身顯貴,米家山身上卻有著不同一般官二代的低調。

女演員潘虹

1978年,24歲的潘虹嫁給了米家山。

兩人的婚姻持續了8年。這期間,潘虹的事業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米家山也在這期間開啟了事業的小高潮。

女演員潘虹

1978年,潘虹憑藉電影《苦惱人的笑》,走入了大眾視野,由此成名。

女演員潘虹

1981年,一部《杜十娘》,27歲的潘虹獲得了第四屆小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殊榮 。

女演員潘虹

1982年,電影《人到中年》中,潘虹飾演的陸文婷一角,不僅讓她獲得了金雞獎女主角獎,更讓她走向了東京展映。

女演員潘虹

同年,潘虹主演的的《寒夜》,影片不僅獲得華表獎、還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並且成為中國首次入圍戛納的影片。

女演員潘虹

1985年的《末代皇后》,潘虹再奪最佳女主角。

女演員潘虹

1986年的《井》,潘虹在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女主角稱號。

女演員潘虹

1988年,《最後的貴族》在美國拍攝,潘虹的演繹深受美國影迷的傾心,影迷們為表達對愛豆的喜愛,冒著嚴寒拉出巨大的橫幅,祝福潘虹聖誕節快樂。

女演員潘虹

同時,潘虹也因為這部電影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成為第一個在《時代週刊》做封面人物的華人藝人。

女演員潘虹

1989年,由米家山執導、王朔編劇的《頑主》也獲得了金雞獎。

在兩人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婚姻卻亮起了紅燈。

潘虹被米家山追問,是要做一個女人,還是要成功。在名利場上一直向前衝的潘虹,一時之間陷入兩難,但追求完美和有著要強個性的她,最終選擇了放棄婚姻。

女演員潘虹

而頗具諷刺的是,在她離婚的那一年,她獲得了日本電影公司評選的“世界十大影星”之一的稱號。

多年後,當潘虹說起米家山時,她依然飽含深情,這個男人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怪只怪自己當初選錯了路,否則應該也很幸福,這是潘虹的心聲。

“那是我的虛榮。那個時候我要成功。歲月不回頭,現在想想那是女人的虛榮。”

分手多年,潘虹承認在自己的生命裡永遠都抹不掉米家山存在過的痕跡。潘虹一直渴望做一個上海小女人,希望能被自己的丈夫疼愛包容,以彌補童年父愛的缺失,然而那時候也年輕的米家山卻似乎並不懂如何去照顧女人。

女演員潘虹

多少年後,雖然婚姻不在,但感情卻無法磨滅,潘虹依然懷念那些有米家山在身邊的日子。儘管結婚8年他們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1年,但恰恰是在他們婚姻存續的那些年裡,潘虹在事業上有了那麼輝煌的成績,是那種有家庭、有老公的日子,讓她沉澱、讓她安穩、讓她不顧一切的向前衝著。

年過半百,潘虹和米家山依然保持著朋友關係,可以彼此關懷、可以聊事業、可以話家常,倔強如潘虹,她說:

“我常常會問他怎麼看我的生活,有時我很怕面對這個問題,可以說有很長時間我是硬撐在那裡,就是活給他看的。”

女演員潘虹

不做明星、只做演員

潘虹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走入演員這個行當,那時候的電影廠還是國營體制,演藝圈是單純的演藝圈、演員也是單純的演員,可以說是一片淨土。

女演員潘虹

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上影廠的潘虹,和做工作人員的美工、場工一起,每天收工排隊簽字,有戲就領5毛錢。

那時候一年下來,一個電影廠有100多部電影要拍,每個演員都各司其職,大家就像完成各自崗位上的工作職責一樣,不分孰重孰輕、不存在競爭、每個人都默默的做好自己份內的事。

潘虹和她同期的演員們對個人的位置都擺的很正,在他們心中,作為演員受到喜愛,也完全是劇本和電影的功勞,是屬於集體的榮譽,沒有什麼是專屬個人的。

女演員潘虹

演員和影迷們之間的互動,也不像如今明星和粉絲之間,動不動就幾百人擁堵在機場“圍追堵截”、或者去片場看望愛豆。

那時候的影迷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寄信給自己喜愛的演員。

電影廠裡,常常3-5個月就積攢了一麻袋的信,再被分別派給各個演員。

影迷們的信中更多提到的也只是某個角色對自己的影響,這樣的互動關係,讓潘虹難以忘懷,她也時常懷念那個時代的單純和美好。

對潘虹來說,做演員和做政府的公務員、做工廠的工人一樣,肩上都有一種時代所賦予的社會責任。

在潘虹看來,如果一個好的電視劇沒有很深的社會意義,看過一定會忘的。一個國家,需要有正能量、溫情的影片,這是一個影視從業者的社會責任和良心。

女演員潘虹

1982年,在整個社會發生了從踐踏、貶低知識分子到尊重、崇尚知識的轉型時,切合時代步伐的電影《人到中年》推出。

影片中對知識分子生活的刻畫,更推動了人們觀念的轉變,這也讓潘虹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所從事的文化產業對社會的影響力之大。

女演員潘虹

1986年,從集體主義漸退到個人思潮的興起,電影《井》脫穎而出,用主人公對精神枷鎖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嚮往,展現了時代的潮流和方向。

女演員潘虹

來到90年代,帶著社會責任感,已經對電影創作駕輕就熟的潘虹,意識到在當時的市場經濟下、體制改革、全民炒股現象的興起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和方向,於是她從編劇、主演到投資,事事躬親的完成了電影《股瘋》的創作。

在電影中,她顛覆了以往優雅知性、清新可人的淑女形象,飾演了一個粗鄙、貪婪的市井婦女,炒股大姐大。

一度,包括她的母親在內,人們不理解,她為什麼要自毀形象,去做這樣一部電影。

女演員潘虹

最終影片上映後,票價炒到了50塊一張, 而當時普通人的月工資還不到300塊,同時影片還獲得了金雞獎、百花獎等多項大獎,可以說是票房和口碑雙豐收。

潘虹也在這樣的一次嘗試中,感受到了個人的力量,也深刻的體悟到影視人的付出與辛勞。

女演員潘虹

潘虹從影以來, 只拍過一個廣告。潘虹認為“沒用過的東西不能昧著良心說好”。

在演戲之外,從來聽不到關於潘虹的一點消息,她不演戲的時候她常常就消失在人群中,緋聞更是與她絕緣。

潘虹手中的劇本,從來是紅字比黑字多,紅字都是她個人的心得和感悟。

在潘虹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主持人突然要求潘虹即興表演一個角色,但被潘虹當場拒絕了,潘虹說:

每一次演戲我都要好好的準備,我尊重我的職業。

潘虹對演戲的尊重,更體現在她給自己定的規矩——“從不軋戲”上面。

同一個時間裡,她只拍一部戲,潘虹說進入一部戲需要情緒各方面的醞釀,走出一部戲也需要時間。

女演員潘虹

一個女演員的體面

潘虹是個愛美的女人,在參加《藝術人生》的訪談時,她曾表示:女人,特別是人到中年的女人,應該做到最好的自己,有一毛錢就去買化妝品,一塊錢就去買絲巾,一百塊一千塊就是買件衣服。

女演員潘虹

曾經接觸過三年服裝生意的潘虹,建議女人,要多穿黑白服裝。她說,只要守住黑白,就守住了經典。女人要穿長裙,而且要穿長到腳面的裙子,因為東方人體型特徵是腰長。

女演員潘虹

和她同時期出道的劉曉慶、斯琴高娃,當年3人被並稱為“新時期三大女星”。

如今斯琴高娃漸漸退出觀眾視野,而劉曉慶還始終以“童顏”視人,唯有潘虹,自然的老去,並且一直守著觀眾,不離不棄。

女演員潘虹

在和劉曉慶同時出席活動時,她體面的用絲巾遮住了腿,對比一旁60多歲穿著超短裙引人側目的劉曉慶,潘虹在氣質和優雅上完勝。

女演員潘虹

儘管有一段失敗的婚姻,但潘虹對男人有著理性和客觀的見解,潘虹說:

“我很崇敬男人,世界是男人的,從體能上我們不像男人。而女人又比較感性,沒有男人的理性。”

而對於孤獨,潘虹更看得通透。

她認為每個人都會拿自己最好的一面示人,同樣你看到的別人,永遠他們最好的一面。但是每個人在人前的優秀、完美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背後的苦衷和隱痛。所以何必只看別人生活中好的一面,用它和自己作對比,來懲罰自己呢?就算是那些和她同樣年紀的人,有家庭、有兒孫,但也有因為在付出得不到尊重而感到痛苦的時候,反倒是自己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自在,孤獨與否,在乎自己的選擇。

女演員潘虹

23歲成名,27歲獲得全國大獎,29歲獲得國際大獎,32歲拿到了“世界十大影星”稱號的潘虹,可以說是年少成名,是命運的寵兒。然而這背後,是她10歲父親自殺、32歲離婚、一生無子女的淒涼。

在潘虹的日記體自傳《潘虹獨語》的結尾,她這樣寫道:

“我給自己最大的目標,是儘可能地按自己的意願安排自己的生活,決不妥協,決不錯位。”

如今65歲依然在拍戲,依然沒離開她鍾愛的演員事業的潘虹,她做到了自己想要的,她做到了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保持清醒,繼續前行。

-END

請關注【素一的人生導圖】,讓我們一起閱讀優秀的人和事,用正能量激勵人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