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作者 | 子魚

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悲劇:

有個女網友,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交了個女朋友。

回國後,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說她不聽話。

本來在上海工作的她,被父親強制性帶回了老家,並去醫院做了心理鑑定。

結果顯示:她有性別認知障礙。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無法接受這一結果的父親,在女網友強烈抗拒的情況下,依舊把她送去了專門的學校。

可學校卻拒絕接受,無奈之下,父親只好把她帶回了家,把她關在家裡。

回到家後,面對父母的失望透頂和不被接納,萬念俱灰的女網友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在女網友失去自由的這段時間內,也曾偷偷通過好友向外界求救。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只可惜當有關人員輾轉聯繫上她父母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她因自殺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

父母用強硬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完全拒絕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感受,才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

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孫曉雲說,父母最難能可貴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你自己怎麼想的?」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做「聽話」的家長,是對孩子的尊重

上週和女兒去超市,排隊結賬的時候,前面的小男孩突然把手裡的變形金剛用力摔在地上,噘著嘴生氣地說,不喜歡這個玩具。

一旁的媽媽見狀,把小男孩臭罵了一頓:「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都給你買了玩具了,還亂髮脾氣。」

原來,小男孩看中的是粉色的小豬佩奇,媽媽卻覺得男孩子不應該買粉色的,太娘氣,直接塞了個變形金剛給他,就來結賬了。

小男孩拿著媽媽硬塞給他的變形金剛,越看越討厭,直接摔在了地上。

看到這一幕,真是心疼這個小男孩。

媽媽從始至終都沒有聽過孩子的意見,孩子不喜歡就是不聽話、不乖。

聽過這樣一句話:

家長們所謂的「聽話」,不少是讓孩子違背自己天性和意願後,對父母意志的屈服。是大人們跳過理解和疏導兩個環節直接粗暴控制孩子的手段而已。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聽話,卻很少願意去聽孩子說話,做個「聽話」的家長。

閨蜜是個強權主義者,小到穿什麼顏色的襪子,大到報什麼興趣班,凡是兒子的事,全都她說了算。

有次吃晚飯,閨蜜不停地給兒子夾蔬菜,讓他多吃蔬菜,兒子卻只顧自己吃肉。

閨蜜急了,讓兒子先吃蔬菜。

兒子問:我先吃肉再吃蔬菜不一樣嗎?憑什麼連吃飯都聽你的?

閨蜜回:讓你先吃蔬菜就吃,小孩子就應該聽大人的。

兒子氣急,卻依舊在閨蜜的逼迫下,把碗裡的蔬菜先吃了。

連吃飯都要聽父母的話,這樣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哪有尊重可言。

冰心曾說,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成長,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選擇。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父母不是孩子,又怎麼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做個「聽話」的父母,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聽話」的家長,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尹建莉老師是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而她的女兒圓圓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圓圓16歲參加高考,超出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2012年又獲得美國常春藤盟校碩士學位。

尹建莉曾說,圓圓智商一般,絕不是別人所說的天才。

圓圓之所以如此優秀,和父母的「聽話」是分不開的。

尹建莉曾分享過她和女兒圓圓的日常:

圓圓2歲時,尹建莉帶圓圓去天安門玩,半路上,圓圓迷上了天橋的欄杆,在上面走了一遍又一遍。

本來過個天橋只要1分鐘,她們卻花了10分鐘。

尹建莉並沒有阻止女兒的「胡鬧」,而是在一旁護著她的安全,任由她發揮。

圓圓12歲時,全家回老家內蒙古過年。

計劃初八走的,結果行李都打包好準備出發了,圓圓卻不捨得走,拉著姐姐哭了起來。

夫妻倆一商量,還是聽孩子的話,讓她和姐姐多玩一天,又把行李搬了下來。

尹建莉覺得:

「在大人眼裡,去天安門玩是有意義的,天橋是沒意義的。但在圓圓眼裡,天橋比天安門有趣得多。」

晚一天回去,不過就是大人累一點而已。但對於圓圓來說,卻可以開心好幾天,何樂而不為呢?

有時候,尹建莉做了不對的事,圓圓會批評媽媽:你們大人就是經常不動腦筋,瞎指揮小孩,還總是怪小孩不聽話。

媽媽會反省自己的錯誤,真誠地向圓圓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犯。

尹建莉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真正做到了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個體,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不違背底線的前提下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華裔女孩鄒奇奇在TED演講中提醒大人:在告訴孩子們該如何做的時候,也要尊重孩子們的意見。

弗吉尼亞大學曾對150名13歲的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方式進行調查。

多年後,專家對比發現:

獲得和父母爭論權力的孩子,更能自信從容面對各種壓力;

而被父母剝奪話語權的孩子,則更容易在挑戰他們的人面前敗下陣來。

孩子的能力是在跟人溝通中提高的,包括語言表達、邏輯思維、溝通交流以及情商的培養和發展,都是基於此而逐漸發展。

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天起,就是一個完美、獨立、擁有無限潛能的生命。做一個「聽話」的父母,還給孩子屬於他們的權利,孩子的未來才有可能更優秀。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如何做一個「聽話」的家長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要想做一個「聽話」的家長,方法其實很簡單:

1、耐心聽孩子講話,給孩子表達的權利

曾看到這樣一個哭笑不得的新聞。

網友上小學的兒子俊俊冒用她的身份,跟網上的教育專家訴苦,掏心掏肺地聊了3個小時。

俊俊覺得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但是父母從來不接受俊俊的反駁,無處申訴的俊俊,只能上網找專家幫忙了。

俊俊還把跟教育專家的對話發給家裡的每一個人,讓大人們好好自我反省一下。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的行為雖然讓人忍俊不禁,但從中卻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問題。

所謂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從心對心的對話開始的,而這樣的對話,是從認真傾聽開始的。

有句話說的好:做子女的,最好能只孝不順。如果什麼事都順著家長,這輩子都只能走別人的老路。

拒絕跟孩子溝通,剝奪孩子的質疑和反駁的權利,「永遠都正確」的父母其實是最失敗的家長。


2、尊重孩子的意願,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在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裡,村長把一條小狗送給了黃磊的女兒多多,多多很喜歡小狗,到哪都帶著。

而陸毅的女兒貝兒也很喜歡這條小狗,便跑去問黃磊,能不能把小狗借給她玩幾天。

黃磊並沒有立即答應貝兒,而是說:這是多多姐姐的狗,你要去跟多多姐姐商量。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狗狗被貝兒借走後,卻意外生病了,多多擔心狗狗的身體,便問爸爸,能不能把小狗抱回來。

黃磊卻說:多多,你是姐姐,你自己解決問題。


花季少女被逼自殺:“聽話”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從始至終,黃磊都沒有替多多拿過主意,而是把決定權交給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

黃磊曾說:「我從未把她當做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他把尊重帶給了孩子,也把選擇權還給了孩子。

「聽話」的父母,不是一味地順從孩子,不是一味溺愛孩子,而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聽一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意見。

正如尹建莉老師說: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的差異。

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聽話」的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平等、耐心地對待孩子,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End-

作者:子魚,30歲前混跡金融界,30歲後讀書思考人生,夢想:執筆走天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