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兆資本盧強:“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將是國內未來投資主線

瑞兆資本盧強:“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將是國內未來投資主線

瑞兆資本總經理盧強

在科技領域,“缺芯少屏”和“缺芯少魂”的討論一直很多,“缺芯少屏”是指中國電子產品製造領域缺少芯片、缺少屏幕的狀況,“缺芯少魂”是指中國半導體行業缺少芯片和軟件的狀況。

比如,我國是世界第一的電子產品製造大國和造船大國,但是大部分的高端芯片、高鐵裝備核心零部件、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近半船舶動力系統及裝置等眾多“四基”產品卻依賴進口。今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72億部,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2.7%。但國產手機的核心基礎軟件、操作系統等卻幾乎完全依賴國外。

一:華為事件引發國內強烈的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需求

自主可控是重要國家戰略之一,必須需要長期戰略去持續投入。核心技術的進口依賴始終是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所以自研道路是沒有退路的必然選擇。以當前華為供應鏈為例,遭遇華為事件後,國產替代下,供應鏈扶持對於解決華為部分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將來還有可能存在類似華為事件的例子發生。

產業供需格局錯配、貿易戰“緊箍咒”倒逼,再加上產業支撐、政策扶持、資金配套的助推,使得國產替代自主可控成為當前科技領域的主旋律,國產替代進程將加快,這給國內供應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二:科創板的推出給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提供了融資的渠道,給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提供退出通道。

科創板的設立豐富了上市渠道,並且上市標準多樣化可以讓更多科技企業獲得資本市場支持,獲得企業擴張動力,同時科創板增加資本退出渠道,進一步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相關產業。

瑞兆資本盧強:“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將是國內未來投資主線

目前,A股各板塊中科創板的市盈率明顯高於主板和創業板,表明市場看好科技型公司的高成長性和未來利潤增長潛力。然而自主可控、國產替代適用於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符合科創板上市的要求。

未來三到五年,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資產將乘科創板的東風出現高估值,激勵一級市場資金的持續投入,科創板或將在未來三十年週期內將歷經數輪大型的科技泡沫,在此過程中逐漸吸引全國甚至全球資金彙集,洞察這一趨勢的投資人可選擇週期性的價值投資佈局。

三: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產業在萬億級資金的注入下 ,企業將會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發揮我們中國的龐大的高智商且廉價勤奮的工程師紅利,中國的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的產業將會未來三十年出現跨越式發展。

所謂工程師紅利,是指一個國家處於勞動年齡的工程師人口數量龐大,為發展科技創新型經濟創造有利的人才條件,實現經濟高速高質量增長。從定義延伸,工程師紅利的釋放,至少要兩個條件:

1.受高等教育勞動者數量眾多,

2.一個國家有發展科技創新型經濟的時機和需求,比如已初步實現工業化,有從低向高邁進的緊迫性。

本質上,工程師紅利是一種智力紅利,在經濟轉型中作用很大,日本就是一個享有工程師紅利而成功轉型的國家。現階段,工程師紅利兩個條件,中國已經全部具備。

瑞兆資本盧強:“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將是國內未來投資主線

第一. 從1999年大學擴招實施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快速增長。2000年,中國本科畢業生不足100萬,碩士畢業生不足10萬,到2017年,數字分別增至近800萬和60萬。過去10年,中國培養了7,000萬本科生和500萬研究生,其中有一半是理工類,位居全球首位。

第二. 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已初步實現工業化,而隨著傳統勞動力紅利的消退,低端製造產業逐漸喪失優勢,國家有著強烈的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的需求。

此外,中國的權威科研論文發表數量在快速增加。根據科學權威雜誌Nature2017年的評測,中國科研論文數量加權評分居全球第二,僅落後於美國。而衡量科研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 論文引用率,2017年我國的國際論文引用率較2016年增加29.9%,排名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PCT專利的申請量躍升全球第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中、日分列PCT專利申請的前三位,申請數量為56,624件、48,882件、48,208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美國的增速只有0.1%,中國則高達13.4%。

中國的部分科技企業已具備世界競爭力。在通信、互聯網、高鐵、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高科技領域,中國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並誕生一大批像華為、大疆、騰訊、阿里、比亞迪等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企業。

毫無疑問,中國是具備工程師紅利的,這一紅利的釋放將幫助國家走上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引領中國下一個十年。

科技領域關鍵的短板,這個短板我就講一句,就是說我們現在科研創新,創新驅動的要害是高級的無中生有的基礎研發投入不足,一方面中國的研發投入已經佔世界的第二位,也就是說去年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是美國,是5萬億,中國也有2萬億,排第二,日本第三,1萬多億。投資量我們不小的,但是我們的缺點是什麼呢?我們2萬億裡只有5%投資在核心的基礎高科技的研發方面,也就是1000億。這1000億,華為一年就花了300億,中國有多少科研院所,國家級的,省一級的,多少大學,還有多少國有企業,還有多少民營企業?這麼多單位的科研開發,核高基的開發就投了700多億,面對華為是應該紅臉的。總而言之,中國這方面的體制優勢居然沒有體現,本來你說國家的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說明我們還沒有科技創新放到我們重大的日程上去。這次美國人制約中國,好事情,驚醒了夢中人,我相信今後2萬億的研發費,就會有15%到20%變成核高基投入,我們在這方面就會有突破。美國有5萬億的研發投入,核心領域的研究開發佔17%,也就是說8500億,比中國1000億多了八倍。整個G20,包括日本、韓國、德國、瑞士、瑞典,G20國家的核高基投入佔他們研發費20%,所以我們這一塊是弱的,要補上去。

四:瑞兆資本以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高科技產業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向 聚焦國家核高基的屏芯魂三塊,抓住屏芯產業鏈的裝備和材料環節,抓住魂的操作系統、中間件和國產替代的應用軟件

瑞兆資本盧強:“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將是國內未來投資主線

從中國的產業升級角度看,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高科技產業是中國成為科技強國的核心部署,也是應對外部複雜經濟環境的必要措施。依託科創板,通過政策引領和市場培育可孵化出細分產業巨頭。事實證明,科技引進本身存在隱患,越是在貿易摩擦不確定局面下,自主可控的價值越發彰顯,未來三十年內將存在巨大投資機遇,瑞兆資本將進行價值投資佈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